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迪 《民俗研究》2014,(1):89-92
纺轮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手纺工具。当前我国的考古学家自信地认为所有考古发现的数厘米大小的圆盘状的器物都是纺轮,进而根据纺轮的材质、重量、尺寸和装饰推测出相关的诸多人类行为。但在人类学视角下,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称之为“纺轮”的东西也有着和纺纱毫不相关的多种用途:猎物系挂扣、器盖、刮削器、塞子、棋子、弓钻垫片、玩具、纽扣等等。这些“例外”足以提醒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在对纺轮状器物定名和推测用途时要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2.
屈家岭文化的天体崇拜——兼谈纺轮向玉璧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陶纺轮是屈家岭文化颇具特色的代表器物。它“不仅数多,而形制、纹饰亦很别致”,因而引起学术界的特别关注。我们谨就这些纺轮的用途及其向玉壁演变的规迹,略抒浅见,以供参考。这些彩陶纺轮均为火候较高的黄色陶质,一般先在两面涂抹橙色陶衣,再在单面绘  相似文献   

3.
纺轮与纺专     
纺轮与纺专是原始的纺绩工具。纺轮主要用以纺纱,纺专则用于把细纱并合、施捻合股成线。二者功用有别,犹如近世之纱锭与线锭。前者有牵伸作用,后者则否。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普遍发现纺轮。以陶质的最多,石质其次,骨质及木质的也偶有发现。陶土有极大的可塑性,易于加工,具有一定重量,制成的纺轮旋转时  相似文献   

4.
吴卫 《文物春秋》2015,(2):15-21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及闽江下游流域同类型遗址中出土的纺轮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总结了昙石山遗址出土纺轮的基本特征,对其制作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各时期不同型式纺轮的使用情况及其所反映的当地的史前纺织水平,最后对纺轮纹饰和随葬纺轮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探索了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吴卫 《文物春秋》2015,(1):15-20,41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及闽江下游流域同类型遗址中出土的纺轮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总结了昙石山遗址出土纺轮的基本特征,对其制作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各时期不同型式纺轮的使用情况及其所反映的当地的史前纺织水平,最后对纺轮纹饰和纺轮随葬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探索了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捻制纤维成线用于编织的工具在我国众多新石器遗址中亦有发现,称之为纺轮、纺专或纺坠。据孙机先生对汉代纺织工艺的研究,捻制纤维(主要是麻)的工序叫绩或缉,所用工具即称纺轮。一般为带孔圆饼形态,将轴杆固定于纺轮中孔,提调起来,捻动轴杆下端,纺轮依靠自身质量和惯性力在旋转中将纤维牵伸并加拈、轴杆顶端的钩子用  相似文献   

7.
在周原遗址内,曾发现了大量的陶制工具。这些生产工具中有些我国考古界对其名称、用途早有认识,有些则存有争议。本文拟就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参照各家之说,对其形制、名称、用途、断代作一初步探讨。周原出土的生产工具,从用途看,有纺织工具、渔猎工具、制陶工具、计算工具、农作物、皮毛、木器加工工具、铸铜工具等等,分述如下: 一纺织工其 1、纺轮:纺织工具中主要有纺轮和纺专两种。纺轮主要用以纺纱,有牵伸的作用,犹如近世之纱锭。纺专则用以把细纱并合施捻合股成线,没有牵伸作用,似近世之  相似文献   

8.
秋辞 《中华遗产》2023,(10):66-69
纺是丝织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指的是将丝纤维合并加抢成丝线。转动的纺轮,也化为了“弄瓦之喜”的典故,寄托了父母对女儿的殷切期望。“纺织”,在今天是个很常见的词。它指的是将丝、麻、毛等纤维材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而在古代,“纺”与“织”分别有不同的内涵,对应着两道紧密相连的生产工序。  相似文献   

9.
正4.宋代钧窑款识宋代钧窑瓷器的款识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两类:(1)数字。钧窑花盆、盆奁、大洗、大尊等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图44),据古陶瓷专家和考古学家研究后发现钧窑器物刻款的数字越小,器物就越大,"一"字款器物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者,而"十"字款器物则是最低或口径最小者,但也并不绝对,有些不同数字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经著名的考古学家克拉克D·J·Clak)教授和著名百人类学家郝威尔(F·C·Howell)教授推荐,美国科学院评审,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兰坡教授于1...  相似文献   

11.
在汉代铜器当中,有一种龙首方身、扁形带刺的器物。宋代以来,有很多学者对其用途进行过推测,但是绝大多数的观点都难以令人信服。为避免著录伪作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考古出土的龙首方身铜器进行考察。首先从类型分析入手,然后再重新认识其用途,以期从不同角度对于其研究给予推动。  相似文献   

12.
董新林 《北方文物》2017,(1):102-107
鸟居龙藏先生是日本著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本文利用最新的资料,对鸟居龙藏在中国的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其研究重心和学术贡献作了初步的评价。在中国考古视野中,鸟居龙藏在东北地区史前时代考古学和辽金考古学两个方面,有着诸多的首创发现资料和研究之功,是一名作出了重要成绩的著名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切经济系统包含三个组成部分:生产,分配及消费。考古学家通常认为他们将复原的古代器物总结成表就是对消费的恰当讨论。生产和分配已经得到了较为明确的研究。尽管大多数考古学家认识到有必要将两者联系起来~(1),但是通常从"交换"来讨论的分配在文献中讨论似乎得到更多的系统关注。在某些情况下,生产主要是作为了解交换模式的一种方式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玉柄形器,由于其形状未见于任何史籍的记载,自从这种器物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以后,其名称、用途等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近年来在三代至秦汉墓葬中出土的玉柄形器的数量、造型、纹饰、组合关系等,梳理其发展的大体概况,对其功能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和推测。  相似文献   

15.
曹建恩  孙金松 《文物》2021,(9):66-71
<正>《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发表一件征集于鄂尔多斯地区的青铜虎头节约[1],器物造型及纹饰均很特殊,原报告者将其归为马具,但未具体说明其用途。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的类似器物,并与国外的相关发现进行比较分析,推测类似虎头节约一类器物大多属于马络饰,即马络具装饰品。现将我们的认识公布出来,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兴起西藏阿里热,作家、画家、摄影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旅游……纷纷云集到这雪域高原最偏僻的地方.,这强大的吸引力源自何处?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永靖县三坪采集的马家窑类型涡纹彩陶瓮,自出土以来就备受瞩目,它是马家窑彩陶中的精品,但对于它的用途和产生的背景至今还无文论及。本文从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以及器物造型特征出发,推测该器应出自瓮棺葬者的使用之器。  相似文献   

18.
新疆新石器时代和汉代的遗址中曾出土大量不同质地纺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历代织物馆展出的有喀什疏附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骨纺轮、哈密焉不拉克新石器时代铜纺轮以及民丰县出土的汉代木纺轮等等。各种形式和质地不同的纺轮,就是古代西域先民毛织的历史见证。1977年,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在木垒四道沟新石器遗址进行试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纺轮和骨纺轮。在早期遗址(距今约3010t105年)中发掘出陶纺轮分三种:一种算珠形,制作粗糙,器表凹凸不平。二种扁圆形。三种也是扁圆形。用陶片改制,由两面对钻孔。早期遗址并出土骨纺轮2件,器形…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家对文化区域类型的区分主要通过器物特征和器物组合关系的变化来把握相对年代和空间分布形态,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经验性。本文在考古分类中引入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具体材料进行了实例尝试,以期使考古学区系类型的建立更趋科学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环顾宋辽金诸朝纺织工具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方法推测西夏纺织水平。从文献、壁画、出土实物等方面来看,西夏纺织工具有纺轮、单锭纺车与多锭纺车斜织机、立织机、罗织机、小花本束综提花机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