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宏 《神州》2011,(9):11-11
陆游善作诗词,诗篇颇多,词虽然不是很多,具影响力的也只不过十多首,但无论是从创作理念上,还是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陆游深受苏轼写词的技法的影响,以诗“嫁接”于词作,将苏轼“以诗为词”的技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苏轼的词体观念的分析,指出苏轼的词学观是传统的,并没有有意识地革新词体,“以诗为词”不过是其创作实践对词坛造成的冲击,事实上,他的大多数词作仍然走的是传统路线。文章还指出苏轼轻视词体的思想根源在于思想意识上的雅俗观念。总之,苏轼在主观上并没有提出“以诗为词”的尊体思想。  相似文献   

3.
苏轼既是词体的改革者,又是词风的创立者。他才情奔放,以诗为词,取词之躯壳而赋以诗之神气,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梦境”把豪放与婉约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千古不朽的艺术珍品,博得后世文人的钦仰。  相似文献   

4.
张璟 《古籍研究》2001,(1):90-94
北宋评词之风自苏轼始盛。从苏轼本人的“自是一家”、“诗人之雄”等独树一帜、上与诗接的评论开始,苏门中各人都从作家、创作、风格等不同角度对词发表了或多或少的评论。苏门论词展示了词学自觉的第一个批评高潮和北宋熙丰间词学极盛的大观。其中陈师道所留词论仅有《后  相似文献   

5.
<正>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以诗、词、文、书、画兼绝而垂范青史。其书法历来备受书家喜爱。苏轼小楷的研究现状苏轼小楷是其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但对苏轼小楷的研究却非常少,这是苏轼书法艺术研究的一个重大遗憾。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由于政治原因,苏轼去世后,其书法曾遭禁毁,导致其存世作品大量减少。周辉《清波杂志》:"欲乞  相似文献   

6.
李双一 《神州》2013,(21):5-5
由范仲淹、王安石的词作为滥觞,以苏轼“以诗入词”改革词风为转折,以此来跳脱音乐对词的束缚,开拓了新的意境。到南宋辛弃疾时期开始的豪放词创作,使词终于进入了能够“立派”的新阶段。但辛弃疾的婉约词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为硫约词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苏轼作为我国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在诗歌、词、文等的创作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与苏轼的家庭出身有一定的联系,其父亲苏洵在诗词的创作商业颇负盛名,因此从小接受文化熏陶的他通过学习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学富五车,思想内涵深刻,尤其是对于儒、道、禅三者的融合,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都比较高远,那么这就使其文学造诣得到不断提高。在本文中,首先对苏轼的诗以及苏轼的词分别进行研究,并从中总结出苏轼在我国文学史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前赤壁赋》写于"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文中的主客对话,实际上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苏轼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论苏轼的婉约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苏轼以他勇于破旧、敢于创新的精神,在词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开了豪放词派的先河.正如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的那样:"一洗绮罗香洋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仅凭这一点,苏轼即可在词的发展史上居于前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宗泰霖 《神州》2011,(23):19
苏轼,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香门第的陶冶使其身上的艺术特色浓厚,艺术气息深厚。他在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后人赞颂的典范,诗词也为后代所模仿。他的词对豪放派诗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苏轼的词仍在影响着后人。  相似文献   

11.
宗泰霖 《神州》2011,(10):19-19
苏轼,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香门第的陶冶使其身上的艺术特色浓厚,艺术气息深厚。他在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后人赞颂的典范,诗词也为后代所模仿。他的词对豪放派诗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苏轼的词仍在影响着后人。  相似文献   

12.
王蕊 《神州》2011,(6):102-105
宋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开拓诗的境界,追求诗中蕴涵的哲理内涵,即所谓诗的"理趣"。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可以说是苏轼。苏轼将诗与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让我们体味到宋诗的理思之美,也为后世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宝荣 《史学月刊》2008,(10):35-40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以诗托讽”致祸,被贬黄州,此即乌台诗案。苏轼之所以“以诗托讽”,原因有三:一是对现实主义诗风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苏轼淑世思想的体现,三是对恶劣言论环境的挑战。乌台诗案对苏轼文学创作影响较大,此案之前的苏诗高扬现实主义,紧扣时代脉搏;此案之后的苏诗追求旷真,转向“和陶”。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宋诗大家,苏轼诗序同样也具有丰富的文学及文化价值。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苏轼诗序进行探讨:其一是诗序中的互见手法和诗序之美,二是诗序中写人记事所带有的史笔和小说笔法,三是苏轼诗序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这是苏轼悼念亡友文长老的一首七律。从深情这一点来看,说它是东坡的第一七律,丝毫不为过。苏轼的文章比诗好,而诗又比词好。苏词在俗世中知名度最高,但论影响力则远远不如苏诗。  相似文献   

16.
<正>苏轼曰:"文以达吾心,画以[1]适吾意。"姜绍书《无声诗史》有云"夫雅、颂为无形之画,丹青为不语之诗。盘礡推敲,同一枢[2]轴"。绘画与诗文相辅相成,成为文人表词达意、抒发胸怀之凭借,足见其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而绘画是一门难以掌握的技艺,不认真研习很难起到表词达意、抒发胸怀的作用。为指导绘画,画谱便应运而生。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画谱,如《宣和画谱》《顾氏画谱》《唐诗画谱》《芥子  相似文献   

17.
北宋“乌台诗案”起因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台攻讦苏轼“作为诗文,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无所畏惮”。“奉圣旨”将苏轼从湖州逮“送御史台根勘”,“锻炼久之不决”,苏轼几乎丧命。案决后,苏轼贬放黄州,其弟苏辙、友王诜、王巩等以往还连坐,曾接受诗文和极力营救的张方平、司马光等二十二人被累受罚。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考其起因,《宋史·苏轼传》说: ……(苏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直、何正臣摭谢表语,并媒孽托讽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检核孔凡礼校点<苏轼诗集>和其整理的<全宋诗·苏轼诗集>中增补的佚诗,发现其中<秋日寄友人>并非苏轼诗.  相似文献   

19.
范惠泉 《神州》2012,(2):7-7
蓬莱阁位于蓬莱北部丹崖山巅,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浓厚。阁内收藏历代碑刻一百三十余方,其中苏轼的《海市诗》诗文韵采飞扬,寓意深邃,为蓬莱阁上最久远的歌咏海市的七言古诗,蓬莱阁和蓬莱海市从而名闻天下,因此《海市诗》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几经沧桑、几度兴废,苏轼《海市诗》原碑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后来人们出于对苏轼诗文书法的喜爱和重视,先后三次对《海市诗》进行了镌刻。如今,三方古代碑刻静静地藏在蓬莱阁卧碑亭与苏公祠内,被人们所欣赏和传诵。  相似文献   

20.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集诗、词、文才气于一身,又是书、画行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同时,苏轼又是美食家,有自己的爱好和品位,他特别爱吃甜食,如有上好蜂蜜,他每天要吃上五盒;姜蜜汤则要喝上几碗,说它“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他特钟情于崖蜜,即今人所说的崖蜂蜜。《神农本草经》说此物久服能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像许多文人一样,苏轼亦喜酒,但酒量不大,尤其不能饮烈酒,稍饮烈酒即醉。酒淡了又觉寡味,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