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大文工三团散忆》的照片请补加说明文字首先感谢《新文化史料》在1995年第6期中将《华大文工三四散忆》刊登出来。但遗憾的是当时我未在文前那帧照片下写出详细说明。为此,特盼贵刊能将我补充的如下这段照片说明文字再予刊登,以期起到“引玉”之效──将那帧历...  相似文献   

2.
木心散忆     
王琪森 《世纪》2023,(5):20-22
<正>木心曾说:“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此话颇有史感文心与哲理禅机。相见相识一个人,是有内容内涵与内在内缘的。浙江桐乡夏春锦、唐芳主编了《众说木心》一书,我写的《风啊,水啊,一顶桥——我所认识的木心》放在了首篇。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上海工业展览馆与木心一起筹办展览一年多,朝夕相处,时光荏苒,转识成智。而今想来,在冥冥之中似乎我与木心是有缘的。  相似文献   

3.
散忆袁翰青     
“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提出的口号是“德先生(dem ocracy)”和“塞先生(science)”,即“民主”和“科学”。进步知识分子认为,这两项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所以“民主”和“科学”遂成为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努力追求的目标。当代著名学者袁翰青先生,为科学和民主事业奋斗一生,并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著名化学家,一生潜心学术,是立体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对化学史研究作出巨大贡献,还曾为我国的科技情报和科普事业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是饮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然翰青先生并非不问政治的隐士般的学者,他亦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早年矢志教…  相似文献   

4.
忆战干团     
战干团是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的简称。它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日寇的铁蹄逐渐伸展到我国内地,以致全国各地的流亡学生和爱国青年有的无家可归,有的感到报国无门。这时全国抗日气氛高涨,政府已决定了长期抗战的方针,为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迫切需要强大的后  相似文献   

5.
<正>我于1971年8月离开位于沙洋七里湖的省"五七干校"已整整37个春秋了。但对干校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情景记忆犹新。对昔日宣传队队员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情同手足的深情难以忘怀。初到干校1969年夏,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革命化大学校"的《五七指示》精神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  相似文献   

6.
1945年至1949年,我曾在陆军大学学习并任教。这一时期,陆大学员既有少校级上下的青年军官(正则班),也有特别班、将官班的高级军官;以派系而言,除大部属蒋介石中央军嫡系外,其他各派系诸如东北军、西北军、粤军、桂军、川军、滇军都兼收并蓄。所以,在校的几百名学员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的思想言行以及生活动态颇能反映当时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襄渝(襄樊至重庆)铁路,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襄渝铁路的建设,增强了我国铁路东西方向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了华中与西南的经济发展。这对于巩固我国国防建设,改善中西部铁路布局,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的意义。襄渝铁路是按国家I级标准的战备需要进行设计、施工建设的电气化铁路,全线总长859.6km(不含汉丹既有线56km)。局部施工是在1966年开始的,其主要任务是建设汉江大桥和改善"老白"(老河口至白河)公路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姚长发 《文史月刊》2006,(10):38-38
朱耀文同志是芮城县石湖沟人,在任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期间,于1997年9月陪同国家卫生部赴山西医疗队去晋城,开展农村巡回医疗,途中因车祸身亡,年仅58岁。我与朱耀文同志多次接触,深感他是一位德才兼备、廉洁奉公的好院长、好公仆。  相似文献   

9.
1935年夏,我从北国太原到江南游学。提起江南,首先想到的就不能不是无锡国专。提起国专,首先想到的就不能不是老夫子——唐文治先生。唐老夫子是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但全校上下几乎没有人称他为校长,而一律称他为老夫子。这是别的学校所没有的。老夫子作过前清的工商部侍郎,代理过尚书;丁忧在家,受命接办了南洋公学,肇建了交通大学。这个学校人才辈出,声名远扬。前几年交大校庆,上海本校和迁西安的交大,都有隆重的纪念活动,还为老夫子铸了铜像。这也是全国少有的。足见老夫子教泽之深远。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初,古都北平解放后,到处热气腾腾,万象更新。青年知识分子纷纷涌到新型大学,经过短期培训,参加革命工作。通过组织关系,我从北京大学被介绍到外事学校。是年4月到9月,我先后在该校政治班和业务速成班学习。 外事学校刚从乡下搬到城里,校址在御河桥前日本兵营(后又先后成为团中央、北京卫  相似文献   

11.
“良史莫不工文”,地方志虽是资料性文献,但仍需有一定的文采。从事史志著述,必定借助于文辞。正确理解“文人不可与修志”与“良史莫不工文”的区别,志书不可无“文”,又不可滥“文”。新方志集诸体成一书,以记述为主,要建立朴实、简练、流畅的地方志文风。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就着手筹备成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伊协),并组织中国穆斯林朝觐团,准备去伊斯兰教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觐,履行穆斯林的朝觐功课。1952年8月,由努尔·穆罕默德·达浦生大阿訇任团长的朝觐团将赴麦加前夕,沙特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为人民中国(当时沙特阿拉伯与台湾有所谓“外交关系”,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中国”)朝觐团签发护照。1953年中国伊协宣告成立,1954年朝觐期前再次组团,仍因签证问题未能成行。1955年4月万隆会  相似文献   

13.
蔡达 《百年潮》2009,(3):73-74
薄小莹发表在<百年潮>2008年第10期的<历久弥新的记忆>一文,虽然没有用浓墨重彩描绘父亲薄一波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叱咤风云的经历,而全部都是自己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仍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文章以丰富的生活琐事,娓娓倾诉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境界、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1月,川军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命令该军一七八师师长李宗昉率领全师开赴黎城一带,堵击日军进犯东阳关之敌,防守边要抗日.其一部驻城内,一部驻东阳关.驻城内的大都住在鼓楼底、税务口、大小南街等民户家里.他们身穿灰军衣,每人披着一件带风帽的灰色市布小大衣,背一支步枪10排子弹,还有5至10颗手榴弹,肩臂上挂着一个兰色白底“昉”字背章,标明是李宗昉师的队伍.但也有没穿大衣的,还有一些穿草鞋的.  相似文献   

15.
褚师三忆     
正2006年11月1日,在我记忆里是一个哀恸万分的日子。就在此日,北京大学德高望重的著名教授褚斌杰先生不幸逝世。光阴荏苒,而今,褚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了,但是在这期间,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像电影似的映现于我的脑海心田,先生的人品学品亦每每温润我怀,令我感佩不已。褚先生留给我的记忆太多太深了,限于篇幅,兹就先生对我影响最大、印象最深之三事略作回忆,以聊表对恩师的追思与悼怀之情。  相似文献   

16.
1957年底,我结束了在中央美术学院6年的学习生活,到全国美协报到后,就成为《漫画》编辑部的正式成员。 当时的《漫画》编辑部地处东单沟沿头二眼井,大约在今北京火车站出口处附近。围墙之内是一座二层小洋楼。编辑部占据整个楼下几个房间。楼上住了米谷一大家  相似文献   

17.
1999年7月我的初中同学程渝从美国回来探亲。我们几个当年同窗在舒立家聚会欢迎程渝。同学汤嘉绮为大家照了一张合影。相片的背景是舒立家墙上挂的一幅她画的写意画——葡萄,画的左边有舒立的母亲胡絜青老先生题的“紫玉香  相似文献   

18.
汤小薇 《文史精华》2002,(12):60-64
走过一个世纪的艰辛历程,见证百年世界风云的《大公报》,2002年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北京钓鱼台国宾馆6月举行了创刊百年纪念会,一段有代表性的贺词说:“百年来,《大公报》坚持爱国、爱民、爱港,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为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作为曾在《大公报》工作过一些时日的老记者,我回想起一个个难忘的身影,一幕幕不褪色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9.
三老忆往     
这里,我记录被采访的三老,他们都活过97岁:一个是上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里的名律师吴凯声博士;一个是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教授;另一个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黄定慧女士(她曾任周恩来早期秘书)。当他们谈起北伐时期自己敢说敢为的情景时,都会显得无比自豪与欣慰。敢在日租界痛击日本人1926年冬,上海复旦大学学生韩昱,在虹口区提篮桥一带约了朋友,准备到共舞台看马连良主演的《群英会》。他在电车站见一日本浪人正在殴打穿着破衣衫裤的黄包车夫。那车夫被打得头破血流,跪地求饶,围观者一圈又一圈,顷刻达数百人之多。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韩…  相似文献   

20.
邵纯 《纵横》2021,(1):26-27
1989年末,大陆首次出版了《梁实秋散文》(共4卷),总计囊括了梁先生的散文312篇。作者谈古论今,涉笔成趣,说东道西,妙语如珠。由于梁实秋的散文追求精粹,所以惜墨如金。总览全书,绝无重复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