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寅初与《光明日报》的关系一向很密切,他很喜爱这份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不仅时常接受报社的记者采访,而且他的一些文章也愿意首先送到《光明日报》和它所领导的学术刊物《新建设》上发表。马老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很关心《光明日报》对北大教学改革的报道,支持北大教授翦伯赞、邓广铭、金岳霖、陈岱孙等教授为《光明日报》编辑《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各种颇有影响的专刊。但是谁也意想不到,1958年,在那个以极左面目出现的“理论权威”康生的指使下,却是《光明日报》带头发动了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和他的另一…  相似文献   

2.
张晓华 《世界》2006,(10):20-25
他的散文《晋祠》,首开“文革”后文学真实美、自然美的先河;他有62篇次作品被选入中学、师范、大学语文的教材;他独创的通俗易懂的政论美文,至今无人企及——梁衡,《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一个知识分子干部家庭,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3.
1976年10月4日,《光明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四人帮”御用笔杆子“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以下简称《永》文)的文章。文中说“按既定方针办”这一谆谆嘱咐,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们党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篡改毛主席的既定  相似文献   

4.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创建人之一。前不久,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士光,受《光明日报》社之托,对他进行了一次访谈。访谈录经《光明日报》社编辑部进行压缩后,以《爱我河山求真求实》为题,刊登於该报1996年4月23日之史林版上。为使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这次访谈的内容,经征得作者之同意,在对原稿略作补充之后,发表於下,以作《光明日报》所刊登之访谈录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黄若泽 《神州》2011,(5):4-4
知识分子是不畏强权的人类良心。小说《英国病人》塑造了一大批背景不同、理想各异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历二战,目睹公共社会对私人空间的侵略。本文以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为依据,分析《英国病人》主要人物的特点,论述知识分子的本质及与公共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是不畏强权的人类良心。小说《英国病人》塑造了一大批背景不同、理想各异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历二战,目睹公共社会对私人空间的侵略。本文以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为依据,分析《英国病人》主要人物的特点,论述知识分子的本质及与公共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漫谈北京人艺的风格北京人艺在党的领导和敬爱的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贯彻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特别重视发挥专家的才能,坚持不搞一湖一海而搞五湖四海。今天,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中《蔡文姬》、《武则天》、《龙须沟》、《茶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自1949年6月16日创刊到今天,已有47年的历史了。在这近半个世纪中,报头的字体只变了一次,由创刊时的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的亲笔手写体,变为现在的毛主席的“集字体”。本来,一张报纸报头字体的变化,应属常情常规,但光明日报报头字体的变更,却蕴藏着一般正常人难以想象和难以理解的内情。创办光明日报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意见。建国前夕,毛主席在西柏坡找当时的民盟中央的负责人之一的胡愈之谈话时,提出新中国应该办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这张报纸应该成为知识分子发表言论、进行思想学术交…  相似文献   

9.
1957年发生在中国的反右派运动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作为历史,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反右派运动作出了明确的结论。《决议》指出: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正>"文革"中的"活人展览",据笔者所知,最有名的一次于1968年发生在杭州大学地理系。"文革"结束后的1984年,它首先被《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谴责,随后又被《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点了名。1984年4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由卢良、叶辉署  相似文献   

11.
1977-1978年,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澄清思想上的混乱,为知识分子恢复名誉,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重新确认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恢复、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利于知识分子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反冤假错案,认真做好"摘帽"和"改正"工作;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开启了新时期党的人才工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1957年6月1日,储安平在李维汉主持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上做了"党天下"的发言后不久,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政治运动开始席卷全国。《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交通部部长兼光明日报社社长章伯钧首遭讨伐、批判。接着,光明日报社上至副社长、下至伙夫等,  相似文献   

13.
一、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反思大革命失败后,虽然有一小部分意志脆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先后退出了革命阵营,但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经受了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并率先组织和领导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斗争。“全国各个农村根据地都是革命的知识分子带头建立起来的,到现在还找不出一个例外”(陆定一:《事业成败之所系》)。高度军事化的农村斗争环境下,革命的知识分子仍然是党的基础力量和领导力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面否定和排斥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小说集《呐喊》与《彷徨》中塑造了"五四"前后几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写到了一群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三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药》中的夏瑜;投机取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头发的故事》和《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作者通过塑造他们的形象,写出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启蒙者对革命启蒙的厚望。  相似文献   

15.
冬夜来访的母亲 1978年冬天,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光明日报》编辑、记者苏双碧的家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她就是遇罗克的母亲王秋琳。 王秋琳的到来,是因为苏双碧几天前(1978年11月15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16.
王炳毅 《百年潮》2007,(2):54-58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了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的重要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击中了“左”倾错误思想的要害。激起强烈反响。当年刚从上海调到北京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兼顾问的杨西光,是推出这篇文章的主要筹划人之一,可谓功不可没。这是广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在《邓小平文选》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是“脑力劳动者”,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以后又强调:“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等。如果说1956年周恩来同志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问题有了“初步解决”的话,那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及以后的一些指示,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性质、地位、作用、使命等诸多问题已经解决。但是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一些华人科学家时的谈话中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为什么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党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指什么?下面述以作者粗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纵横》1996,(10)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由于这篇文章是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所以它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逐渐形成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使广大读者了解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本刊特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写作和发表的过程》,该文是1985年1月在当年《光明日报》总编辑、已故全国政协常委杨西光主持下,由几位同志根据本人的笔记、《光明日报》留存的原始校样以及当时可能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出来的,过去作为档案资料封存,现征得整理者的同意第一次公开披露。为保持该文原貌,本刊未作一字修改。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未刊登原文所提到的13个附件,而是影印了这些附件的标题,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旧梦拾零     
1961年,孟超新编《李慧娘》在北京北方昆曲剧院上演,陈迩冬于是年8月19日在光明日报副刊《东风》上发表了词作《满庭芳》,以纪其盛。其词曰:  相似文献   

20.
《独立评论》是30年代以胡适为核心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创办的政论刊物。该刊以理性的救亡主张和“敬慎”负责的持论态度,在当时的期刊界独树一帜。胡适是《独立评论》的灵魂,身为编辑,他为该刊的成长倾尽了心血。而幕后与胡适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出版发行工作的,则是他的学生黎昔非。本文试通过对黎昔非从学生到经理人的身份转换,探讨30年代下层知识分子为谋求个人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们与上层知识分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