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守的城镇化道路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二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城乡二元结构富有弹性,乡土传统对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城镇化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从社区再造的角度来说,符合农民意愿的城镇化,可以防止乡土传统的断裂,避免因此而来的社会转型的阵痛。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在自上而下向乡土社会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来自乡土社会的接受、理解、应对与涵化。我们应从村落基层出发,自下而上地观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落地"情势,直面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种种纠结与冲突,并特别关注如下层面的问题:消除对村落文化的偏见与误解;正视村落危机,注意培塑农民对其乡土社区的文化认同与面向未来发展的规划热情,使乡土社区焕发内在活力;重视城镇化自身对于乡村社会组织的引导与重建功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家政府之于乡村社会应扮演一种"顺水推舟"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乡土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出现了诸如农民工身份尴尬、农村劳动力失衡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文社科学者的介入和研究,要重视乡土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村、农业社会向现代非农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却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愈发突出。面对城镇化需求压力巨大和城乡发展失衡严重的两难境地,新世纪中国必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走城乡协调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韩毓华 《神州》2014,(9):18-18
对一个城镇来讲,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就不能发挥其优势,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千城一面”、“千镇一面”。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城镇文化建设。而城镇都是由乡村发展起来的,乡土文化是城镇文化的根基。所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能因为城镇的崛起而失去了发展的根脉.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在自上而下向乡土社会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来自乡土社会的接受、理解、应对与涵化。我们应从村落基层出发,自下而上地观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落地”情势,直面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种种纠结与冲突,并特别关注如下层面的问题:消除对村落文化的偏见与误解;正视村落危机,注意培塑农民对其乡土社区的文化认同与面向未来发展的规划热情,使乡土社区焕发内在活力;重视城镇化自身对于乡村社会组织的引导与重建功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家政府之于乡村社会应扮演一种“顺水推舟”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龙圣 《民俗研究》2014,(4):156-160
<正>乡规民约是中国乡土社会曾经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些仍然延续到当下,并且具有维系秩序、凝聚人心、实现认同等多种社会功能。但当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城乡人口差距不断缩小,乡土社会日益萎缩,基于乡土之上的乡规民约也在城镇化推进和现代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乡土环境的破坏,乡规民约是否仍然具有价值?有何价值?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怎样?乡规民约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上半叶是德意志地区城镇化的"起步"期,城镇在外在形态、内部结构、城乡关系、城镇文化等四个方面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城镇化运动显示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在这个起步阶段,德意志城镇化道路既显示出其邦国分治所带来的特殊性,并因各邦国内部整合不一而呈现了多样性,也与英法等国城镇化道路逐渐趋同,共同构成了西方城镇化的经验。由此反观,所谓德意志城镇化研究中的"特殊论"与"普遍论"之争,不过是"硬币两面"的不同角度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场域中,乡土传统的传承与创生不容回避。当代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城市化进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城市化进程而造成的民俗传统的衰落,是当代乡村危机的重要表征之一。2012年中央出台"建设新型城镇化"决策,使之成为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主导导向。如何建设健康、有特色的中国城镇化?这是关乎民生民心、亟待学界回答的新问题。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建言献策,主要来自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公共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2013年9月30日,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开展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古村落的保护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加强古村落保护已是当务之急。通知明确了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已联合公布两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1661个村落入选。以旅游开发的方式发展经济,或者说是通过村寨风貌与民俗风情等物质及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资源来吸引游客,是目前中国乡土遗产保护利用所普遍采取的做法。什么样才是合理有效的乡土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期聚焦推出了“中国乡土遗产出路观察”,从多学科视角出发,考量乡土遗产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潜在力量,是推进乡土文化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参照价值。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的实地调查,讨论与分析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以期为我国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都市边缘地区是大都市经济增长与空间拓展的主要地域,也是分权化治理最为复杂的区域。大都市边缘地区往往针对不同主体采取不同模式的分权化来调整其空间治理结构以适应发展需求。本文构建从分权化治理到城镇化空间的逻辑框架,从大都市边缘地区"差异分权"的空间治理格局入手,落脚在"多元碎化"的城镇化空间模式上,进而对从空间治理的"差异分权"到城镇化空间模式的"多元碎化"间的制度逻辑进行了解析,认为差异分权格局是当前大都市区边缘地区城镇化空间模式多元碎化的直接诱因,因此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从治理结构上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13.
从集市透视农村消费空间变迁——以胶东P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京波 《民俗研究》2013,(6):142-149
集市是传统乡村社会的主要消费空间,具有消费、交换、贸易等经济功能。但是传统集市又嵌入于乡土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它也具有社会交往、娱乐、社会认同等社会功能。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集市的社会功能开始减弱,经济功能则凸显,并且在传统集市之外,出现了超市、专卖店、专业集贸市场等新型消费空间。这些变迁一方面导致了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公共生活萎缩。在顺应农村市场化趋势的同时,如何重建农村公共空间,恢复公共生活,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难题。  相似文献   

14.
孙晓一  徐勇  汤青 《人文地理》2016,31(3):81-87
半城镇化农民是城镇化的主要对象,其非农生计的稳定性对城镇化的顺利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半城镇化农民的受雇单位性质和从事的具体职业对其非农生计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半城镇化农民的非农生计按照受雇单位性质和具体职业进行分类。根据专家打分问卷和典型人群调查结果,建立了不同受雇单位性质下的具体职业稳定性等级体系,并对榆阳区、原州区和宝塔区的半城镇化农民非农生计稳定性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城镇化农民的非农生计稳定性等级普遍很低,低等级类比重都在60%以上。城镇化提高了半城镇化农民的收入水平,但不同稳定性非农生计之间的收入情况差异很大。建立城乡居民同工同酬制度和提高福利保障是推进半城镇化农民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钱柳柳 《神州》2013,(21):22-22
目前所谈的传统文化很多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草根文化、乡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的产物。本文从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隔绝传统文化;加强重点历史文物保护与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加强异地交流,推介民俗文化等方面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姜萌 《史学月刊》2014,(5):93-104
甲午惨败后,"世界—国家—乡土"的现代空间观念取代"家—国—天下"的传统空间观念,成为中国新兴知识阶层重构认知世界的基础。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不仅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且在此意识引导下开始书写现代乡土史志。为了更好地通过认知乡土、热爱乡土而认知中国、热爱中国,并将改良中国的想法落实到改良乡土的实践中,清末现代乡土史志尽管书写者情况各异,书写形式不同,但仍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在"世界—国家—乡土"格局中寻找乡土的位置、借激发"爱乡土之心"而增强"爱国之心"、努力探寻乡土的特质以为改良乡土贡献力量。经过数年实践,以现代乡土意识为指导的乡土史志书写是否真的可以增加国家认同,内容如何避免单调重复,区域内族群矛盾如何处理等问题显现,并制约了这一史学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蔚雯  候来虎  刘慧园  魏向峰  游逸飞 《风景名胜》2020,(1):0100-0101,0105
宁夏传统乡村村落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乡村生活方式与人际结构也相对完整的西北地区且相对封闭的传统村落。但是伴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基础镇区变动的频繁,宁夏传统村落其中的一些名村所承载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传统文化信息都在不断的消亡,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不断消失。基于宁夏的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典型的传统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村落的保护与建设现状、社会组织与参与情况、景观风貌特征分析及传承情况进行调查,并基于基础要素条件及分析调查提出对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初步的构思与构想。  相似文献   

18.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攀登》2003,22(2):37-43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道路——城镇化的意义、背景、剖析了城镇化理论的各种争议,描述了城镇化实践历程及其阶段特征,指出走以城镇化为轴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马楠 《神州》2014,(3):241-242
学生活动只有在班级的支持下才能够办得有声有色,然而当前的传统管理模式使班级与活动组织者之间郁结着诸多矛盾。本文从"班级承办制"的定义与特征、实施步骤,及其优势与不足出发,分析该模式在学生活动中的发展前途,试图为学生活动管理模式探究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需要明确农民高质量就业的含义。在当前农民就业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双轨制职业教育是能够为新生代农民高质量就业服务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在继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城市规模为主的城镇化之后;2012年底,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理念。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