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赵宝珊 《丝绸之路》2011,(6):128-128,F0002,F0003
选选之画并未阈于古人之笔与墨。也没有走先继承再创新之学习套路,而是悉心师于造化,可谓其“真”也。诚然,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乃言其概貌。科学亦有其美,道德兼具艺术之美,艺术以美为主体而备科学之真、道德之善。然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真不同,科学之真为事实之真,而艺术之真为存在之真,不仅表现为事实,  相似文献   

2.
四川高速赋     
天府之国,闻名遐迩。千河之省,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尽显富甲天下之瑰丽,钟灵毓秀折射巴山蜀水之壮美,人杰地灵孕育时代才俊之辈出,扬一益二见证繁荣昌盛之悠久。然处盆地。交通闭塞。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围绕四周,形如铁桶。北上有秦岭之阻;东下有三峡之险;南行有泸水之奇;西走有崆峒之障.又称四塞之国也。秦惠文王...  相似文献   

3.
卷首     
在西藏诸多雪山圣湖景观中,巴松错如出名门,她高贵淑雅,仪态万方。其大美涵盖了湖泊之静谧,雪峰之奇伟,冰川之瑰丽,溪流之清新,森林之幽深,草场之绚烂,村落之独特,民俗之繁盛……凡此种种,几乎无所不包,她是广袤藏东南当之无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缩影,堪称一部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然而“家”怎样才能“和”呢?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寻其道而不得,为之迷惘,为之烦恼,痛苦—生。  相似文献   

5.
魂乃何物?魂,乃能让人感知和体会之非物质性客观存在。魂。有生有灭,有美有丑,有善有恶。其依附于不同客体而表现各异:国家之魂,显露着国家民族之脊梁;军队之魂,体现了军队之作风;企业之魂,凸现着员工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6.
东魏西魏时期,道士因道教在东西发展境遇之不同,而以东魏尚黄、西魏尚黑之差异造作黄黑之谶,附会东西兵争胜负,多以黑胜黄为言。及北齐天保六年文宣灭道,道教与佛教、道教与高氏之矛盾骤然升级,黄黑之谶也由此演变成黑衣之谶。“亡高者黑衣”之谶兴起,矛头直指高氏与佛徒,并波及北齐政治,北齐衰亡与之不无关系;黑衣之谶为北周所利用,以为已瑞,北周由弱而强与之有关。北周本重道教,又因黑衣之谶而猜忌僧徒,建德三年武帝灭佛,黑衣之谶排佛之目的实现,建德六年周武平齐,黑衣之谶亡高之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陈楙荣以为文章分记事、议论二体,而又以记事之体为文体之总源。以为“言出于心”和“文与言合”,其文乃臻佳境;言不由衷,文与言离,文章之道则渐趋衰弊。为文者必须“心古人之心,言古人之言,文古人之文”,方能矫正时弊,振荡末流。具体作法就是,通过学习古文,揣摩古文之体例和义法,以作为文之资。以为文章无古文、白话的高下之分,反对以文言、白话分文章之优劣,主张以“精神命脉”定文章之高下。陈氏之观点颇具现实针对性,对今日之写作教学亦不乏参考价值。惜其文集未曾刊刻,其观点未能广为传播,故知之者甚少。  相似文献   

8.
黔灵山之思     
君子日:盛世修志,太平建都,昌盛而文兴。今之中国,都市纷起,谓之繁荣。且说南国广州之花都,东北大庆之油都,抚顺、开滦之煤都,陕西延安之红都,云南个旧、东川之锡都、铜都,名已久远。  相似文献   

9.
敬告青年     
《神州》2008,(3):98-101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Keep young while growing old),英美人相勖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欤?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两项重点:其一,文选学当有“选注”与“选学”之别。此二目可谓自清人徐攀凤《选注规李》与《选学纠何》二书始,其由选注而选学之分界点,当即“选评”,以康熙年间之选学大家何焯居关键地位。直至晚近黄季刚始厘清此二词之概念。黄氏认为何焯治《选》之方法兼合文义与文章评赏,即合一炉而冶之之选学,有别於清儒诸家“摭拾琐碎,支蔓牵缀”之选注。其二,选注当有“古注”与“今注”之别,而《文选》善注所保留之旧注,又当有“古注”、“旧注”之别。此中究竟,不惟关系善注真貌以及古注真相,尤关系《文选》宋本刊刻之源流考辨。本文试举扬雄《羽猎赋》之古注为例,并参之其他第二十三例古注现存之貌,略探《文选》古注与今注、古注与旧注相混之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稻盛和夫经营哲学通过自发性的组织盛和塾,开始在日本中小企业家中传播。如今,稻盛哲学已经跨出日本列岛,影响遍及亚洲、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文运用日本著名学者丸山真男提出的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了稻盛哲学的受众、传播方式的独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稻盛和夫1997年退出经营第一线后,愈发活跃于国内外的财界、学界乃至政界,不断地著书立说,登台演讲。主题大都是谈自己的经营之道。有人说稻盛的哲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也有人说,稻盛的哲学博采众长,是吸收多种文化的产物。这些说法哪种更贴近现实,抑或都存在片面性?本文将通过对稻盛和夫的著述、演讲以及个人访谈中所引用的中国古典、哲学以及宗教等内容的比较,分析中国古典在稻盛经营哲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作者联系多年的翻译教学实践,分两部分对日本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再创作问题,结合具体译例进行了分析,据此论述了利用比较法在美学、修辞、句法等方面进行词语推敲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游记》与芥川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被介绍到中国为时已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对这部作品的阅读理解有了变化,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倾向,基于重视同时代语境和批评的观点,通过夏丐尊、鲁迅对这部作品的“接受”及对作品文本细部的比较分析来解读作品,力求排除阅读上的误区,还芥川与《中国游记》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内蒙古传统的经贸合作伙伴,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曾经是内蒙古最大的投资国,而自8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对内蒙古的投资骤减,进入90年代以后,内蒙古吸引日资数额起伏较大,总体说来,日本在内蒙古利用外资中的地位是呈下降趋势的。本文在分析内蒙古利用日资的发展历程基础上,着重从日本和内蒙古两方面探讨日本对内蒙古投资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 7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近些年来 ,我国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介绍颇多 ,但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的论著则较少。本文对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史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疏理 ,尤其是就后现代史学对现代史学的挑战作了认真的探析 ,认为后现代史学的核心是力图动摇西方现代历史编撰学的基础 ,颠覆西方自启蒙以来建立起来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8.
黄军成  朱有良 《攀登》2006,25(4):103-106
本文从青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出发,针对青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青海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并提出了一些青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道德”这一角度入手,对美国近年来出现的“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道德意识进行深入挖掘,结合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并和与之毗邻的后现代派小说进行比较,得出新现实主义小说中蕴藏着一股强大的道德重建意识的结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代美国文学发展趋势,使读者对文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radical apocalypticism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mystic and revolutionary Thomas Müntzer has served as an enduring resource for the political left, from early investigations by Engels and Bloch to the recent works of Alberto Toscano and Wu Ming. In one of his lesser-studied works – the 1947 dissertation Occidental Eschatology – Jewish philosopher Jacob Taubes places Müntzer at a key juncture in the history of eschatology, first by situating him at the end of the Reformation period, and then by connecting his revolutionary apocalypticism to the critiques of Hegel leveled by Marx and Kierkegaard. This study aims to give a new perspective on Taubes as a philosopher of history, first by showing potentially surpris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aubes’ Occidental Eschatology and the historiography of Anabaptism, and second by making suggestions about how Taubes’ distinctively emancipatory philosophy of history might contribute to thinking about time and history with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e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