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牌是商家为了招徕顾客而悬挂于店铺门面上的符号(字或图形,也可能是数字)。除了一部分行商、游贩外,商店都有其“招牌”,也叫“字号”,即店名。  相似文献   

2.
亦文高 《世界》2005,(7):62-63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零售业是多层次的,既有面向少数富人的名牌专卖店,也有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的连锁商店。最近20多年以来,面向低收入阶层的“99美分”商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全美究竟有多少家以“99美分”作招牌的商店,谁也说不清,但这些商店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绝大部分(不是全部)商店价格只有“99美分”;二是“99美分”商店主要集中在低收入者集中居住地区和新移民地区;三是绝大部分“99美分”商店出售的商品都产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气势磅礴的横扫"四旧"革命风暴,连日来席卷了全国各城市。在英雄城市南昌,"黄庆仁药栈"的革命职工在红卫兵的鼓舞下起来闹革命,拿起铁锤砸掉了挂了140多年的"黄庆仁栈"四个字,换上了和对面"兴无"商店相呼应的"灭资药店"新招牌。"阳明路商店"的革命职工,砸碎了为封建大官僚、大地主王阳明招魂立碑的店名,换上了表示保卫毛泽东思想的"红卫商场"  相似文献   

4.
1930年,家住汉口满春路口的蔡明伟夫妇打出“蔡林记”的招牌经营热干面。店名的由来是因蔡家门前有两棵葱郁的大树,取名蔡林记,喻意树木成林,生意兴隆。蔡林记热干面因面好味正、佐料独特深受市民欢迎。为扩大经营面积,1955年蔡氏夫妇将蔡林记迁至中山大道726-728号,经营面积增加到240平方米。次年  相似文献   

5.
《扬子晚报》曾发表《老字号,南京人对你寄予厚望》一文,说的是几位从海外归来的老南京逛新街口时,大吃一惊。昔日那里的餐饮“老字号”大三元、老广东、同庆楼都不见了踪影。而在海外,一些从南京“移植”过去的“老字号”.取的是一样的店名.做的是一个师傅传授的菜点,却是历经数十年不衰,且招牌越老越值钱。下面介绍几家南京市区昔日的餐饮老字号,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6.
书中有我     
镜子可以反射出一个人的外表,书却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书中的故事往往是社会的缩影,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书中的话语往往是人们的放大镜。放大人们的良好品质,更放大人们的错误,过失。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虹桥下一家店铺外,撑着两把大伞,伞下挂着长方形的招牌,上有醒目的“饮子”二字。此外,在城中“久住王员外家”的匾牌下,也撑着两把遮阳伞,挂着“饮子”和“香饮子”的招牌,伞下卖饮子的小贩,身边有饮料盒子,旁边坐着一位顾客,正悠闲自得的啜饮。  相似文献   

8.
天下兄弟多矣,但没见过这样的兄弟地震孤儿赵秀顺和赵秀国毕生所梦想的,莫过于手工制造出F1赛车。“一个榔头,两把扳手,就想造赛车?”周围的人都骂这两个满手油污和裂口的中年男人“魔怔”、“神经病”、“疯子”。与别的摩托车修理店不同,赵氏兄弟的小店门口挂着的不是店名的招牌,而是一块“赵氏兄弟与迷你汽车F2”的大幅牌匾。没有谁能阻止这两个拖家带口的“疯子”,四十多岁的他们卖了富康出租车,卖了送货面包车,拆了自己家的铁门和双人床,加上暖气管和水桶,从垃圾堆里捡来自行车大梁和小彩灯,闭门造车,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都在琢磨。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的“男”字,有置于人名之前称“某男”,或在人名之后称“男某”,与甲骨文中“侯”、“伯”、“子”的用法同,应为一爵称。西周早期的青铜铭文和《尚书·周书》中时代较早的几篇文语,皆提到周的“男”爵。“因于殷礼”的周制是承商而来,亦是商时已有“男”爵之名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美术在“东南文化”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可以说是“东南文化”的一大特色。翻开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在数以万计的人名中,江苏与浙江的最多,其次是四川、广东、福建、山东、安徽、江西、湖南,而其它地区的画人极少。粗略统计,东南地区的画人占全国画人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一,释“媵”楚简中有如下字:努《包山楚简》113,130,1611,164,180简劳劳(天星观上简。《简帛编》隶作“”见该书991面)。今按:《简帛编》的隶定是正确的,但此字不见于《说文》。我们认为从“释为。《集韵证韵》字古文作,《古文四声韵楚简字形变变,均〈古文四声韵〉引裕并由如上所述,字应该释为,字在简文中用途名,释出了字,见于楚简中的下列字也就可以认识了。(1)多《包山楚简》270简为两人名。有的还于人名前冠以“正”,有的又于人名后加上“识之”二字,有的既有“正”又有“识之”。对于“正”,注释者以“县正”作解…  相似文献   

12.
名重汉上的“叶开泰”在现今武汉有年头的工商企业中,真正见证过汉口繁华身世的,恐怕只有“叶开泰”了。汉口成镇,始自明中叶,“叶开泰”的招牌,创于明后期。可以说是与汉口风雨相伴,一路携手走来。此番经历,“叶开泰”而外,又有谁呢。过  相似文献   

13.
《旅游》1994,(12)
一家要开张的商店,万事俱备,可就是还没起一个又吉祥、又响亮、又好记的名称,怎么办?沈阳有一家应运而生的“酿名斋”,专门提供起名称的服务。 “酿名斋”总经理郭勇孝运用文字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综合知识,根据咨询者的意愿、要求和自身特点,因人施名,因店施号,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4.
这是谭其骧先生现存日记中最早的一册,此前只留下极少的片断。所用日记本为小64开紫红漆布硬面记事本,封面有烫金“学习”二字及“上海学联文化用品代供销站”一行。首页印红色双行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页为毛泽东黑白照片。扉页谭先生自题:“五一年十月至五二年四月土改与思想改造”,盏有“复旦大学工会”蓝印,下签“1951、10”,估计为参加土改所发工作手册。土改部分起1951年10月27日自安微省五河县出发,止1952年2月5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寓所完成总结,当时他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思想改造部分无日记,仅所听报告、他人发言、本人发言及总结的摘要记录。日记均用蓝黑墨水书写,少数日期颠倒,据日记系出于补记。兹据原文录出,极个别无法辨认的字以口号表示,园括号及其中的字是原有的,方括号及其中的字为整理者所注。日记中涉及的土改队方面人名一般均以×号代替,少数人名保留并在首次出现时注明身份,当地人名均保留。少量无关内容作了删节,删节处以……代替  相似文献   

15.
40年代的初、中期,在我青少年时,适值多塾名宿熊丹书先生,应故里首富郭燮卿之邀,在郭家教书,通过我舅父的关系,我亦在熊先生门下就读.熊老先生这位老国学学究、老夫子,常常告诫我们这些顽童学子们:“老夫年逾花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因书字不佳而名落孙山,只好给你们这些娃娃教书糊口…….”“学问!学问!首先就是要学!要问!/才能有出息.昔日孔老夫子还不耻下问!”,“字写得好与坏,对于一个人的前程关系大矣,就像商店的招牌门面一样重要”.熊先生治学严谨,对学生们写字的作业欠恭正,不清晰,常怒不可遏,轻则训斥、打手心,重则挨板子,打屁股,我为了怕当众出丑和被羞辱,故对习字、作书都小心翼翼,谨慎万分.  相似文献   

16.
寂寞陵园中,一块粗陋的大招牌古怪站立,顶部“盛世唐庄”四个字暗示此处应该有个庄园,或者什么饭店。然而什么也没有,只有与招牌“比肩而立”的石碑、远处成队的石翁仲以及更远处巨大的土丘。那土丘即是“唐恭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7.
泉坛诗吟     
林平 《安徽钱币》2005,(2):11-11
90年代初,我在西安钱币市场觅得一枚延安光华商店1940年版的七角五分代价券。该券横式,长127mm,宽55mm。面紫色,左侧有“光华商店代价券”名称及延安宝塔山图景;下方有“凭券兑付国币”及“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字样;右侧及四角纪值。背蓝灰色,上端有“光华商店“拼音文字,中间有英文面值“75分”,下端有“1940”纪年(见封底)。  相似文献   

18.
吴晓光 《世界遗产》2012,(1):100-103
贵州“荣太和”烧坊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这个烧坊是仁怀县石荣霄、孙全太“王天和”盐号老板合股开设的。因取石、孙两人名字及“王天和”店名的各一字,  相似文献   

19.
在商界中,良莠不齐,在许多义商以信义著闻于世的同时,也有大量坑蒙拐骗,为社会所诟病的现象存在.有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方式扰乱市场,来牟取暴利的大奸商;也有搀售低货,高抬物价,混用伪币,礼貌疏脱,言语侮谩的街头小贩,如号称“老虎”的估衣摊,玩弄鬼把戏的卖布头者,坑人的绸缎摊,卖“过街烂”鞋的“低头斋”,巧设骗局的钟表摊,出售“砒霜酒”与“鸽粪酒”的酒店,生产“什锦牌香烟”的“快手公司”等等.这些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危害性相当大,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社会经济秩序,阻碍商业现代化、规范化的进程.下面根据有关史料,将不道德商业行为举例介绍如下:首先说一下冒牌.在不道德商业行为中,冒牌是一种较普遍的行为.冒牌主要有假冒名厂名店招牌和假冒名牌货两种.名店的招牌往往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20.
从商金文的"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絮 《华夏考古》2001,(1):87-93
殷商时期的姓氏人名问题,近年来颇引人注目。从殷墟卜辞及金文中反映的情况看,当时的姓氏制度相当复杂,许多问题至今都未能在学界达成共识,诸如“妇某”之“某”究竟是姓是氏,是女字,抑或其它;贞人名及“子某”之“某”是氏还是私名等,争论颇多。又由于姓氏人名问题的解决与否涉及到我们对殷商社会组织的正确认识,关系到古文字资料的准确断代,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欲就该问题中的某些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笔者认为,要解决商人的姓氏人名问题,商金文中的“寝某”称名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