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立娜 《神州》2011,(7):10-10
查特曼将叙事者干预分为两种,即对故事的干预与对话语的干预。有一些介于二者之间的,就是叙述者采用"括号加注"的方式:本身是话语干预的形式之一,又与故事密切相关,类似于叙述者的解释性干预,意在告诉隐含读者他们自己不太容易搞清楚的事实。《饥饿艺术家》中运用了多处括号加注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王凤英 《神州》2013,(7):10-10
本文对萧红小说的叙事视角与话语形式进行了论析。萧红大部分小说都是采用零视角即全知视角,且基本上都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在采用第一人称的小说中,特点是第一人称内、外视角下叙述者的缺席与隐蔽,萧红小说叙事视角与话语形式的选择与运用为其作品增添许多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庄子》颇爱称引孔子故事。详考这些故事,对孔子的称呼分为"孔子"与"仲尼"两类,这隐然关联着故事叙述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塑造——以孔子为先贤、利用孔子形象正面讲述道家思想时,两种称呼均可使用;而以儒家门徒身份戏拟儒家孔子记述时,则必然称孔子为"子"。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理解《庄子》讲述孔子故事的文化立场及对儒家贤者的态度,也有助于认识其他讲述孔子故事的传世及出土文献的性质与构成。  相似文献   

4.
《庄子》颇爱称引孔子故事。详考这些故事,对孔子的称呼分为"孔子"与"仲尼"两类,这隐然关联着故事叙述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塑造——以孔子为先贤、利用孔子形象正面讲述道家思想时,两种称呼均可使用;而以儒家门徒身份戏拟儒家孔子记述时,则必然称孔子为"子"。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理解《庄子》讲述孔子故事的文化立场及对儒家贤者的态度,也有助于认识其他讲述孔子故事的传世及出土文献的性质与构成。  相似文献   

5.
正一般而言,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作者只是缀连历史,客观而平静地让人物和故事流淌出来。冯玉雷《野马,尘埃》却对抗历史"重述",让历史化身为各种类型的叙述者、无数种非话语存在、各种各样的仪式,反复诉说,反复印证。如此文本,自然离不开日常性,比如古人熟知而今人稍感隔阂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间杂在字里行间的流行语言和符号,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雪国》表层故事的禅佛意识和虚无主义情调具有明显的消极颓废色彩,只有当表层故事之后潜故事投射到表层,大大改变了表层故事的形态,所谓虚无和死亡之美的审美形态才臻于完整。在驹子潜在视角与形式叙述者、岛村的视角对抗中,潜故事逐渐浮现;此时由于驹子潜在视角是价值独立的,故《雪国》叙事结构又有复调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国家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张威也是"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的队长。从1987年以来,整整20年,张威所做的事几乎都与"南海一号"密切相关。因为这艘800多年前的南宋古沉船,张威成了中国版"寻宝故事"的权威叙述者——他足够坦率,专业背景扎实,亲历水下勘察过程。  相似文献   

8.
徐翠 《民俗研究》2013,(1):65-70
民间社火是昭君戏传播的重要民俗文化土壤,"扮故事"和"竹马"是社火游艺队伍中装演昭君故事最主要的两种表演形态。昭君戏与"扮故事"、"竹马"相结合,是故事内容与艺术形式双向选择的结果。"扮故事"和"竹马"等社火艺术装演昭君故事,是昭君戏舞台传播的一种延伸形态。  相似文献   

9.
李雨芹 《丝绸之路》2013,(18):32-34
布思曾说过:"当一位叙述者的言行与作品的准则(即隐含作者的准则)相符合,那么我说他是可靠的,反之则是不可靠的。"中国现当代童话中,叙述者的价值判断、道德取向明确而且稳定,都是以现代社会的道德准则为标准的,同隐含作者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具备了叙述学中关于叙述可靠性研究的特征。本文试图从中国现当代童话中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入手,论述其叙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歌谣体"成为新诗创作的重要来源,作为一种新诗实践,它在丰富诗歌表现形式的同时,还承载了启蒙主体的"平民化"诉求。三十年代在左翼文学"大众化"口号下,中国诗歌会倡导的"新诗歌谣化"又赋予了歌谣体以新兴阶级话语,在左翼主流话语逐步建构之下,四十年代"歌谣体"新诗渐趋圆熟。通过考察现代文学历程中"歌谣体"新诗的建构和发展,可以看到左翼文学"场域"对文学话语形式的决定作用和新诗建设中的得失,也会进一步引发对现代汉语诗歌发展方向的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该民族的故事叙述。对日本文学中有关"玄上琵琶"的记述,以及各种派生出来的分枝故事的梳理,有助于理解日本文学对外来文学、文化的受容方法,也有助于把握日本文学中的变容对文化记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论中共在1921—1949年建构“人民”话语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话语是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建构这一话语时,一是注重"人民"话语的历史发展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内涵;二是突出"人民"话语的阶级性,与"国民"等其他话语作了严格的区分;三是赋予"人民"话语以无上的价值向度;四是强调"人民"话语的真实性。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话语的科学建构和准确运用,不仅为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认为,要实现社会的合理化必须充分发挥公共领域的作用,保持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的必要张力,使它们处于一种相对紧张的关系,这样,作为国家公民的个人能以公共领域为媒介,形成一种真正代表民众的意志的独立的合理的社会舆论,并以此对国家进行干预,这即是哈贝马斯反复强调的"话语民主"。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诸多借鉴意义,但哈贝马斯过分夸大了语言的作用,他没有看到语言背后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根基,他的话语民主理论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英国华裔青少年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国电影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接收情况,探讨了电影对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作用和效果。论文认为中国电影是华侨华人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知渴求,希望从中国电影中获取关于中国"言"、"象"、"意"的多层次、多元认知,他们对历史和当代中国的情况并重,对中国电影的解读体现出其文化间性。电影作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应该增加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摆脱题材的单一性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用中国的话语讲好世界的故事,以摆脱文化弱势的处境,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被华侨华人和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近年,已经有相当有话语地位的过来人表示,"他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他"被判重了"褚时健的时代过去了,他离开企业已经十年有余。但是,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他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今天,提起他  相似文献   

16.
李洪彦 《收藏家》2020,(10):102-102
在广州的一个小拍上,笔者喜获一件大明崇祯年间的青花人物故事笔筒。该笔筒器高18.9、口径10.6厘米,直壁直口圆桶状。笔筒颈部及足上方各有一圈双弦纹夹忍冬草暗刻纹,足底露胎,略内拱,胎质细密坚白,且有明显竹刀旋刮痕。中间绘青花山水人物图案。远山近水、瀑布、小舟、鱼鳞状萱草、左右漂浮的"括号云"。  相似文献   

17.
刘铮 《中原文物》2012,(5):38-43
良渚玉璧是阴阳观念中"阴"的外化形式,是良渚先民社会生活中地、坤、母、女等抽象话语的具象化,是地母之阴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叙述主义”历史哲学背景下 ,历史与故事间纪实与虚构的关系值得深思。在超出单一语句的叙事话语结构的层面上 ,史学与文学叙事分享共同的叙事模式与情节编织手段 ,这揭示出史学叙事内在的虚拟维度。然而 ,超越以实事为全部历史真实的朴素真实观 ,所谓虚构并不等于虚假 ,它也许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历史的本真实在。从根本上说 ,故事历史乃是人类在一逝不返的时间进程中意义建构的独特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9.
殷墟花东卜辞有字作■(花东273),学界尚无准确隶释。本文首先梳理了与该形有关的■、■字,认为■字当依唐兰说读为"颠";其所从之倒人形,在甲骨文中亦单独成字,乃"颠陨"之"颠"的表意初文;■形有异体作■,系加注"丁"声的"颠"字。在此基础上,主张花东■字所从之■与■、■构形之意相类,表颠陨之意;"日"旁为加注声符,■也是"颠"字异体。卜辞"颠"字可表颠陨,或读为"沴"、"疹"。  相似文献   

20.
何爱国  颜英 《安徽史学》2017,(6):153-161
清季民国时期,受西方新式学术话语体系与中国"千年大变局"的影响,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出现了近代转型。胡适的老子研究,是近代学术话语体系转型之中的一个案例。胡适以西方自由主义话语来解析老子,同时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对自由主义话语做了一定的调整与变动,由此导致胡适的老子研究前后有所变化,前期多以解构性自由主义话语来解析老子,强调老子的破坏、革命与无政府主义思想,后期倾向以建构性自由主义话语来解析老子,强调老子代表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源头。胡适的老子研究体现了学术性与时代性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