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在配合洛阳市王城公园住宅楼的基建工程中,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编号为C1M8567。该墓位于洛阳市王城公园内(图一)。墓室的西北部有一盗洞,直径约1·1米,墓内随葬品已遭盗扰和破坏。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为长方形土洞墓,方向195°,由墓道、前室、后室和三个耳室组成(图二)。墓道为长方形竖井式,长2·5、宽1、深12·15米,北侧由14层小砖砌筑,高1·64米。墓室为长方形土洞,顶部已坍塌。前室长3、宽3·4米,后室长2·9、宽3米。两个耳室分别位于前室的东西两侧,另一个耳室位于后室的西侧,均向内凹入…  相似文献   

2.
试论山东安丘汉墓人像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安丘董家庄汉墓是1959年发现的一座大型画像石墓,整座墓室满布题材多样、技法各异的石刻画像,宛如一座收藏宏富的画像石博物馆。在众多画像石刻中,安置在墓室中轴线上的三根周身雕刻画像的石柱尤为引人注目。石柱由为数众多的人像及异兽组成,这些人兽纠缠盘桓、高低错落、姿态各异,或拉长、或缩短、或粗糙、或细腻、或模糊、或清晰,整个人像柱气势博大、雕刻精美。在高浮雕上施以简单的阴刻,刀法简洁有力,有些地方运用了透雕,更凭添一  相似文献   

3.
1992年1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和偃师县文管会在配合偃师县磷肥厂扩建改造工程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数座古墓,其中一座唐墓(编为92YLM4号)的墓道和墓室分别将一座汉墓(编为92YLM5号)的前室和墓室打破。唐墓中出土了唐代中期著名书法家张旭为墓主严仁所书墓志铭。现将该墓情况简报如下。偃师县磷肥厂位于县城(槐庙村)北部的邙山脚下,陇海铁路从厂大门前东西向穿过。该墓位于厂中心的高炉工地上,墓西南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9,(8)
1977年12月中旬,山西省襄汾县永固公社南董大队在村西约400米处发现了一座金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地表无封土,原为秋田。墓道在墓室南端,长3.5米。方向北偏西5度。墓室内前室与后室间有甬道。墓坑深6米(图一)。墓道:深6、宽0.4米。出墓门1米起坡,坡长4米。坡度35度。墓道后部有对称脚窝六对。  相似文献   

5.
1995年底,唐河县张店镇白在村群放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一座画像石基,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同唐河县文化馆于1996年元月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于后。一、墓葬形制该墓位于唐河县张店镇白庄村西约150米。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共用17块石材和大量的青砖和楔形砖混筑而成。方砖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楔形砖长30厘米、宽15厘米、上部厚5.5厘米、下部厚4厘米,该墓坐西向东,方向93度。墓室平面近正方形,由墓道、墓门、前室、主室门、主室、测室六部分组成。烟一)墓道位于墓室的东部,为长方形斜坡形。残长140厘米、上部宽23…  相似文献   

6.
1987年文物普查时,内江县(现名东兴区)普查组在顺河区马鞍石乡南洋村大菩萨山二级台地上发现一座古墓葬(定名大菩萨山墓)。由于水土流失,墓丘已无存,墓门夥露被盗挖。经从盗洞进入室内,发现东、西、后壁及墓顶藻,均满刻画像,保存完好。1990年初又再次被盗,后龛及吹笛女图部份毁坏。为保护、抢救这一古墓石刻画像,内江市、县文物部门对该墓进行了调查、测绘。简报如下: 一 地理环境及墓室结构 大菩萨山位于内江市以东45公里处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苍山城前村汉墓位于苍山县城前村的土台之上,于1973年5月由山东省博物馆与苍山县文化馆协同发掘,发掘报告于《考古》1975年第2期发表。此墓早年曾遭破坏,墓道损毁严重,墓门丢失,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东西两侧为耳室,东侧为龛,设有神位,随葬器物数量不多,但墓室画像保存完好,采用凸面线刻的雕刻技法表现出明显的临沂地区风格。  相似文献   

8.
满城县四道口东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1986年9月10日,在满城县城关镇四道口街,满城县银行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砖室墓,我处于11日至16日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此墓为多室砖墓,早年被盗,甬道及各室内都充满淤土,随葬器物大多已失去原来位置。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室概况 该墓位于满城县城外四道口街十字路口东南角,座北向南(见图一)。自南向北由墓道(未清理)、墓门、甬道、前室、东、西两耳室、中室、后室等构成。墓砖为长方形、扇形两种。砖是青灰色,澄浆泥烘成,火候很好。墓室各门和室顶均为半圆式券,券已全部拆除或塌坏。前、中、后室壁直立,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18日至2004年元月8日,山东微山县微山岛乡发现古墓葬,县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和乡文化站组成发掘小组,发掘清理了12座汉代石椁画像墓、土坑墓,出土一批陶、釉陶、原始青瓷、银、铜、铁、玉、骨、石、水晶质文物及钱币。M18为石椁画像墓、墓室的草木灰中发现7枚半两钱,直径23mm。M20的墓室中有5枚五铢,M21的墓室中有9枚五铢,M22的墓室中有10枚五铢,M23的墓室中有1枚大泉五十和1枚货泉,M24的墓室中有2枚大泉五十。所出五铢均为西汉钱币,墓葬年代为王莽中期。M25为竖穴土坑墓,墓中骨架颌骨部有一枚剪轮五铢,为口含,骨架的腰部有40余…  相似文献   

10.
国内     
<正>湖北襄阳:汉画像石墓近日,湖北襄阳团山镇蔡庄村四组骆台自然村南发现一座汉代石室墓,墓室由墓道、甬道、前堂、后室组成。墓门为绿矾石做成,由两扇门、两个石柱构成,门上刻白虎铺首衔环等画像,左右石柱各刻画一持戟小吏。  相似文献   

11.
林县一中宋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7月,林县一中在基建中,发现一座北宋晚期壁画墓葬。墓室已被盗掘。室内积有一层厚约1.3米的淤泥。县文化馆派人于7月9日开始对该墓发掘清理,至8月5日结束。现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该墓室距地表1.4米以下,地面未见封土。墓室内部全长7.48、宽4.42、高2.39米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及东西侧室组成。墓门南向,以甬道西壁为基准、方向北偏  相似文献   

12.
1982年8月,江苏省江宁县陶吴乡砖瓦厂在官家山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我馆随即对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此墓位于官家山西坡断崖的上部,方向185度,平面呈"吕"字形。墓室内部残长6.58、总宽1.90米。分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四个部分(图一)。前甬道残长0.40、宽0.50、残高0.18米。前室长1.83、宽2、残高0.18—0.36米。前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永城前窑汉代石室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9年8月,永城县前窑农民在追捕人獾时,于村西南侧黄土山发现一洞,地、县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即派文物工作者前往察看,确认为一座古代墓葬(编为前窑一号墓),随后商丘地区文化局、永城县文化馆联合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结果简报如下。黄土山是芒砀群山的余脉,位于永城县芒山镇西北约6华里(图一)。该墓在山北侧,依山而建,早年被盗,墓后部有一盗洞,可通墓室,墓道内填满夯土和塞石,工程巨大,因此,墓道暂未清理。一、墓葬结构及刻划文字一号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从墓室可以  相似文献   

14.
2008~2009年,考古工作者对河南淅川县赵杰娃山头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Ⅲ区42号墓为单室砖墓,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墓室采用大量花纹砖和画像砖构筑,并出土有八角形陶制空心画像立柱和"山"字形空心画像建筑构件,该墓年代为西汉晚期。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2月,山东肥城县石横公社北大留村社员发现一座画像石墓,泰安地区文物局与肥城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现简报于下。这座画像石墓在北大留村北600米,凤凰山南3公里的坡地上(图一)。墓门朝北,方向9度。墓室全用石材砌筑,南北长4.6、东西宽2.98米。分前室、耳室、后室三部分(图二、三、四)。墓门:墓外有挡门石两块,高1.18米。东边一块宽0.48、厚0.09米;西边一块宽0.83、厚0.14米。墓门高0.97、宽1.10米,由门槛、门框(有上、下门枢及门臼)、门楣和两扇门扉组成。门的掩口及门与门框之间用石灰抹缝。门楣刻有画像(画像石一)(图五)。  相似文献   

16.
永城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位于永城县西北23公里太丘中学(老君堂旧址)院内。该墓与一号墓南北并列,早年被盗。1987年9月,商丘地区文化局组织永城县文管会和商丘博物馆文物干部,联合调查太丘汉画像石墓保存情况后,对M2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纯石结构,坐东向西,墓室距地表4.17米。由墓门、前室、中室、南侧室和后  相似文献   

17.
在内江市所辖的沱江流域200余公里范围内近年来发现了许多汉代岩墓。1987年初,仅在市中区的文物普查中就发现上百座,其中只有四座画像岩墓(编号一、二、三、四)。这些岩墓多数临江,在褐红色的砂质岩壁上凿洞穴而成,单室墓型。墓室平面呈纵长方形,一般长5—8米,宽3—4米、高1.6至1.8米左右。墓底略为倾斜,弧形顶,墓壁有龛,有的有石椁。甬道长0.5至1.5米左右。墓门高1.5、宽1.3米不等。这些墓早年均已被盗,目前尚未作清理,现仅将保存下来的画像,择其中十二幅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56年秋,安徽省博物馆在宿县褚兰镇发掘两座汉画像石墓。两座墓相距约0.5公里,一号墓在牧山顶上,地位高敞,二号墓在西南的山脚下。都为大石块建筑的中型大墓,墓室建在土圹内,上面封土成冢,四周均设矮垣,墓冢南侧立一小祠堂。祠门向南敞开(图一)。墓室结构:一号墓,前室长方形,南北横陈:北端有一耳室;东面并列两个后室,各设门、窗通前室:两面并列两个墓门,各设甬道通前室。二号墓有一个近正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政府在城区云步街修建步行一条街施工中,发现两座唐代墓葬,市文物部门接到报告,立即派员前往处理(两墓编号为04CTM1~2)。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04CTM1墓由墓道、墓门与墓室组成。方向北偏东48度,单室砖墓,墓室底部距地表5.4米。墓道未  相似文献   

20.
郭郑瑞  祝延峰  洪鉴璇 《文物》2022,(8):67-79+1
前贺庄画像石墓(编号M1)位于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前贺庄村,西南距汉代昌邑故城1.1公里。2005年6月,村民挖河时发现该墓,巨野县文物管理所(现主体为巨野县博物馆)随即对其进行了清理。M1墓室由石构件垒砌而成,分为前、中、后三室,前室两侧各有一龛室。除中室北壁圆柱外,所有墓门与墓内可视石面均刻画像或平行凿纹,雕刻技法多为阴线刻。画像石分为两组,一组为东汉晚期画像,另一组为铲磨原有画像后改刻,属于西晋时期。铲磨石面之后新刻画像的做法,目前尚属孤例。根据陶器、石构件与画像特征推测,墓葬年代为西晋晚期,墓主应为中上层官吏或豪强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