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学的发展与精神分析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释学是精神分析学的哲学理论基础 ,解释学的发展对精神分析学的演变有很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历程与解释学的发展历史基本一致 ,都表现出对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日渐重视和主客二分与对立的逐渐消亡。受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影响 ,弗洛伊德强调对无意识意义的客观分析 ;受狄尔泰的影响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受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影响 ,拉康等人重视分析双方的互动 ,开始注意到符号与无意识意义联系的多重性和分析的持续性、主观性。因此 ,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精神分析理论 ,并预见其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渊源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民愫 《史学月刊》2003,47(12):5-14
以霍布斯鲍姆和汤晋森等人为代表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中重要的一个史学派别。在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框架下,从学派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学派发展的国际思潮背景着眼,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渊源的大体脉络。该学派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学术前提,在于西方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互动机制,而学派奠立及其学术创新的背景层级,则依赖于当时国内外的社会政治、社会心理思潮和学术文化机制等重要社会环境资源。另外,英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俗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早期人文学派的民俗学主要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开拓民俗学的研究领域,历代民俗学家在研究观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人文学派、人类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神话学派、语言学派以及结构学派等等。诸种学派林立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民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孝德,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朴素的自然情感。后来,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孝“的思想观念加以发挥,“孝”成为古代中国人的立身之根本。  相似文献   

5.
何青  何桥松 《神州》2011,(7X):16-16,18
文明的辩证法是精神分析学社会文化观的精髓。它一方面认为文明以压制本能为出发点以征服本能为基础;一方面又认为文明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更多的人更多需要得到满足。弗洛伊德关于社会文化的这种辩证观念,出自他对本能和文明的矛盾关系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五十年来有关洪秀全的心态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指心态史学,系指广义的心态史学,涵盖了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和心态史学(history of mentality)两个概念,前者起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盛行于美国;后者起自法国年鉴学派对社会一文化史进行的研究,勃兴于法国。中国学术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绝大多数侧重于传统史学研究。但由于研究的详尽程度较高,史料繁多。  相似文献   

7.
近一二十年来中国大陆新移民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新移民不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还是作为研究课题都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仅仅是由于新移民数量的增加 ,形成一定规模 ,更重要的是由于新移民的出现 ,对华侨、华人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及对祖籍国和居住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正确看待和分析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 ,对于海外华侨、华人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 ,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新移民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 新移民的内涵及方式  所谓新移民指的是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朝戈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朝戈在汲取“精神分析学说”以及其他哲学、艺术、文学思想的前提下,独创性地建立了自己的图式和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心理分析绘画”。文章从表现主义、新写实主义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朝戈“心理分析绘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特别重视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和提升。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说是其道德意志和道德目标修养的最高境界,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就今日而言,"浩然之气"说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正气,实现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亚当·沃森是国际关系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外交官,沃森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与现实关怀;作为学者,他在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中长期扮演着参与者与领导者的角色,这两种实践及彼此间的互动贯穿了沃森大部分学术生涯。围绕国际社会这一主题,沃森奉献了数部带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的学术作品,传承、丰富、发展了英国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他拓展了国际社会研究的历史纵深,构建了国际社会中国家间关系的"光谱"形态和"钟摆"理论模型,参与外交事务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丰富了早期英国学派理论探讨的视角与切入点,晚年对原有思想的修正与超越提升了英国学派理论的解释力与生命力。沃森的学术贡献与思想脉络也因此成为我们研究英国学派学术史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论文基于笔者对新移民组织和文化祝祭活动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以"社会空间"的形成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在日中国新移民的生存适应策略。认为中国新移民通过"节点"的纽带作用积累"社会资本",进而构建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空间"。在动态变化的社会空间,中国新移民可以利用各种平台,运用各类社会资源,在与他者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中求得共生。网络式移民社区空间的构建,更符合中国新移民高流动性、高层次性、高创造性的特点和当今时代特征。它的存在不仅使在日中国人在远离故乡的生活世界里找到族群公共圈,产生连带感和归属感,而且避免了与日本社会的正面冲突,有利于新移民在与当地民众和平共处的前提下推进族群活动的日益丰富和活跃。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1472—1528)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南宋陆象山“心学”,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创立了一个庞大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形成与“程朱学派”相抗衡的“陆王学派”。他的学说在明朝中期和后期,曾经风靡一时,影响较大,而且波及海外,在日本和朝鲜广为流行。追溯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谪居龙场是他思想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谪居期间,他办教育、授生徒,著文章,对贵州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习语的产生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人们运用其内部规律去创造新词、新义、新用法。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影响下产生的;本文对习语的起源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对其在不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拉美结构主义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对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在这种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①从三个方面论述拉美结构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第一,拉美结构主义是阿根廷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种延续,洛佩斯-佩列格里尼学派的影响尤为显著;第二,这种理论的兴起与20世纪前期盛行于拉美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第三,拉美结构主义是普雷维什个人职业经历与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吴广 《黑龙江史志》2014,(3):296-297
芦笙是苗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一种独特文化样式,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巴梭芦笙会中辨析了芦笙节文化具有"和解"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功能和教育社会成员学习如何调节这四对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文化渗透于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之中以后,必然以这样的文化所拥有的道德、理念去控制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工的物质环境,这种环境又使人形成了对道德、理念的反射,冲动。当另一种文化渗透而来时,如果没有触动本文化的核心,那么它将被接受,并成为本文化的一部分,而本文化在纯粹意义上也就被改变。这种本文化的延续与变化也正改变了艺术的式样与本质。商朝进入阶级社会,由于土地、财产的继承制度,使人们将原始社会由想象而来的图腾转嫁到祖先身上,对祖先进行崇拜。人死灵魂不灭的观点,在原始社会已产生,对祖先的崇拜…  相似文献   

17.
古代已有亚洲移民到美洲的新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关亚洲与美洲文化渊源的探讨中,委内瑞拉学者安东尼奥·莫雷诺·维亚弗兰卡提出了一种新观点:在印第安人定居美洲以后,公元前1400年和公元700年先后有两批亚洲移民进入美洲,他们的文化对美洲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他的研究,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中国商朝),一批中国移民从黄河流域向东迁徙,越过太平洋后在中美洲登陆。他们高度发展的文化在美洲传播的结果产生了前奥尔梅克和奥尔梅克文化。奥尔  相似文献   

18.
保罗.拉厄的《古代和现代的共和国: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革命》以共和主义为主题探讨了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革命的关系。拉厄力图开辟研究美国革命和建国的新路径,对共和学派的主旨和研究方法提出修正。《古代和现代的共和国》不仅体现了拉厄对共和学派主将波科克的挑战与批判,而且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早期史研究领域的派别之争以及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变动。他同时受到施特劳斯学派和自由主义传统史学的影响,卷入了施特劳斯学派与共和学派之间,"新洛克派"与共和学派之间的学术辩论。但他又不是完全照搬两派的主旨和研究方法,而是在两派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9.
纳粹青年追随者的心理历史渊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彼得·洛温伯格(Peter Loewenberg),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历史系教授,美国著名心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欧洲近代史,在心理史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洛温伯格是《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学报》、《历史学家》和《心理史学评论》等杂志编委会的成员。主要著作有《解开往昔之谜:心理历史学》等。他不仅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家,而且还是一位接受过正规训练的精神分析专家。 此文是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人类群体历史现象的一篇代表作,所探讨的问题是德国纳粹之所以能够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认为,希特勒上台是与众多德国青年的支持分不开的,他称追随希特勒的这个青年人群体为“纳粹青年人群”。这些人童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度过的,不仅遭受饥饿的困扰,而且由于父母去打仗和做工而缺乏父爱和母爱。根据弗洛伊德学说,缺乏父爱母爱的儿童会产生焦虑、自卑,耽于幻想,缺少安全感和对挫折的耐受力,儿童生来就有的破坏性也随之加剧并导致易于倾向暴力。这些就是童年的创伤给“纳粹青年人群”形成的“固结点”。当他们渐渐成年步入社会时,又遭到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的打击,新的创伤使他们的心态“回归”到早期阶段即童年时形成的固结点。于是他们在希特勒身上找到了幻想已久的可敬畏的父亲般庇护者的形象,在纳粹组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企业史研究王锦瑭美国的大企业建立较早,实力较为雄厚,因而美国历史学界对企业史的研究也开始得较早。从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的企业史研究、企业史学派的产生、新企业史学派的崛起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本文拟对美国企业史研究的演进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