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憨山德清的三教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安徽史学》2001,(1):16-19
憨山德清从融合儒佛道的思想立场出发,以禅宗的“明心见性”说来解释儒家的学问之道,以佛教本体论和八识说来发明老庄道学之旨,又以儒家伦理思想去解释佛教教义与戒律,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三教互释思想。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三教同源”说,认为儒佛道同源于一心,故“三教本来一理”、“三圣本来一体”,三圣三教之间“所同心,所异迹”,从根本上说,“孔老即佛之化身”,万流朝宗,百川一味。  相似文献   

2.
黄鼎 《收藏家》2000,(3):39-42
所谓“意念作伪”,是指有的名家书画怍品,若是单纯局限于“笔迹”做鉴定,它可能完全都是真实可靠的,即作品的内在要素均系作者亲笔。但要是从“一件”作品的要领和作品的整体构成,或上升到作品的艺术构思高度来说,它却不是“原装”的,也可以说是不真实的。这种背离了原作者的创作理想或意图的作伪手法就是“意念作伪”定义的字面表述。它主要针对书画鉴藏与经营界中较普遍存在的“我行我素”;随名家作品所有权拥有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对名家书画作品采取的一种轻率与“无礼”行为。  相似文献   

3.
最新聚焦     
《山茶》2009,(3):26-27
到我们美国合作方网站的“我来学镜”栏目体验一下新特色吧:“靓照满天飞”能让你实时看到用户投交的摄影作品并与之互动,而“正反连连看”可以测测你的记忆力和精神集中度。此外网站会员的个人影像页面也经过了重新设计——你是不是也该拥有一个了?  相似文献   

4.
何萍 《贵州文史丛刊》2010,(4):F0002-F0002,F0003
画家周明鉴从贵州高等艺专毕业后,做了美术编辑,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传统山水画创作。他从毕业作品“贵州风情组画”到后来“苗寨风情”、“高原魂”系列,都是对生长养育他的这块土地的倾情描绘。作品《山魂》和《贵州民居》分别入选全国第八、第九界全国美展。画家的乡梓情怀,山水可鉴。  相似文献   

5.
陈泳超 《民俗研究》2006,1(1):66-85
一本文所谓的“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相对的概念。当一个具体的文学文本被视为一个或多个人的“个人”创作,该“个人”对该文本具有自始至终的“著作权”时,该作品就被称作“作家文学”,哪怕该作家只是“佚名”或“无名氏”;  相似文献   

6.
森鸥外是活跃在日本明治和大正两个年代的文坛巨星,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文化熏陶,青年时期又接受了西方的近代思想。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作家。在他早期文学作品中,具有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倾向。作为一名军医,他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工具,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只能凭借文学之笔来表达。在“大逆事件”中,森鸥外通过文学作品为被害者伸张正义。在“大逆事件”后日本文坛的黑暗时期,鸥外不得不通过历史小说表达对时局的批评和对封建体制的反抗。晚年的鸥外转向了历史传记的创作,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追求“达观”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王政  王娟 《丝绸之路》2009,(18):60-61
欧阳修诗歌中有许多对民俗现象的描写,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特点很强的风习俗信,给他的作品增添了许多风采与蕴涵。作为诗家的欧阳修,他的民俗描写很显然并非简单地“观风”或“采风”,而往往与其创作之“思”密切联系着。也就是说,很多民俗事象是随着他的诗歌创作“感兴”而被带入作品的,这种“带入”自然渗透着诗家的主观意绪。本文即从诗人主观内涵与所写民俗现象之关系的角度进行梳理,以求教于诗学与民俗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8.
吴作人先生经常被问到一生中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西行。因为前往敦煌和西部进行临摹与写生,使他完成了个人油画风格的改变。西行期间和之后,吴作人先生创作了大量和藏地有关的作品,其中,牦牛题材是他最爱创作的主题之一,此次捐赠给西藏美术馆的牦牛图就是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宁菲 《神州》2011,(1):80-80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涉猎了众多的音乐体裁与形式,其中交响乐的创作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可以说交响乐作品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第六“悲怆”交响曲》。本文通过对该曲的和声、曲式结构以及作品背景分析,尝试对柴科夫斯基的这部作品做一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遇林亭窑一直被认为是建窑的姐妹窑口,乃因遇林亭窑亦曾制作出大量的黑釉茶盏作品。而匠人在遇林亭窑作品之上所施加的“黑釉金彩”工艺,则多了一分“天人合一”的意蕴,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遇林亭窑作品,一直被看作黑釉瓷的重要代表之一。为此,本文拟从对遇林亭窑作品的研究出发,结合个人的创作所得,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铁夫先生是目前所知中国直接到西方学习美术的第一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中国式油画的樊笼,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可他的生平与事迹有争议之处颇多,其作品款识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四川峨嵋》是李铁夫的水彩写生作品,其款识中有“1947”的字样,但当时与李铁夫同游峨眉(嵋)山的学生温少曼与陈海鹰对此画的创作时间却另有说法,而如果从峨眉游的组织者李济深入手,则很快能还原出事情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武博媛 《神州》2020,(5):63-63
笔者以当代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成长及创作历程为例,论述艺术创作与情感的关系。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始终围绕着自身的精神状态展开,为其个人历程中的创伤情结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情感表现作品。在她受到精神类病症困扰之时,艺术创作是从其潜意识中释放出来一种内在的精神体现,通过艺术媒介,将知觉性的意象和情感带入到具体的视觉层面。本文通过分析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原因、意义,阐述了艺术创作与情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在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画家张琦是明末清初“波臣派”的一员,其作品流传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圆信法师像》轴是他的精品。本文参照张琦流传到日本的另外一件作品,确定了《圆信法师像》的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15.
董文涣(1833——1877),晚清学者、诗人、诗律学家。董文涣诗歌创作的整体历程,从起初“不由学问”时的“率其胸臆”“、肆其手口”,到后来“徐徐焉知所取径”后的“撷文史之癖”“、削韩孟之膏”,直至最终“深思反省”后悟出“神与机流而不知其故”“、心与手触而浑然无间”,可以说,他毕生在诗歌创作道路上孜孜以求。更重要的是,他所创作出的那些记载毕生情怀、风格几经嬗变、洋洋洒洒达数十万言的诗歌为他古诗声调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倪晓雨 《神州》2012,(12):3-4
《荒原狼》是作家赫尔曼·黑塞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在现代文明中所遭遇的痛苦与困境的描述,为陷入精神混沌的知识分子指明通往救赎与疗治之路。本文试图通过作品中的"明镜"映象解析主人公哈勒尔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朱浩云 《收藏家》2004,(12):i008-i008
在中青年画家中,南京古今书画研究院院长、著名花鸟画家柳学健无疑是一位成功者。他的花鸟画创作“化平常为奇特,化传统为现代,化心源为艺术”,作品具有热烈祥和的艺术特色与高贵典雅的艺术品位。他的每一幅画都是诗意、激情和灵感的统一体,显示了他雄厚的绘画实力。1989年他的作品《寒香》获得“中国水墨画新人奖”,之后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多次入编获奖集。人民美术、江苏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是二十世纪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位大家,在理论与创作上都卓有建树,其书法风格独到,史称“康体”。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藏有十余幅康有为书法真迹,代表了其晚年书法艺术的成就。本文通过对其中一批作品的解析,阐释了康有为晚年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他与青岛深厚的人文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从文学作品中获取灵感而创作的,是他的第一首钢琴作品。整首作品富于诗意,充满了幻想的色彩。本文将通过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趋势结构、创作技法等方面来对此作品的创作特点进行初步的探索。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歌曲和钢琴曲居多。其中钢琴作品常表达  相似文献   

20.
李博超 《东方收藏》2022,(8):120-122
现代越南在接受西方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也继承本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为越南现代美术创造了崭新的面貌。特别是在漆画方面,艺术家把立体的漆艺转换为平面的绘画创作,多以风景、宗教节日、女性等为主题。而越南艺术家阮文泰的作品在我国的介绍并不详尽,因此,本文以他的作品《女孩与海》为例,尝试从历史背景、同时期漆艺家和个人探索三方面来梳理其独特人物形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