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鼎是技术专家,是党、国家和人民军队兵器工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之一。在中华民族空前危机的时刻,他受党派遣,赴西安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了张学良和东北军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他负责中共代表团的安全,与张学良之间的联络、协调,以及处理善后……党中央对刘鼎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毛泽东曾指出:“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  相似文献   

2.
李亮 《文史天地》2004,(8):17-20
西安事变爆发前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危亡的关键时刻,刘鼎以中共代表身份被派往西安,成为常驻张学良公馆的一名红色使者。他以特有的学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建立起一条中共与东北军之间的秘密交通线,为双方共同合作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又协助周恩来妥善处理事变,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滔 《百年潮》2001,(7):38-43
1948年我由蒋管区到华北解放区参加革命,经中共中央城工部分配,到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作.1949年9月,我被调担任刘鼎同志的秘书.刘鼎同志是老共产党员,又是党内闻名的技术专家.我在他身边工作了三年多,一直到1953年初,他被撤职为止.这一段,正是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刘鼎同志担任中央重工业部副部长,为兵工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但许多往事在我脑海中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01,(7)
1948年我由蒋管区到华北解放区参加革命,经中共中央城工部分配,到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作。1949年9月,我被调担任刘鼎同志的秘书。刘鼎同志是老共产党员,又是党内闻名的技术专家。我在他身边工作了三年多.一直到1953年  相似文献   

5.
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中共代表刘鼎,协助张学良以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东北军,加强东北军与红军、十七路军的联系。并帮助张学良筹划军事,培养干部,创办刊物,又和张学良一起去延安,参加了与周恩来的会谈。为红军和东北军的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学良寻找中共代表张学良是1935年9月从武汉行营主任调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他把全部东北军调来西北。当时他的态度如何呢?60年后他在答日本记者问时说:“我根本不愿意剿共。因为蒋先生对我很好,他要我挑一件事情做,我挑了。但实实在在地说,我对内战、剿共是不愿意的。”同时,蒋…  相似文献   

6.
吴殿尧 《百年潮》2013,(6):79-79,73
刘鼎返回洛川和张学良谈话的第二天,(1936年)4月27日,即以化名"择生"写报告给李克农。信的内容丰富,涉及紧要之处,多用隐语暗语密语,表面看又像是在谈家常。这种表达须形象准确,避免发生歧义或含混不清,为此刘鼎颇动了一番脑筋。这种秘密工作条件下的特殊文体今已少见,可称得上是刘鼎革命活动中的一种创作,兹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17,(1)
正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在回忆录里记录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与他的一次谈话内容,从中大抵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事变前的心理状态。保定见蒋,不谈抗战,反而逼我下台,所有前段的热情,不过是诱我上圈套,好逼我下台。这是日、蒋合演的一台把戏而已!有谁较为善良,或者让人有机会稍微喘口气呢?毒害是一样的,如果定要加以区别,那就是蛇比虎更可恨。因此,在保定从他的车厢一出来,我就闷倒在我的床上,号啕大哭,瞬息间我又猛地站起来哈哈大笑,对面前的人说:‘我是吓你们的’,哎呀,真是啼笑皆非!《何梅协定》丧权辱国。何应钦坐镇北平,强制东北军调离华北,蒋能  相似文献   

8.
一、张学良逼蒋抗日,周恩来飞赴西安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带领他的一些文臣武将来到了西安,他此行的目的是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红军,但张、杨由于受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不愿与红军交战。  相似文献   

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生前在武汉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在这里的日日夜夜,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他从西安来 邓小平1927年6月从西安来到江城武汉。 邓小平原名叫邓希贤。1927年2月,他结束了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生活,奉中共中央之命,回到国内,当时正值国共合作,依照党组织的安排,到西安担任冯玉祥国民革命军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并任该校党组织书记,这是他在国内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第一站。 岂料,是年4月,中国大地政治风云突变,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制造了“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报业史上,李敷仁和《老百姓》报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面向识字不多的底层读者的通俗报纸中,迄今还鲜有一份报纸曾攀上这样的高度,今天知道的人恐怕已不是很多了。李敷仁原名文会,字敷仁,生于陕西咸阳县北杜镇一户贫苦人家,1913年考入咸阳县立高等小学校。1922年,他考入西安第三中学,曾被选为学校代表之一,参加了省学生会的工作,领导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1928年8月,他在上海一家叫《生华》的期刊编辑部做编辑、校对,边学边干,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新闻事业,为他以后办报打下了一些基础。当年他应邀回到西安,在国民党省党部宣传科当助理干事兼…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余在西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布道聚会上曾多次与梅九先生晤谈,也略知一二,兹将经过记述之.那是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之后,我由太原到西安,多次去座落在西安东大街北柳巷口左近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以星期六为安息日,与其他基督教以星期日作为礼拜上帝不同)打听一位朋友.大约是初冬的一个星期六(安息  相似文献   

12.
孙果达  王伟 《纵横》2011,(11):39-41
张文彬是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他作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曾出任中共中央驻杨虎城部的常任党代表和西安地下党的负责人。但是,学界长久以来对张文彬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鲜有研究。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张文彬在1944年就英勇牺牲,留下的史料较少有关。其实,张文彬在西安事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天社 《百年潮》2014,(6):71-73
蒋介石关于西安事变经过的记载,可考证的最早是事变后不久的1937年2月,公开发表的《西安半月记》。《西安半月记》是以日记的体裁出现的。发表《西安半月记》的目的,蒋在其“引言”中说,一是因为“诸同志及各方友好,均以不能明悉当时实情为缺憾”,所以他“检取当时日记,就一身经历之状况与被难中之感想,略纪其概,以代口述。”供人们了解、参考。二是记载他“谋国不臧与统率无方之罪”,自我反省和检讨,这当然是蒋介石的客套话而已。  相似文献   

14.
王翰章 《文博》2005,(2):70-74
关于在西安有多少朝代建都的问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曾多次讨论过,直到现在还是不统一。西安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也是对外开放城市,连在这里有多少朝代建都,都定不下来,怎么说明它是文化古都呢?问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993年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郗琳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说古道今》创刊号,题目是《竟究有多少王朝在西安建都》,他力主十四王朝,并提出几条衡量的标准。后来我和刘辉先生也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说古道今》2002年第四期,不谋  相似文献   

15.
自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幽禁,张学良开始写日记,并将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1990年底。他的日记大多短小简练,但在短短几十字中,却记了抱负,抒了愁绪,写了愤懑,谈了感激,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着这位昔日少帅山中度过的凄苦岁月,激赏他于逆境中的乐观与豁达。夫妻情因为三个孩子都在英国留学,1936年5月于凤至赴英探视,所以西安事变发生时,她远在欧洲。赵一荻虽在西安,却也未随张学良一同送蒋回南京。知道张学良到南京后凶多吉少,身在西安的赵一荻多方请求,在半个月之后,得到蒋介石的默许,于1937年的1月13日,在戴笠的陪同下来到张学良的身边探望。  相似文献   

16.
文史博览     
《纵横》2006,(6)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初抵南京时的情景何廉1936年12月25日,正是耶稣圣诞日,翁文灏吴鼎昌和我去到孔祥熙家。他笑着迎出来,说今天会有好消息。中午前后,我们知道蒋介石脱险了。他从西安飞洛阳,第二天就从洛阳来到南京。蒋介石到达南京的情景确实令人难忘。我们全上机场去迎接他。抵京后,他即来到在中央军官学校的住所。行政院的全体阁员和所有的高级将领都跟随着前去。约摸个把小时后,他出来和大家开个会我记得他当时脸色惨白,一副病态深重的样子,穿了件长袍,步履维艰,后背伤势不轻。他十分简要地汇报了一下情况,并说他要辞去政府的职务。他说…  相似文献   

17.
李向东 《百年潮》2004,(9):48-55
陈明扮演的伯夏吸引了丁玲 1937年5月初,陈明从山西太原经西安来到延安,成为抗大十三队的一名学员.那一年他正好20岁,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勃勃生气.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1997,(1)
西安事变整整过去60年了,但是有关事变的许多情况仍旧是迷雾一团。6年前,作为西安事变谋主的张学良,在被迫与世隔绝了50余年后终于获得了自由,于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张学良能够就西安事变说点儿什么。然而,张学良自由后就西安事变所讲到的情况,甚至还不如他40年前不自由时给蒋介石写的《西安事变忏悔录》中讲的多。不过,只要稍微留意一点,就会发觉,张学良最不想讲的,就是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要搞清楚西安事变,不搞清楚中共在其中的作用,恐怕是不可能的。西安事变所以会发生,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中共中央及其红军主力来到了西北,并与张学良和东北军建立了秘密关系。新的史料证明,早在西安  相似文献   

19.
对辩误的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希晨 《百年潮》2003,(5):79-80
张学良将军病逝后,我在2002年5月总122期《炎黄春秋》杂志,发表一篇题为《我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叶剑英是西安事变中的当事人之一。我当时访问叶帅,是想请他谈一谈,他在事变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共和国的每一位开国元帅与将军都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中将孔从洲无疑是其中十分特别的一名。他17岁独自步行数百里报考杨虎城部队的教导队,从此开始军旅生涯,参加了北伐战争。1936年,他已升任少将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成为杨虎城最信赖的助手之一。在“西安事变”中,他奉命指挥部队解除了蒋介石嫡系卫队的武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