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昌与龟兹回鹘风格的佛教遗址中出现的六遭轮回图,在内容上着重表现"三恶道"中的地狱、饿鬼两道,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并且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与早期律藏中的记载相去甚远.回鹘佛教的地狱观念深受中原地藏菩萨救赎思想的影响,而高昌回鹘文《地藏菩萨本愿经》与《十王图》的发现为轮回思想在当地的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狱图像在高昌与龟兹盛行的原因除了受到佛教的地狱救赎思想影响外,还受到摩尼教地狱观念的影响.回鹘在信仰佛教之前所信仰的摩尼教,也有地狱的观念,佛教的十王思想与摩尼教的冥府思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高昌与交河     
丝绸之路北道在经过西域首站伊吾之后,若不走北新道,则可沿天山南麓,径往吐鲁番盆地及名闻遐迩的高吕故城面去。  相似文献   

3.
高昌城大致经历了高昌壁、高昌郡城、高昌国都、高昌回鹘国以及地方州郡等不同发展时期。在高昌历史进程中,形成佛教占主导地位且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不仅是高昌统治阶级所倡导的,而且也因为高昌处于中西交通的要冲而不可避免地成了东西宗教文化的汇聚之地。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寇对我华北地区高教事业进行毁灭性的破坏后,又扶植伪政权“开办”了一些高等院校,并处心积虑地将这些教育机构抓牢在手中,迫令它们全面实施奴化教育,力图将其办成“奴隶养成所”和培养侵华文化工具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5.
高昌城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城滥觞于西汉时期的屯垦戍堡,逐渐由军事据点发展为郡县级城市和地方政权的都城,大致经历了高昌壁垒、高昌郡城、高昌国都、唐西州城及高昌回鹘国都五个历史时期。至明初城址废弃,沿用了1400余年。高昌故城这座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城市营建史上的典型代表,而且在中亚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以及丝路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高昌回鹘国是立国于吐鲁番盆地长达五百多年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国曾经铸行双面回鹘文铜钱和单面回鹘文铜钱,这两种铜钱形制规整,文字优美,可说是西域古钱币中的珍品。研究这两种回鹘文铜钱,不但对阐发吐鲁番地区的经济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高昌回鹘国是立国于吐鲁番盆地长达五百多年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国曾经铸行双面回鹘文铜钱和单面回鹘文铜钱,这两种铜钱形制规整,文字优美,可说是西域古钱币中的珍品。研究这两种回鹘文铜钱,不但对阐发吐鲁番地区的经济史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货币史和维吾尔族史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部威胁的加剧,高昌国末期的砖志中出现了一些以本地的“交河郡”为籍贯的书写,这是“高昌人”认同觉醒的表现。高昌国的灭亡以及部分高昌人内迁中原让入居内地的高昌人感受到自身文化习俗的特殊性,也促进了“高昌人”认同的增强,这在龙门石窟的题记中也留下清晰的表达。贞观年间来自中原的卫士、移民等外来势力涌入唐西州,部分高昌人的遗民认同潜滋暗长;永徽初年麹智湛及徙居中原的高昌豪族返回西州,他们的“高昌人”认同与当地既已存在的遗民认同合流,进而出现了永徽、龙朔年间墓志中“高昌人”书写显著增多的现象。此后对唐朝认同的逐步增强,处于自发状态的“高昌人”认同因为无法得到强化,最终归于消亡。  相似文献   

9.
杨洁 《敦煌学辑刊》2009,1(1):144-152
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来自东西方的商品与商人汇集此地,进行中转贸易;而吐鲁番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书及其它考古实物,为揭开吐鲁番贸易史的真相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学术界对吐鲁番贸易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文对高昌王国时期的贸易史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汉唐时期,高昌在政治文化方面高度汉化,又是中外交通枢纽,所以,在归唐前夕对唐朝形成强烈的认同感。这些,都深刻反映到民间谣谚之中。高昌歌谣与音乐,大大丰富和完善了南北朝边塞乐府的表达范式。高昌归唐,推动唐朝整合高昌音乐,形成纪功凯歌,彰显唐朝的文化自信和开明的民族政策,影响所及,在元和中兴的背景下引起回响。  相似文献   

11.
杨波 《收藏家》2009,(3):35-40
山东的济南、青州、高青、诸城、临朐、博兴等地佛教遗存丰富,历年来出土北朝造像数量甚多。山东石刻造像艺术融汇中外,兼采南北,发展序列完整,地域特征鲜明,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1996年10月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窖藏佛造像,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雕凿之精美、彩绘贴金之富丽,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12.
古代维吾尔族医学发达,在辨证、药物和施治三个方面都有建树。除了古代史书的记载外,敦煌、吐鲁番出土书,尤其是吐鲁番出土的回鹘写本,对古代高昌回鹘的医学也多有记载。从中可以看出,回鹘医学颇受印度医学与佛教,以及中原、波斯医学的影响,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为完整、独立的医药理论体系,故而受到历代中原王朝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雷英 《中原文物》2007,(1):59-63
桐柏月河墓地出土的“■”器和“■”器都应该是养国的器物,“番昶”器与“■”器性质是不同的。所谓“番”(或沈),其封地当在今河南信阳固始县境,“番昶”器也主要集中于信阳一带,故“番昶”应为番(沈)下的一个分支,而与“■”无关。  相似文献   

14.
姜熺静  徐勇 《敦煌学辑刊》2008,1(1):175-180
一 在冰凉地区发现5世纪前半叶所建的奉献塔,其中有十余座被称为北凉石塔.这些塔外形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大都发现于以敦煌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5.
汪增相 《安徽史学》2010,(6):16-21,124
佛教对北朝史家历史撰述有很大影响。首先,佛教兴盛促使北朝一些史家意识到官修史书记载佛教的必要性。其次,佛教兴盛促使北朝一些史家撰述了一些专门的佛教史籍。最后,佛教影响了北朝一些史家历史撰述的体例和体裁。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e strength of the homeland security policy regime that was constructed after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2001. We argue that homeland security provides a preeminent example of the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policy regimes that focus policymaking on a common goal across diverse subsystems. All the ingredients for fashioning a powerful regime were in place after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2001—a common purpose, engaged stakeholders, and institutional redesign. But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at we discuss, the results are far from cohesive. The lessons we draw are more general ones regard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rength of boundary‐spanning policy regimes.  相似文献   

17.
18.
佛、道两家之间的互相影响,论者已多.但仅就佛教戒律的玄化和道化一个侧面来系统叙述,似未多见,故以此文试说之.  相似文献   

19.
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一种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意识形态。“佛教传人中国后和中国原有的思想相接触,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形成了既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也不同于印度的思想,而是吸收了印度学说的一种宗教哲学。魏晋南北朝佛教广泛流传的过程,就是“不断消化变通印度佛教的过程,就是与中国固有思想融合并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勇 《安徽史学》2018,(1):140-150
胡适承认其学术思想受益于梁启超。两人在《管子》、《老子》、孔子、《墨子》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而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上则互有启发;其学术关系大致可概括为,胡适对梁启超最初推崇,后心存芥蒂,最终释然;总体上梁启超有长者风度,胡适则尽了后学之谊;他们的学术争鸣体现了健康的学术生态,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