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北石窟札记——从广元到巴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年9月到12月,笔者一行六人在四川北部先后考察了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剑阁鹤鸣山、环梁子,巴中南龛、北龛、西龛、水宁寺,通江千佛崖、赵桥崖、鲁班石、佛日崖诸石窟。上述石窟,恰当古代中原北方通往四川的秦蜀走廊所经之途,即由长安经汉中(褒斜道)至广元、绵阳、成都一线(金牛道)及汉中至巴中、通江西达川东一线(米仓道)。70多年前,法国学者色伽兰调查四川汉代崖墓、汉阙和广元、巴中石窟时,曾发现绵阳东北4公里平阳阙上,有南梁大通三年(529年)补凿的佛像,并据此推断,古代还有一条从建康到四川,联系南朝与高昌、柔然的通路,即由建康沿  相似文献   

2.
巴中石窟分为隋、初唐,盛唐,中晚唐,宋至民国四个时期.巴中石窟的龛窟多为双重龛,外龛呈长方形,内龛有素面圆拱形龛、带纹饰龛楣的圆拱龛、佛帐龛三种形式.外方、内二重檐的佛帐龛存在于巴中石窟各个时期.盛唐时期巴中石窟精美的佛帐形窟龛与精湛造像相结合,形成了巴中石窟独有的艺术风格,被专家学者誉为——“巴中样式”.  相似文献   

3.
巴中西龛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中西龛石窟,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城西1公里的凤谷山西龛村,现存造像91窟龛,2120躯。分布在西龛寺、流杯池、龙日寺三地。编号1至52号分布在西龛寺,又称佛爷湾,53至55号分布在流杯池,56至91号分布在龙日寺(图一)。1956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舆地纪胜》云:“西龛在城西二里,盖郡治之主山也。”《名胜志》云:“化成县设凤谷山下是也。上有西龛寺,唐名龙日寺,绝壁悬岩,镌佛子大小数千于中,创始无考。”由于西龛保存较完好,造像水平较高,曾引起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近些年我们结合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集中人  相似文献   

4.
四川石窟杂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10月和1987年4月,笔者两度入川,踏看石窟遗迹。一下广元(皇泽寺、千佛岩)、大足(北山、宝顶)和成都;二至巴中(南龛、西龛、水宁寺和北龛)、大足(石门山、石篆山、舒成岩)、潼南(大佛寺、千佛岩)、安岳(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庵堂寺、千佛寨、卧佛院、玄妙观、圆觉洞和净慧岩)、资中(北岩、西崖、东崖、南崖和月仙洞),再经成都(龙泉驿)南下转寻云南大理剑川石窟踪迹。历时四月余,行经七个县市,调查石窟近三十处,始信四川石窟之丰富博大。四川石窟雕刻艺术之精,数量之多,堪称全国各省石窟之冠。据初步了解,全省将近五十个县市有比较集中的石窟摩崖造像,窟龛在十个以上的分布地点有一百二十多处。盛唐以后,正  相似文献   

5.
巴中石窟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当四川东北部的巴中市,唐代为巴州化城县治,是古代米仓道上的军事经济重镇,历代文物古迹甚多。隋唐之际,佛教造像建寺的风气在四川转盛,巴中见有以南龛、北龛、东龛、西龛为主体的佛寺石窟造像。《舆地纪胜》、《蜀中名胜记》、《金石苑》等类笔记和金石著作对其中的部分石窟寺曾有收录。笔者自1988年以来,曾先后三次赴巴中作石窟艺术的考察,现就巴中石窟中的某些问题谈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巴中南龛毗沙门天王龛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城南173龛佛像中,发现毗沙门天王像2龛。此是“四大天王”中的一王,一般都作为佛教护法神,站立于龛门或寺门两侧,在巴中南龛的石窟中,单独成龛,实属少见。因他脸色微黑,一不像佛,二不像菩萨,只因手执宝塔,多少年来,人们把他视为春秋时“送灯台”的鲁班弟子赵巧加以膜拜,也就在巴中南北二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与江学礼、曹恒钧等同志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往巴中等县调查地面文物,这一带有丰富的石刻造像,由于交通不便,过很少被人研究,因此我把在巴中所见的简略介绍一下。巴中在四川东北部。巴中的摩岩造像分南龛、北龛、西龛、东龛和大佛寺(县志称小北龛)等五  相似文献   

8.
浅谈巴中石窟观音菩萨造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石窟中的观音菩萨造像窟(龛)多达100余处。巴中石窟可分为四期:即隋末初唐期、盛唐期、中晚唐期和宋及以后时期。初唐、盛唐时期观音菩萨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天王组合及"西方三圣"和"西方净土变",药师、观音、地藏等组合形式,观音菩萨单身像龛还很少。但是到了中唐以后,观音菩萨的单身像以及以观音菩萨做主尊的造像就多了起来。唐代是巴中石窟观音菩萨造像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的时代,特别是中晚唐时期,观音菩萨造像达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9.
巴中南龛摩崖造像考述苟廷一南龛石窟,位于巴州城南一公里,它背靠化成山,面对塔子山,右依西龛,左接擂鼓,前临巴江,石窟就开凿在化成山麓的半岩山上。窟区全长252米,现存龛窟173个,龛宏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岩面,如峰房状。由于历史变迁,自然和人为的...  相似文献   

10.
巴中南龛仅存的一道培修记碑苟廷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中南龛。是我省北部佛教名山之一。笔者最近漫游南龛,在山后发现了清光绪八年(1882年)一道平常不易发现的培修碑记(以下简称《南龛培修记碑》)(图)。该碑是自然地开凿在南龛摩岩造像左下部距地面67厘...  相似文献   

11.
巴中南龛石窟风化破坏原因及防风化加固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振斌 《四川文物》2005,3(3):82-86
石材风化是危害影响石质物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巴中南龛石窟的风化特征及风化程度,探讨引起南龛石窟风化的各种因素,选用以甲氧基硅烷为主剂的防风化材料兼用多种施工工艺进行防风化加固处理,采用回弹值-回归方程(经验公式)、卡斯腾管等方法检测防风化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鹤壁市宋代石窟造像,位于鹤壁市大河涧乡张公堰村西去十里许佛爷沟的半山崖壁上,1984年文物普查时,市博物馆文物干部张长安首次发现,并作了简单记录,去年1O月份我们专程对该石窟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为叙述方便,这石窟简称为:张公堰石窟)张公堰石窟坐北向南、北偏西50°,共开六个窟龛,其中空龛一个,集中凿于一处,  相似文献   

13.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附近)人。唐玄宗天宝年间,工部侍郎严挺之子。他第一次入蜀任巴州刺史期间(758——761年),在巴州留下了一些史迹,其中奏请肃宗皇帝为巴州南龛佛寺题名表碑(以下简称《南山表碑》)在历代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我们今天研究以南龛为主的整个巴中石窟艺术最重要的文献(图一) 《南山表碑》刻于巴州城南二里古化成山南龛右侧,距地面3.5米高的云屏石上,字数虽然不多,但涉及的问题较多,内容丰富,为巴州早期摩岩造像提供了重要线索;为唐代佛教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同  相似文献   

14.
佛子崖摩崖造像位于旺苍县普济镇五星村东南150米处的一座山崖上,现存编号的龛像共41个。基本上开凿于盛唐时期,造像的题材、风格以及龛窟形制都与巴中石窟接近,应是受巴中石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巴中县明墓,在城守乡一村八组,东距巴中城600米,南距西龛石窟500米,北距巴河400米的西龛山下,巴河岸边的一台地上。据当地群众说,过去这里是古坟山,坟上重坟。1983年11月25日,村民王心武因烧砖取土挖开一座古墓。由于不懂文物法规,使墓葬中的部份文物遭受损失。27日,县文管所获悉,派人前往基地进行调查,并将情况及时上报文物部门。12月2日,县文物管理所同省文管会派来的同志一道,对该墓葬进行  相似文献   

16.
巴中縣在四川的東北部,從唐代開始就是巴州,到民國初年才改為縣。據縣誌記載,在城的四郊都有造像石窟。在東面的叫東龕山,「東洞在東龕山下一名靈芝洞,高二十餘尺,濶幾百尺,中有古釋迦大像一尊,餘數像亦半之,左右設五百阿羅漢,塑繪莊嚴,精巧絕倫,地甚幽曠,莫詳其始,或即唐時作也」。南龕山古名化成山,在縣南二里,據縣誌所錄唐嚴武奏請赐巴州南龕寺題名麦,「州南二里有前件古佛龕一所,舊石壁鐫刻五百餘鋪,劃開諾龕,化出眾像……」。此表為乾元三年題(公元七六○年),即稱為古佛龕,則創始當更在乾元以前。西龕山在縣西二里,  相似文献   

17.
巴中位于四川东北部,是四川名的佛教石窟分布区,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们注意,研究也渐渐深入,并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就巴中摩崖造像中的龛形特点进行归纳和探讨,以便学们进一步的了解巴中石窟。  相似文献   

18.
一、地理位置与窟龛分布浚县千佛洞石窟位于河南浚县城南浮丘山巅,山以西有卫河穿过,东去0.5公里与大坯山遥相对峙,两山同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石窟开凿在碧霞宫后一块突起的青灰色石灰岩山崖上,四壁峭直,高4.5米,顶平坦,上有部分石栏杆遗存。北壁有石级可登临崖顶。崖南有清代石牌坊一座。在南壁西部及西壁开二窟,西壁中下部崖面又雕有大小龛像(图一)。我所于1988年7月、1989年5月对石窟进行两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大像山石窟,主要开凿于中晚唐和宋代,明清时期也有少量开凿。现有37龛,以方形龛、外方内圆拱形龛及圆拱形龛为主,方形龛最为多见。龛楣大多无装饰,雕刻简单。题材主要有弥勒佛、七佛、千佛、观音、天王、力士、经幢及舍利塔等。造像组合较少,以单身造像为多。阆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像山石窟兼具广元、巴中两地石窟的特点,其丰富的内容为巴蜀佛教石窟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广元皇泽寺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泽寺石窟坐落在四川省广元市西1公里的嘉陵江上游西岸,与东岸的千佛崖隔江遥遥相望,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年代及60年代初,发表过关于皇泽寺石窟的简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调查。皇泽寺古窟现存窟龛50个,大窟6个,造像1203躯(图一)。现按时代顺序作简要介绍。北朝后期造像1.中心柱窟(编号第45窟)方形平顶窟,前凿窟门,窟中央凿中心方柱。窟室三壁各凿一大龛,龛中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像,龛顶雕7佛、8飞天,大龛两侧各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