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泽琴 《神州》2011,(8):25-25
在唐宋诸词中,存在着许多诗词化用的现象。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有一个相关的说法叫“夺胎换骨”。这里,我暂且借用一下。“夺胎换骨”有两层意思,一是“夺胎”,二是“换骨”。具体来说,前者是直接将原句引入词中,后者则更强调化意。更多的情况是,这二者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相似文献   

2.
释“轮”     
"轮"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构词能力非常强的词,它具有"运行、周而复始、有次序、受支配"的核义素,这些是支配"轮"词族发展的理据。  相似文献   

3.
同源词内部是由词群构成的,词群与词群之间音义是对应的,因此,语音对应性是同源词判定的一个标准,语音对应,不仅对系联和验证同源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探求词的本义有积极意义。"周"、"堂"同源的证明,可以为语音对应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有"环"一词,对此词的理解学者有不同意见。作者认为应理解为"还",即"重复"之意。  相似文献   

5.
愤青法国版     
法国有一群被称为"Chienlit"的人。戴高乐总统在"五月风暴"时使用这词称呼那些反对改革、瞎胡闹的滋事者。在法语里,"Chien"是"狗"的意思,这个以"Chien"为词根的词,绝不是什么好词。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所见的汉代简牍资料中有"芮薪"一词,诸家对这个词的解释都不是十分精当。本文主要利用语言学知识和考古材料,对西北汉简中的一些植物进行考察,对"芮薪"一词的词义和具体所指得出了与诸家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芮薪"应该是材质比较柔软的草类燃料的统称,西北汉简中的"芦苇"、"慈其"在用作燃料的时候都应该可以称为"芮薪","蒲"和"需蓻"也有可能是"芮薪"所指的燃料。  相似文献   

7.
正最早出现"皇帝"一词,是在战国时期的《尚书·吕刑》中,在这本上古时代的《书》里,曾两次出现"皇帝"一词,一次是"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另一次是"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虽然孔传注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和王先谦《孔传参正》等书中对上文中"皇帝"一词解释不一,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的"皇帝"是对前代帝王的尊称。《庄子·齐物论》也曾有"皇帝"一词出现:"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这里的"皇帝"是指三皇五帝中的黄帝。  相似文献   

8.
<正>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在拟填补翰林院之缺席时,吏部呈其词给仁宗皇帝,其中有一首《西江月》词,词中有这么一句:"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仁宗看后很不高兴,作御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两个方面对"名物"这一概念进行了考辨。从所指内容角度而言,名物是具体特定之物,属于某个物类系统,并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从词义学的角度而言,专有名物不属于名物词,在名词语义场中,专有名词和名物词是上位义和下位义的关系。名物词又具有音义关系多样性、理据性、系统性等语义特征。名物在文献中,不仅仅以词的形式出现,还以短语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的民族虽然形成很早,但民族意识较为淡薄,借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是一个"自发"的民族实体,而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国的民族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据郝时远研究,中国古代汉语中虽然有"民族"一词,但"就其含义而言,既指宗族之属,又指华夷之别"(郝时远:《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第63页),与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相去甚远。现代中文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1837年(道光十七年),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献中对食词义有二:一作普通词,指"面对食物"或"共同进餐";二作历史专用名词,特指古代皇宫内部宫女与太监之间,甚至宫女与宫女之间结合成"夫妇"的特殊历史现象。在历代史书中,"对食"大多是作为普通词出现在文中,在没有特别的证据下,对"对食"的理解不宜作为第二种情况处理,以免流于荒诞。  相似文献   

12.
曹寅少时被称为"神童",及长又有"绣虎"之誉,是清初文坛上非常活跃的旗人作家,他的诗词曲皆有佳作.其词"丘壑随天"追求自然真实的意境,又精雕细琢,倚声按谱,尽显词家本色.本文从曹寅词的风格特色和词艺特点两个方面,对曹寅之词进行了论析,从中亦可领略清初八旗词坛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族虽然形成很早,但民族意识较为淡薄,借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是一个"自发"的民族实体,而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国的民族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据郝时远研究,中国古代汉语中虽然有"民族"一词,但"就其含义而言,既指宗族之属,又指华夷之别"(郝时远:《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第63页),与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4.
董郁玉 《炎黄春秋》2012,(11):22-25
共和之实中国人不知道"共和"一词的人不多。从1949年以后,对每个大陆中国人而言,尤其是对那些在1949年以后出生的大陆中国人来说,镶嵌在国名中的"共和"一词,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时常要出现的最重要词汇之一。中国人知道"共和"一词含义的人也同样不多。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即使是对那些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共和"一词,虽是他们在念读国名的全称时经常会触碰到的词汇,但却是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词中意象"帘"颇多且都意蕴独到,帘的不同状态反映了李清照不一样的情绪状态。根据词人生活轨迹来看,"帘"呈"卷"态时大多是在李清照幸福的生活时光中出现;而"帘"呈"垂"态时则是其情感生活凄苦的阶段,这与李清照词中突出的愁情主题也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中‘帘’意象的分析来看李清照少女之闲愁,少妇之离愁,丈夫蓄妾之怨愁,以及晚年国亡夫死之哀愁。  相似文献   

16.
时尚的历史     
生活在任何时代的人们,无不有追求时尚的要求与权利。这显然与生活的本来意义相生相伴。在传统社会中,当然也会出现一时大众共同追求的东西,并具有通行、逐时之类的含义,随之也就有了"时方""时彦""时食""时货""时新""时样""时髦"这样的说法。不过,上面的诸多称谓,观其大概的意义,仅有"时新""时样""时髦"三词,与后来所谓的时尚有所关涉。如"时新"一词,总体上是指应时的新异物品。这一词既可指应时的新异食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身为闺房女子,却有豪放的"丈夫气",反映在词的创作上,既能超越男性词的藩篱,又能超越一般女性闺秀词的局限,她的词可以用"神骏"二字来统摄,正是这"神骏"之气造就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历来对"吐蕃"一词的语源和读音很感兴趣,尤其是史学家、语言学家的探讨,自古以来就持续不断.最新版本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规定:"吐蕃"一词读音定为"T(u)bō".这使"吐蕃"一词的规范读音问题有了定论.本文针对吐蕃"一词读音问题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的进行了梳理,对"吐蕃"的"蕃"应当定音为bō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理发小史     
《文史天地》2014,(3):94-94
正我国很久以前是没有"理发"一词的,古人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代,始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南北朝时,南朝梁国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逐渐普及,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相似文献   

20.
黄蕾 《沧桑》2008,(5):211-212
词发展至元明已经十分衰微,并逐渐形成了"以曲为词"的创作倾向,处于复兴时期的清初词坛的多位词家均对这一现象予以批评,认为"以曲为词"严重影响词学的发展。但笔者认为清初词家严绳孙的小令有"以曲风入词"的特点,这种创作手法表现了真实自然的情感,为清初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出一种既亲切又典雅的新词风。可以说"以曲风入词"不失为清词发展中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