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河南现有县市地名121个。这121个地名中,大致有山水地名26个,方位地名13个,祈愿地名12个,历史地名50个,特殊地名20个。这一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主流,其他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补充,而且切实反映出河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  相似文献   

2.
微博历史     
正地名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最典型的是今山西闻喜和河南获嘉两个县。闻喜本是西汉河东郡的曲沃县,汉武帝经过时获悉平定南越叛乱的喜讯,即改名闻喜。当汉武帝行经河内郡汲县新中乡时,又传来南越丞相吕嘉被俘获的消息,即下令在此新设一县,命名为获嘉。类似地名还有很多,如重庆本来叫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继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3.
沈坚 《民族译丛》2006,(6):72-78
地名是人们对于相关地域的一种认知或命名,同时也往往提供了历史上人们活动的某些重要信息。作为一种明晰的象征符号,地名总是以一定民族的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显示了特定人群同相关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传达的是一种人地关系的讯号。然而,有时候地名又明确无误地“体现了曾在这些地方居住过的部落或民族的名称”,凡属这样的地名,实际上是由一些族名和部落名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或即族名的延伸。在对欧洲民族史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时,常可发现不少这类有趣的例证,显然,这是一种颇具意味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有关北京双泉堡地名起源,历来诸说歧异。依据现存史料线索,结合历史地理、历史语言分析,认为该地元代即名双泉铺,系因附近地下水溢出为泉,其旁置急递铺而得名。明代中期以来的地名转讹,当与元明北京历史语言变迁有关。其兴衰则与元明清以来北京西北大道改移有密切关系。元大都双线局与杂造双线局,是元代官手工业匠局机构,与该地名改移无涉。  相似文献   

5.
<正>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地名内涵阐述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一地历史文化的源头足迹。曾有一篇关于张家港地名溯源的文章《地名探源之张家港市》说:“张家港之得名,源于清咸丰年间。当时,人们在老夹江口筑坝,凿南套入江,因经过张家埭,即命名此港为张家港。”作为一名“资深”的张家港人,我认为这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绪论介绍了地名的文化属性以及河南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文则通过对河南地名的命名规律研究,进一步探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简要介绍国际、国内地名文化研究、保护现状,阐述现阶段下研究河南地名文化内涵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1979~1986年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地名普查。苏州地名普查结束后,成立了苏州市地名委员会,下设地名办公室,办公地点在苏州市民政局内。时下,自2014年7月开始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即将结束,笔者从事的是苏州市姑苏区地名普查工作,从中了解和感悟了许多与地方志相关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从人名到地名──河南人名地名小考张宏广人名和地名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人名(包括名、字、号、帝号、道号、绰号)作地名是古代一种常用的地名命名方法,这种地名称为人名地名。这些地名中的人名,有的是始建材者,有的是当地有名望的人物,有的是曾在此活动过的外地名人...  相似文献   

9.
河南自古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因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地方是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古代河南大部分属于豫州,居九州之中,所以又称“中州”和“中原”。在历史上河南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地名,我们已无法稽考,不过至少可以断定在商代就已开始了,因为在甲骨文中发现商代在河南有一些地名资料。所以,我们说当人类最初从事社会生产劳动之时,有了文字,人们为了“度地居民,本有定居”,于是就产生  相似文献   

10.
《神州民俗》2009,(8):15-15
中国首届甲骨文地名保护学术会议9月1日至2日在河南安阳召开。来自民政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省的地名专家、地名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门从事甲骨文研究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3,(2)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沿岸居住着汉、藏、回、蒙等民族。与黄河有联系的地名,成千上万,五花八门。我们把相当一部分地名拿来细细品味、考证、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名字具有强烈的黄河特征,黄河风采。反映黄河变迁黄河经常发生的改道、泛滥等现象,给沿岸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们在饱受苦难之后,或者为了纪念,或者为了教育后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的地名关系,根据地名间共版的情形, 初步将地名区分为四类,分别是“■雍组地名”“■组地名”、“■爵组地名”和“其它组地名”,并依卜辞所载内容探讨地名间的远近距离及地区的性质。其次讨论了“■”“■”两字和带有“至御”“御往”的一类卜辞,提出“■”即“即”,“■”要读成“祸”;“至御”一词除用于祖妣外,还有用于指牺牲者,“御往”一词在卜辞中时有省略地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被近代人称为“青海省”的这一方土地,与地球同龄,居住在她怀抱里的人们繁衍生息了多少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他们留下的“地名”承载着一桩桩难以泯灭的历史烟云.每当提起这些古老而又熟悉的地名,时刻都在提醒着笔者有关部门为何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列出一批由一系列古老“地名”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这些或是点状地名、或是线状地名、或是面状地名,通过它们的维系界定出了一系列无形的空间,这些空间又以地域实体为依托勾勒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的历史印记;这些地名忠实地记录了远古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反映了远古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变迁过程.地名中包含远古文化,地名本身就是一方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哈尔滨之名是怎么来的?这个地名语言是什么民族留下的?她的语义又是什么?为了探寻哈尔滨的语源之根,笔者对哈尔滨近旁的四个老地名进行了语源、语义的探析,进而揭开了哈尔滨的语义之谜。一、哈尔滨之名产生的民族历史环境以往人们认为哈尔滨自辽金以来有千年文脉,在探索地名起源时也多从金代的女真语中去寻找答案。然而,金代女真人在占领中原以后,举国南迁,金上京城除留下极少留守人员,其它地方的女真人几乎都走光了,哈尔滨之名不是这  相似文献   

15.
古容州,即现今的广西容县。在今天的容县地图上有很多既古老而又十分奇特的地名,人们不能用汉语去解释,若用壮音壮义去读便会迎刃而解。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古容州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地名,要算是清光绪年间编纂的《容县志》里记载的了,700多个地名90%以上一直沿用到今天。其中那些奇特的地名是古代壮族的先民所命名的,因他们有语言而无文字,那些地名全是汉语的译音。正因如此,壮族与汉族的地名有着明显的区别,共同绘就了容县地区绚丽多彩的地名画卷。下面,先就清光绪年间编纂的《容县志》里保留古容州的地名进行鸟瞰式的一番扫描:一、带“村”…  相似文献   

16.
<正>地名,是一定范畴的地理实体的名称,它包括行政区划名、山名、水名、名胜古迹名、关隘名、道路名等,是人类长期以来社会实践的产物。地名作为人类活动的缩影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1)地名与地方志有不解之缘。有关地名的来历的记述绝大部分载于地方志文献。因此,地方  相似文献   

17.
陈絜 《中原文物》2020,(1):71-76
两周金文中的繁与繁阳,是全然不同的两个地名:繁为东土地名,似在今山东汶、泗之间,繁阳则为南土汝水流域地名,在今河南新蔡一带。甗铭文所记周王命令出使于繁,班簋铭文记录穆王令毛公掌管繁、蜀、巢诸地,均与西周早期王朝东土经略有关。汶水流域是中原王朝东拓的交通要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是今人梳理商周东土拓殖史的要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商代人文环境的关键是地名,而一般地名的支点又是水名。水名所附着的山川自然景观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水名形成之后,将直接影响其流域的其他地名。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水名形音义的稳固性和继承性是其他普通地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地名首先要清理水名。 一、甲骨文水名的界定 1.把在卜辞中“涉某”的“某”认作是水名,其条件是:“某”一般从水符,并在卜辞中用作地名。 《说文》:“■,徒行厉水也。从■,从步。涉,篆文从水。”①段注:“涉,引申为凡渡水之称。”②涉在卜辞中的意义正是段氏所说的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海诸岛的岛屿、沙洲、暗礁、暗滩,曾经命名的,约有二百多个。在1934年命名的,实际上有132个;在1947年命名的,实际上有159个;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开出版的印刷品和内部出版的刊物、著作上所见到的,实际上共有213个。上述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我国南海诸岛地名的数目,一部分是继承新中国成立前的,一部分是新命名的。新命名的以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占绝大多数,但大半是把外国人所命名的“洋地名”翻译过来,只有个别地名才有我国自己的命名(如黄岩岛等)。一、属于译音的地名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南海诸岛的地名,…  相似文献   

20.
新疆新和县地名有150多个,这些地名显著的特点是主要围绕水、土地和古城古迹得名,而且许多地名与新和的唯一地上水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