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宣慰给予王阳明先生的物质馈赠,对于身处逆境、贫病交加的王阳明先生无疑是雪中送炭,王阳明先生感激不尽。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阳明先生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做了3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担任小小的驿丞。在前往龙场的途中,他历尽艰险,才成功逃脱刘瑾暗中所派锦衣卫的追杀,后来到龙场悟道。在龙场,王阳明先生经历了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创立了以"致良知"、"知行合"和"知行并进"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王阳明先生在龙场期间,得  相似文献   

2.
一、王阳明龙场居所辨析 对于王阳明居夷,大家是有所了解的,在此不必赘述.然就王阳明居夷期间的居所状况,却是众说纷纭的,究竟怎样呢?笔者作如下辨析. 首先,王阳明被贬龙场驿的"龙场"在哪里?龙场,在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王阳明居夷时,只有龙场驿,尚未有修文县.据《贵州通志·前事志二》载:"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召...  相似文献   

3.
<正>一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正德四年(1509年)于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开启了其"知行合一"学说发展的第一阶段。他在龙场彻悟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本然之知是内在于人心的,要使人的本然之知升华为自为之知,只需向内用力而不须向外求得。从知(本然之知)到行(致的功夫)再到知(自觉之知),构成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最初框架和结构。王阳明正德七年(1512年)年底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与徐爱结伴,  相似文献   

4.
丁文江1911年游历贵州,在游记《我的第一次内行旅行》中记录了他的贵州之旅。贵州独特的气候、地貌、交通、经济、民族风俗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他以后的研究工作。他对百年之前贵州的记述和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一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头子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这是他生平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大思想家,他那影响深远的“心学’就是萌发于此,即所谓‘龙场悟道”。因而他在贵州的这段时间便常被人们所提及,成为王学传人和王学研究者们那里出现频率极高的话题。提到这段时间,从王阳明在世到我们今天,措辞不一,或说是在贵州,或说是在贵阳,或说是在龙场,或说是“居夷”,指的都是同一内容c凡具明时间的,众口一辞都说是:“三年。B二然而我们在王阳明的学生们给他编的(年谱)中,看到的却只有正德三年和正德四年两个年份,即:“三年(指正德三…  相似文献   

6.
<正>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中旬,王阳明离开龙场前往江西庐陵就任知县。就在除夕之前,他到达贵州东部门户镇远卫。他在旅店中给贵州弟子李惟善写了一封书信——《镇远旅邸书札》,其中有“朱氏昆季亦为道意”一句。“朱氏昆季”为何人?他们与王阳明有何关系?王阳明为何要向“朱氏昆季”致以谢意?“朱氏昆季”,即朱光弼、朱光霁两兄弟,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王守仁)是明代中叶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被摘贬贵州三年。除去旅途往返外,实际上在龙场一年,在贵阳城内一年。由于三年滴居生活是王阳明心学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实践自己教育主张的重要环节,所以弄清楚王阳明在贵阳的学术活动及其行踪,不无神益。(-)究竟王阳明在贵阳主讲哪家书院?前此《贵州文史丛刊》曾发表专文论证,但仍未引起国内外众多的王学研究者的认同,因此有必要再作详细考证。《王文成公全书·年谱》云:‘“(正德)四年己已,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到使席书聘主…  相似文献   

8.
被儒家称为。六经之原”的《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渊源。生于晚明时期的孙应鳌是我国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贵州著名的思想家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继承王阳明心学思想,经过数年的笃学精思,穷探《易》理,终于在明隆庆二年(1568年)撰成《淮海易谈》四卷,  相似文献   

9.
<正>1506年,明朝正德元年,年仅35岁的王阳明时任兵部主事,得罪宦官刘瑾,因"抗上"之罪,在遭致"廷杖四十"的羞辱惩罚后,被驱逐出京城,被贬谪数千里外的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当龙场驿驿丞。脸颊清瘦,体格修长,素衣飞扬,王阳明怀着一腔悲凉之情,乘舟楫沿着(?)阳河而来,遥望山水,飞鸟盘旋、古城凄凉、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11.
王学是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体系以及阳明后学的统称,它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广泛影响。 王学的诞生与贵州贵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在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时为朝廷命官兵部主事的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而犯“抗上”之罪,被廷杖四十逐出京师,谪贬为边远荒凉山区的贵州龙场(今贵阳修文县城)驿丞。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王阳明医养好杖伤后,经过艰难曲折的旅途来到龙场,过着住山洞、居茅屋、种粮蔬、采薪蕨的艰  相似文献   

12.
三岛毅,字中洲,他与黎庶昌宴集时诗文唱酬,黎庶昌还为三岛的诗加评语,就这样建立起了友好关系①,三岛也与黎庶昌的部下杨守敬和陈矩等有交往②,他还参加过第五代公使李经芳举办的宴集③.黎庶昌是贵州省遵义人,陈矩是贵州省贵筑县(现贵阳市)人.④三岛的诗碑建在贵阳的阳明祠,虽是在黎庶昌回国后的事情,却可以推测王阳明已成了他们之间当然的话题.不过在保存下来的宴集诗里却看不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一方面,在黎庶昌来日前的明治十二年(1879年)里所作的"赠沈梅史,梅史余姚人,曾募乡勇剿毛匪"(《中洲诗稿》卷一)里记述了:因为余姚是王阳明的出身地,所以他把沈梅文比作"姚江又见小阳明".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又有"清客朱树藩来问王学,一宿而去,赋此以赠"(《中洲诗稿》卷二)这样的作品.由此可见,王阳明和阳明学已经成了中、日两国人之间的话题.另一方面,谈王阳明和阳明学在举办宴集的场合也许是不太合适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正明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时任兵部主事,因为戴铣、薄彦徽等二十一人蒙冤陷狱事,置自身安危于不顾,抗章疏救,得罪年少气盛的皇帝和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入狱月余,后被贬到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龙场镇)任驿丞。王阳明饱受旅途劳苦,到达龙场,并在此潜心悟道,转折成圣。500年后,学界对"龙场悟道"的影响和地位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龙场悟道"的真相却是众说纷纭。略数一下,在50余种  相似文献   

14.
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在一次集会上有人提到《古文观止》里收有王阳明在贵州时写的《象沉记》。我听后暗自一惊,《古文观止》是我喜欢的书,曾经熟读过里面的许多文章,但却对《象沉记》毫无印象。吃惊之余自然是赶快找出书来查阅了,结果大有收获:该书共收入王阳明文章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贬居贵州期间所写的。除了《象沉记》,还有一篇名为《房旅文》,作者抱着极大的同情心,写了来自京师却暴死于“龙场驿”附近的小官吏主仆父子三人。该文写于正德四年。《象沉记骰有注明写作时间,按王阳明滴居贵州的时间推算,当成文于正德二年至五…  相似文献   

15.
正阳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贵州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出席贵州团活动时指出:"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根据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陈敏尔书记就挖掘阳明文化宝贵资源多次作指  相似文献   

16.
朱子与王阳明对于《孟子》知言养气章"养浩然之气"一节的诠释出现显著不同。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旨归,认为工夫全在"必有事"上,不需说"勿忘、勿助",而"必有事"只是"集义","集义"只是"致良知"。因王阳明的思想多是在与朱子长期的"对话"中形成的,故他对此节的一些解释又直接承自朱子。所以,通过分析王阳明对此节的诠释,并对比与朱子对此节诠释的异同,不仅可以管窥他晚年以"致良知"涵盖一切成圣工夫的诠释学特色,同时还能了解朱子的思想对王阳明的重要影响以及二人以对"格物"的不同理解为基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他喜欢音乐,梦想成为一名吉他明星,但一次勃艮第之旅改变了他,从此热爱上了葡萄酒,为之疯狂;他曾经是瑞典某餐厅的掌勺人,但却有着华丽的侍酒师生涯,获奖多数;他就是"世界最佳侍酒师"安德雷斯.拉尔森(Andreas Larsson)。2007年5月18日,浪漫的爱琴海畔罗德岛上,随处可见微醺的人们,徜徉在醇香的葡萄酒、精美的食物、轻柔的JAZZ和古典乐  相似文献   

18.
正出生于1483年的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是明代著名心学宗师王阳明独创性最强、影响最大的弟子。在王阳明先生逝世后,王艮回到故乡泰州讲学,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泰州学派",后学如徐樾、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等均为泰州学派,可谓"能以赤手博龙蛇""非名教之所能羁络"(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之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9.
贵州从建省以来就一直被"三无"语句所笼罩着,"天无三日晴"作为"三无"之首也是一直令贵州在外界的眼中留下了一个十分不好的形象。本文将从徐霞客游记着手,分析徐霞客眼中贵州的"天无三日晴"以及其真实性。徐霞客游记中贵州的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黔游日记一》是他旅游贵州盘江以东的游记,《黔游日记二》则是他旅游贵州西部的游记。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王阳明的黔中弟子中,有一位“得文成之和,并擅词章”“承良知之派以开黔学”的著名弟子,他因传播阳明心学之功,被钱德洪记入《王阳明年谱》一书中。他就是黔中王门的重要代表人物——陈文学。一、王阳明赠诗陈文学(1482—1558),字宗鲁,号五栗山人,晚年号孏簃生,贵州宣慰司(今贵阳)人,比王阳明小10岁,比王阳明得意门生徐爱大7岁。少年陈文学非常喜欢诗文,史称“自少能文章”,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怎样写好诗文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