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景滨 《神州》2012,(27):24-2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基层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乡镇基层文化主管部门,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抓住有利契机,加强挖掘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深入调查分析当前实际,确保民间文化艺术得到广泛弘扬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建立起适应数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在管理体系、投入机制、保护体系、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我国急需建立更全面、更现代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从而为本国文化资源在数字化空间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持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海,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高原特色和民族风格。然而,令人们忧虑的是,青海民间文化遗产濒临日渐消失的危机:民间年画、皮影、傩戏等经典民间文艺日渐衰落,民间文化典型器物大量流失海外。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近年来,青海在抢救保护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民间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下功夫挖掘抢救和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保护。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与西部“非遗”的公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遗”法律保护的意义在于借由小传统的维系,确保大传统的文化认同。这种意义决定了“非遗”的法律保护应当以公法保护为主导,并在区分文化商品与文化公共品、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的基础上,侧重于文化公共品的提供和文化“文法”的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和对象的特定性又决定了政府主导的“非遗”保护应有适当限度,尊重“非遗”的文化本位性。西部“非遗”公法保护制度尚未提升至《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思想高度,在保护实践上还存在忽视民间文化小传统形成的规律性、挟制民间文化认同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文化认同的形成,应在尊重“非遗”规律性的基础上,调整公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秉承了地方志工作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成果群在国家文化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决定了地方志数字化建设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地方志数字化、信息化所需的技术支持决定了它的优势、特点以及社会效果、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构想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甄峰  花俊  黄朝永 《人文地理》2000,15(2):49-5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人类的生产、生活开始进入了所谓的数字化时代。一个新的数字化空间正开始改变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和地球。本文首先探讨了数字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城市与区域发展动力的改变、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变化以及一些新的空间现象,最后对数字化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互联网背景下其文化遗产的转化与创新提出新思路。从历史溯源、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中推究磁州窑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和现今传承困境,以“静态”“活态”两个角度提出数字化保护策略。例如,搭建磁州窑数据库,将器物信息、技艺影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打造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化信息库为基础进行多样展示;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等。数字化保护具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其数字化开发所带来的文化产业优势可以与当代互联网传播相结合,顺应大众喜好的同时也使磁州窑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数字化时代。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艺术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其它剧种相比,黄梅戏艺术的数字化起步早,成就斐然,但也存在着诸多有待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这其中有些是基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诉求,但更多的则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诉求与艺术科技化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9.
"民俗主义"曾经是国际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围绕这一关键词的学术争论直接导致了国际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型。然而不同国家因历史与现实环境不同,在面对自身传统文化时所采取的态度也自然不尽一致,其"民俗主义"及其相关研究便呈现出国际性的差异。这种国际性的差异有助于反思当前"民俗主义"话语的霸权性。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各地的民族文化村旅游开发,对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繁荣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受"金钱本位"、商业化扭曲、生态空间受摧残、同化严重等影响,造成文化急剧萎缩,难以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放眼长远,实现开发"本位"的转变,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多种开发保护方式齐下。  相似文献   

11.
杨文建 《东方收藏》2023,(10):97-99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古老记忆和文化基因,实现对它们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如今,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手段的蓬勃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使其更具传承与保护的价值。文章以肃南县马蹄寺石窟群为例,通过数字化技术,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仪式中,仪式就是一种文化的展演,是一种区别于艺术表演、蕴涵了象征意义的文化表演。仪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了大量的民间文化信息,体现出乡村民间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仪式的展演实际上是乡村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与保护方式。通过客家赖氏祖祠重光庆典的两个案例的考察,可以看出其仪式表演与文化氛围营造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民间文化精英主导的乡土权力的激活又是民间文化活动的内在力量。形成区域民间文化活动重要的激励机制,目的在于达成血脉亲情的结构秩序、宗族文化的认知、乡土情感的释放。民间文化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民间文化承载的形式与内容,使民间文化作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欣 《旅游纵览》2023,(6):108-1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鹰潭红色文化是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江西省鹰潭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内核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鹰潭的红色文化,挖掘数字化背景下文化资源内涵价值,从鹰潭红色文化数字化采集保护、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数字化内容打造等方面来阐述本研究的必要性,探索数字时代红色文化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罗欣 《旅游纵览》2023,(11):108-1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鹰潭红色文化是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江西省鹰潭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内核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鹰潭的红色文化,挖掘数字化背景下文化资源内涵价值,从鹰潭红色文化数字化采集保护、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数字化内容打造等方面来阐述本研究的必要性,探索数字时代红色文化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6月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文化先觉的脚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在山西晋中榆次后沟古村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出席了此次活动。乌丙安、罗杨、向云驹、潘鲁生、乔晓光、常嗣新、郑一民、刘华、曹保明、吴元新、沙马拉毅等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参与者们一同回到抢救工程的示范采样地后沟村,共同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活动现场举行了后沟村"中国古村落代表作"授牌仪式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首发式。该书首次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身份的文化界人士所特有的文化行为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出席活动的嘉宾和代表还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保护示范基地纪念碑培土、植柏,并向后沟村捐赠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图书。  相似文献   

16.
谢颖 《风景名胜》2020,(2):0022-0022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桂榕  吕宛青 《旅游科学》2013,27(3):37-49
以旅游空间生产为主要特点的模拟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和人造景观是后现代旅游的一种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彝人古镇”为例,从空间生产角度对民族文化旅游所体现的后现代性特征及其社会效应进行探讨,认为“符号表征”与“主客同位景观”分别是民族文化旅游空间客体生产与主体生产的标志性特征。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成就了存在主义原真性旅游体验,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海霞 《旅游纵览》2016,(4):310-3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作为博物馆的核心与灵魂,藏品一直是博物馆联系公众、发挥职能的媒介与桥梁。深入地研究藏品与博物馆发展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优势,传播城市文化、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拓展数字化空间,实现博物馆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贴合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20.
顾建凤 《神州》2012,(34):198
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紫砂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血脉之一,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正是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审美特征的表现。然而,在如今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之下,紫砂艺术也和其他所有的民间文化一样,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延续、演进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紫砂艺术创作理念、创作技法、内涵意义上来分析紫砂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