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最高委员长蒋介石办公室拆换了原有的旧式电话,新安装了美国产的自动电话机。可这一标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通话工具并没给这位“民国伟人”带来多少轻松愉悦,相反常常是烦恼相伴,以至于他“摔电话”的传闻不断。蒋介石早期接触的电话都是人工式的,一般由专人负责专线,接不通的情况不多见。蒋介石要电话时如遇总机忙,接线员只要说一声“委员长要电话”,就可以将其他正在通着的电话切掉。蒋介石的桌子上虽然也赶时髦放了一台自动电话,可是习惯了传统通话方式的蒋介石对这个新事物怎么也培养不出兴趣来,他觉得自己一拨电话,要么没有拨号音,要么拨错号。好不容易拨通电话,又发出忙音,每每气得他将电话往地上掼。蒋一掼电话,倒霉的当然是他手下的人。  相似文献   

2.
错位     
“喂,老赵,今晚有空吗?”[开头一句与下文衔接不紧凑,如在句末加上“咱们……”一句,上下文就连贯多了。] “啪”,老赵挂上电话,笑了笑[在“笑了笑”前加上状语“自嘲地”一词,更能突出老赵的个性。]——第13个电话。工作了这么多年,上班时间还没有谁给他打过私人电话。[此节末可添上一句:“今天究竟是怎么了?”可与下文的“在疑惑中”照应起来。] 他在疑惑中想起老主任那天饭桌上酒后吐露的话。[此句中的“话”可改为“真言”,并加上引号,这样诙谐多了。]还有小钱诡秘的微笑——是不是那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3.
“桑兰”这个名字,想必是举世闻名,她的事迹更是妇孺皆知。桑兰是一位著名的体操运动员。一次意外使她被迫结束了体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她永远灿烂的微笑、坚强的毅力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她的精神使我钦佩不已。她是我的偶像,是我一直坚持努力学习的动力。今天,我终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电话,满怀激情地拨打起电话。只听见“嘀嘟,嘀嘟”几声,电话通了,桑兰接起了电话。我问:“请问是桑兰吗?”“是啊,你是哪位?”话筒里传来桑兰甜甜的嗓音。我激动地说:“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很喜欢你、敬佩你,我非常欣赏你坚强的品质,虽然你是一个残疾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价值?     
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我接到了她的电话,一个陌生号码。 她问:“是郑老师吗?”然后找我打听一个跑法制线的同行的电话。“你等等,”我说,然后问了另一个同行,再把电话发给她,她回了两个字:谢谢。  相似文献   

5.
白杉 《文史月刊》2002,(12):24-26
“总理办公室”也泛指总理身边的工作班子.因为办公地点就在西花厅,所以常被人简称为“西花厅”。比如“总理办公室来电话了”,常被各部委说成“西花厅来电话了”。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01,(1)
一贯以“建设现代生活”为企业理念的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为了满足您高品质、快节奏的生活需求,特别推出一种崭新的金融服务方式—95533电话呼叫服务。什么是95533电话呼叫服务?95533电话呼叫服务系统是建行优质服务与尖端科技的结晶。客户只需通过一部普通的音频电话,拨通建行北京市分行客户服务中心的95533  相似文献   

7.
真心朋友     
“喂,到了没有啊?”我在电话这头问道。 “还没有啊,再等一会儿吧!”对方回答。电话那端的“他”就是被我视为真心朋友的小徐。  相似文献   

8.
陈骏驱 《神州》2014,(15):201-201
中职生小刘在人才网上与招聘单位得以默契,原本有机会进入心目中的单位,但由于面试电话打得不到位,丧失了职业成功的机会。他十分懊丧,问我面试电话如何打?在职业指导中也常常有求职人员问这样的问题。打好面试电话,要想在电话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尽可能给对方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除了树立良好的“电话形象”外,还要讲究一些打电话的技巧。一般情况下,求职者可采取以下的办法自荐。电话接通后,求职者可先称呼对方说“老师您好”。“老师”  相似文献   

9.
1963年5月1日凌晨,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大型货轮———1.5万吨的“跃进”号,从上海吴淞码头出发,开始了开往日本的漫漫航程。下午2时左右,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接完电话,周恩来脸色凝重。从电话中他得知一个确切消息:“跃进”号在韩国济州岛附近公海海域突然沉没。周总理命令海军“火速派军舰营救船员”。“跃进”号是怎样沉没的?我国尚未着手开展调查,日本“全亚细亚广播电台”已“先声夺人”,于5月2日发布一条爆炸性消息:“中国国产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赴日途中,因腹部中了3枚鱼雷…  相似文献   

10.
南京之有电话,始于清末。当时南洋劝业会在南京兴办了电灯、电话、小铁路。中国电话事业,后于电报。当时电话事业没有独立机构,依附于电报局。辛亥革命后,南京才开始自建电话局。装有100门磁石式电话。仅限于官厅衙门使用,民用不开放。当时的电话,简陋纰败无比。南京有“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的歌谣。不论进线或外线,通是明线。晴天风平,还可勉强通话,一遇刮风下雨,不是断线,就是绞线。一家呼电话,即有三四家甚至七八家同时铃响。只听电话中七嘴八舌,乱糟糟一团,哪里还听得出谁说话?有高声咀咒的、喊呼的,还有…  相似文献   

11.
肖舟 《文史春秋》2004,(3):30-34
1950年9月4,北京中南海。上午9时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办公室里,周恩来正坐在桌前批阅几份紧急公。秘书进来汇报:“刚才接到公安部的电话,说昨天晚上南京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前埃及驻华使馆遭到抢劫,代办同阿巴提身负重伤。“哦!”周恩来两道浓眉一耸,马上放下手里的件,伸手接过秘书递过来的电话记录。看了两遍,略一沉思,道:“这个案件对于新中国和埃及以及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有重大影响,我们必须从政治上高度予以重视。你给南京粟裕打个电话,让公安机关立即严查。”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下"民歌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4月的一个晚上,丹江口市六里坪文化站站长李征康从他家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在武当山南麓发现了一处叫吕家河的“民歌村”。这里唱民歌的风气很盛,歌手多,流行的民歌分为“阳歌”和“阴歌”  相似文献   

13.
1956年夏北京 一座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房间内,站着一位身材魁梧、戴着眼镜、佩戴大将军衔的中年人,他手握红色电话耳机,操着湖南口音,乐哈哈地说:“小超!我是陈赓。”对方接电话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人们通常称她为“邓大姐”。可是,陈赓同周恩来一样,称呼她为“小超”,足见他们间非同一般的战友情谊。 邓颖超答话后,陈赓望了望身旁的一位显得机灵的小个子男青年,接着说:“彭干臣的儿子来了,现正在我家里。”电话里传来邓颖超的声音:“叫他快来,叫他快来!” 陈赓放下电话机,立刻要车。将那男青年送到中南海紫光阁的总理客厅。 陈…  相似文献   

14.
魏挺 《收藏家》2009,(5):97-98
网络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的飞速传播。故宫博物院玉器专家张寿山在“横店发现国宝级文物”这一信息似乎在顷刻问传遍了大江南北。笔者是随行人员之一,即时也收到了很多电话和信息,诸如“是真的吗?”“可能吗?”“奇迹又发生在横店吗?”  相似文献   

15.
电话响起,我有点意外,这是方励第一次主动打过来。给他打了一个月电话,占线、无人接听、在机场或是在去机场的路上、每次都要问“你是谁”, 电话中他总给人傲漫的感觉,基本上不超过十秒就会结束,没有一点寒暄,“现在忙”,然后查无音讯。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飞鹰     
2014年释节后,邓扬之打来的越洋电话很少,我心中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7月末,我正在酷热的三亚采防,一个午夜时分,邓扬之从休斯顿打来电话,只说了句“父亲状态很差,医生预计至多还有3个月”,就匆匆放下电话。  相似文献   

17.
为了联系到山东日照的三奇医保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常申,《环球人物》记者打了20多通电话,不是因为别的,就是电话一直占线。我们特地询问工作人员,是不是他设置了陌生电话不能接通功能?工作人员回复说:“真不是,确实是电话占线,他的电话我们也打不进去。”为了能顺利完成这次采访,三奇公司一位副总硬是站在他的旁边,守着他几十分钟,不让别人打扰。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沂南县文化馆,有一位60多岁的离休老干部叫刘醒民,在他那平凡的人生历程中有一段相当不平凡的经历: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前夕,退踞在台湾的国民党为阻挠以周总理为首的新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派出了大批的特务,企图暗杀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4月8日,周总理一行乘专机突然神秘地出现在昆明。就在这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波诡云谲、险象环生的局势下,原昆明军区摄影记者,当时只有23岁的刘醒民,担负起了一项神圣的使命。1955年4月8日深夜,漆黑的夜幕为昆明这座春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昆明军区文化部里,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正在睡梦中的昆明军区摄影记者刘醒民往事回顾惊醒,他连忙拿起电话:“喂,你是哪里?”“我是秦基伟,请通知刘醒民同志接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个严肃的声音。“首长,我就是,有什么指示?”刘醒民用手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是副司令员的电话。“明天上午9点到司令部找我,有绝密任务。”没等刘醒民问完,电话便挂断了。放下电话后,刘醒民心里既激动,又忐忑不安,他想,这绝对不是一般的任务,因为在平时的摄影报道中,从来没有过副司令员亲自通知他的先例。第二天早上9点整,刘醒民准时来到秦基伟将军的办公室,值班的警卫...  相似文献   

19.
1998年4月,一个匿名电话打到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羊甫头村某建设用地挖出了大量文物,许多文物贩子守候在羊甫头争相收购……”当时,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借调到文物处工作的刘旭接到电话后心里直犯嘀咕,  相似文献   

20.
闻鸣 《中国西藏》2002,(6):36-37
从林芝沿318国道西行两公里,路边有个闻名西藏的山村一一公众村,它又是全藏第一个实现家家户户装有电话的电话村。”公众”是藏语,意为”果实丰盛”或“葡萄丰收”之意,大概因村里繁盛的山野树木和丰产的野果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