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长华 《神州》2011,(8):17-17
在文物收藏方面来说,博物馆是最重要的收藏机构,对于文物的研究、收藏、传承和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博物馆为主要介体,把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宣传集为一体。如今经济的腾飞和网络科技的崛起,大量的民族文化已经逐渐被消失、被取代,使得民族文化的魅力随着这些新事物的冲击,而逐渐式微。而博物馆在这一系列的冲击中。以其独特的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收藏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如何发挥自身功能,更好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护航,是我们仍需研究的课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机构,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物的宣传、研究、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博物馆,以及大量的纪念馆、遗址博物馆是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在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的同时,也担负着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职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所从事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收藏和研究工作及其传承任务。因而在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严间开 《旅游纵览》2013,(8):273-274
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在征集藏品时必须结合本地区博物馆建设情况,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大量征集反应本地区民族民俗的文物;二是要高瞻远瞩,对于近现代艺术大家的作品也要尽可能收录;三是要收集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本地区特有的文化。有了明确的思路,还要不断创新,尝试新模式,不断积累经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收藏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机构,在文物的宣传、研究、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的概述,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皮影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收藏两千多件精品皮影文物,部分影件距今已逾百年,但由于影件是由有机皮质制成,陈展保护与馆藏久存都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保护皮影文物,记录并传承其蕴含的人文信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馆藏皮影进行了数字化综合性保护研究,在皮影传承人的配合下,完善皮影基本信息,实现皮影数字化采集,建立皮影关系数据库,探讨皮影数字化采集的新方式。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皮影保护和传承的水准,促进馆藏文物信息静态与动态管理的互补。  相似文献   

6.
苏业花 《丝绸之路》2010,(18):88-9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历史文化遗存。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博物馆作为文物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和宣传教育的文化机构,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有责任担当起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色,并通过陈列、展览、宣传等手段将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达到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赵锦萱 《风景名胜》2020,(1):0216-0216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大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遇到的困境,本研究基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瓶颈分析,研究了数字化对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数字化对策可以有效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存储大量传统与民族文化信息的隐性文化符号,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遗失,传统文化的多元格局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日趋衰微。在遗失中保存记忆,在记忆中避免遗失,博物馆作为构筑历史发展记忆与收藏遗失文化的高雅艺术殿堂,在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是一个亟待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节日的文物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节日是有形文物与无形文物有机结合的产物。节日活动场所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映生辉的平台。民族节日博物馆是展示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的载体。节日文化具有特殊的民族民俗文物价值,堪称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辽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加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承载着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特别是对传承保护机制创新研究,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深入性和持续性的必然要求.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理论建设、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长效机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在征集藏品时必须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博物馆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简单归纳为坚持三种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征集反映本地区民族民俗的文物;古今兼顾,为未来而征集;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博物馆得到保护和传承。有了明确的新思路,大胆尝试新模式,善于积累新经验,基层博物馆征集工作才能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李晶 《收藏家》2012,(2):37-43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关键在于有效保护,妥善收藏。我国早在周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收藏和陈列文物的场所,历代皇宫、祖庙、武库就是博物馆的雏形,皇帝便是最早的收藏大家。到了清代,文物的收藏和研究空前高涨,成为中国收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陈露 《神州》2012,(9):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殊文化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丰富群众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述,分析"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云露 《风景名胜》2021,(4):0056-005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因历代相传被各自民族视为传统文化的经典形式而存续下来。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变迁与碰撞,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传统技艺、民俗类型的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失序的现实困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舞”,文化魅力独具,享誉海内外。本文结合重庆市万古鲤鱼灯的起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以及万古鲤鱼灯舞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品牌效应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兆峰  陈勤昌 《民俗研究》2023,(2):21-28+157-158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根系和脉络。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范例,探寻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成为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通过阐述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并以湖南桑植红色民歌为研究样本,透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基因要素,总结桑植民歌活态化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和传承挑战,最后从人格化传承、空间化保护、数字化再现和产业化利用等方面,系统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以期为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思华 《神州》2012,(6):6-7
天津皇会是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皇会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天津皇会的申报和保护单位,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多年来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本文就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对天津皇会非遗保护工作以及其他民俗文化传承工作展开探讨,说明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同时也将阐述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使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传承职能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李建  于坤 《神州民俗》2009,(8):41-43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机制,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非物质丈化遗产的中、小学教育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高校教育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研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政府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口传身受”、“言传身教”;还要开发网络教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乔秀艳 《满族研究》2013,(1):111-113
蒙古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蒙古族文化的民族聚居区,现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多样性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呼吁要注重全面普查工作、鼓励民间参与、落实和保障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以及加大人才培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洁 《旅游纵览》2022,(13):105-10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放松的方式,这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作为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象,其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却在逐渐加剧。因此,如何解决二者间存在的矛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同时实现对其的传承与保护,以期能够为旅游行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