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文物》2期发表《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认为古荥冶铸遗址的“上限不会早于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前”,又说它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遗址。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简报》的理由认为在古荥镇出土的陶器多与洛阳西汉晚期及东汉器物相似,加之在古荥镇发现的陶模及铁器上有“河一”字样,便说“古荥阳在秦代为三川郡郡治所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温县汉代烘范窑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年5月,温县招贤公社安乐寨第五生产队的社员,在招贤西北的台地上发现一座烘范窑,河南省博物馆于同年8、9月间派人进行了钻探发掘。这里是一处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灰层厚一米半至二米的汉代遗址,地面上散布大量的汉代陶片、废范块和铁渣。遗址东部地势较高,地表散布很多红烧土、炉砖、灰渣。这说明这里可能是一处汉代铸造铁器的遗址。  相似文献   

3.
《文物》2021,(4)
为配合基本建设,2016年5~7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安阳县辛店村西南发掘了一处大型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清理了一批商代晚期房基、道路、灰坑、窖穴、烘范窑、铸铜遗迹及一大批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铸铜使用的陶范、陶工具及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青铜工具、漆器、玉石器、陶器等。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区直线距离约10公里。此遗址是近年来安阳商代晚期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为研究殷墟的整体布局和中国古代冶铸技术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2008年7、8月几场大雨之后,在安阳县西门豹祠向东2.5公里,邺城三台遗址向西1.5公里的漳河南岸发现一处新莽铸钱遗址。同时在河岸边还发现几处与铸钱遗址相关的灰坑,灰坑内除发现大量的陶质钱范、少量铸钱所需的浇铸口,还出土了一件石质刻文牌饰,一些汉代陶罐碎片及经过焙烧的草拌泥与几件铜器陶残范。在对遗址进行调查时,还在河滩捡到一些钱范碎片。现将以上与铸钱相关的实物资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初,《秦汉钱范》出版,此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秦汉钱范全貌,有很强资料性和科学性的钱范专著。近五、六年间西安地区汉代各遗址又发现大量钱范,其中不乏珍品,这些新发现不仅丰富了《秦汉钱范》的资料,也为深入研究汉代制范、铸钱业的发展,提出了新问...  相似文献   

6.
铜绿山古代采矿遗址,是我国考古上的重大发现之一。这处遗址的开采年代,上限始于西周,下限直到西汉,前后延续八百多年之久,将我国古代采矿技术的原貌,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填补了一段原本不应该存在的历史空白。《文物》与《考古》杂志,曾先后发表了《湖北古矿冶遗址调查》、《湖北铜绿山春秋战国古矿井遗址发掘简报》、《湖北铜绿山东周铜矿遗址》等文章,比较详细地公布了第一手原始资料。这些资料使我  相似文献   

7.
黄梅龙感湖三处新石器遗址文化性质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考古》1983年第4期发表了黄梅龙感湖塞墩、陆墩、窑墩三处新石器遗址的调查简报,该简报不仅报道了较丰富的采集遗物,还报道了经过清理的几座墓葬及随葬品,使我们对黄梅龙感湖新石器文化面貌有了初步了解。过去鄂东北地区考古工作做得很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不清,这次调查无疑对认识鄂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对研究湖北新石器文化及与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一批新的资料。本文想着重就这三处遗址的资料,对其文化性质及相关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队于1959—1960年间,在南阳市北关的瓦房庄附近(汉代宛城内),发掘了一处汉代铁器作坊遗址。该遗址的发掘,已于1960年发表简报,正式发掘报告尚在整理中。现特将该作坊遗址出土的犁铧模和铸范的浇铸工艺情况,介绍如下,供考古和研究古代铸造工艺史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东莱芜铜山汉代冶铸遗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莱芜的冶铸历史由来已久,历年考古调查共发现汉以前冶铸遗址15处,其中铜山冶铸遗址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综合性冶铸遗址。遗址集采矿、冶炼、铸币为一体,其规模之大,在山东地区不多见,文化内涵极为丰富。1973年山东省文物普查队对遗址进行了考察,将其定为...  相似文献   

10.
汉代,宛为南阳郡治所,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宛城冶铸业十分发达。宛城内曾不断有汉代钱范出土(图1)①,其中新莽钱范尤多,为探索汉宛城遗址内涵,了解铸钱业兴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介绍宛城遗址出土的几批新莽钱范,并就相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出土情况(一)中原技校出土点1964年春发现,钱范有契刀五百、大泉五十两种数百块,其中契刀五百最多,但绝大部分破碎,均系红陶,内含少量细沙,形制可分为圆形、方形。与钱范同出的有炼渣、红烧土、铸口杯以及绳纹陶片,较完整的灰陶下水管道、陶井圈、残陶窑址等。该处是一处铸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济南运署街汉代铁工场遗址的性质和冶炼技术,应用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热膨胀测温等方法,对遗址出土的部分遗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合出土实物和测试结果,可以推断运署街遗址是汉代一处兼有冶炼和铸造的铁作坊。陶范、耐火砖、铁渣及矿石原料等冶铸遗物的分析指出,当时的矿石分选、加工、冶炼、铸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冶铁业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汉长安城遗址发现裸体陶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6月,西北大学考古专业七七级同学在汉长安城遗址西北部进行调查时,于六村堡东南数十米的菜地中采集到男女裸体陶俑等汉代遗物。这一带地处汉未央宫遗址西北,历来多出汉代陶俑,陶范,残品往往堆积路旁池畔。陈直先生认为这里是汉代制造陶俑作坊的遗址。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程大昌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冶铸遗址出土五铢铜母范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市冶铸遗址出土五铢铜母范及相关问题刘绍明,崔本信一、发现经过及地理位置1995年7月,南阳市糖酒总公司修建皇冠批发市场,挖建筑基槽时,在距地表1.20米下一个废弃坑内发现有五块叠放在一起的汉代五铢铜母范。南阳市博物馆、市文物研究所到工地调查。基槽...  相似文献   

14.
在汉墓中发现许多珍贵的画像,如画像石、画像棺、画像砖、画像镜、帛画、漆棺画、壁画等等。它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弥为珍贵的艺术品,也为我们探讨汉代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与古代之献互相参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先秦壁画的遗迹,近十几年来有了新的发现。1975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北殷代宫殿基址附近,发现白灰面的墙皮上,绘有红色花纹和黑色园点,在殷代的建筑物上已经有了彩色壁画(《1975年安阳殷墟的新发现》,《考古》1976年第4期)。1974年、1975年先后在秦代都城咸阳宫殿遗址上进行发掘,一号宫殿遗址发现残缺的壁画四百四十多块,最大的一块长达37、宽25厘米,颜色鲜艳(《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文物》1976年第11期)。三号宫殿遗址走廊两侧发现“长卷轴式壁画”,  相似文献   

15.
从古荥遗址看汉代生铁冶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8,(2)
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在古荥镇发掘的一处大面积汉代冶铁遗址中,出土了两座炼铁炉基,附近有大量炼渣和矿石堆积区,还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陶范、铁器以及与冶铸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尤其是从炉前坑中清理出的几块巨大铁块,对认识当时的冶炼技术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早在春秋末叶即距今两千五百年就能冶铸生铁,到西汉时期冶铸技术巳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生铁铸件获得了广泛应用。这次古荥遗址发掘的成果,使我们对汉  相似文献   

16.
《江汉考古》2021,(3):84-89
汉代是铜镜繁荣兴盛时期,但由于此前铸镜相关遗迹发现较少,汉镜铸造技术的相关研究受到很大影响。20世纪末以来,临淄齐国故城大量汉代镜范及铸镜作坊遗址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汉镜铸造技术打开了新局面。本文拟以临淄齐国故城汉代镜范为例,对汉代镜范的材质与制法、浇铸技术、铸件加工等问题进行梳理,希望对汉代铜镜铸造技术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自1956年对汉长安城展开勘探工作以来,随着对汉长安城遗址调查、发掘工作的进行,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深入认识汉长安城提供了不少的新资料。但是第一幅汉长安城平面图却迟至1982年才出现,此后随着考古勘探及发掘的进行,汉长安城的平面图又经历三度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汉长安城研究进展与概況,具有研究上的价值。目前看到的汉长安城平面图中的北第位置、霸城门至直城门间的橫贯大道,早在1972年由马先醒研究绘制的《汉代长安区划略图》已指出,但却未在相关的研究论著中被提出;同时杨宽的研究中,主张汉长安城西市在橫门大道、阳城延为少府非将作少府的论点也是间接受马氏影响。可见马先醒对汉长安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95年。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考古人员在调查户县兆伦村汉代铸钱遗址的同时,在兆伦村西砖厂发现了一处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冶铸青铜的技术。据考古资料得知,早在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有红铜器。以后人们发现在自然铜中适当加入锡和铅,冶铸成青铜,可增大其硬度,增强其韧性,根据实际需要铸造成各种各样的礼器、工具和兵器。青铜冶铸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商代时是被王室和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官府手工业。商朝统治中心郑州曾发现过两处较大的早商铜器作坊遗址。一处在商城以南,面积约1050平方米,遗址范围内到处散布有坩埚残部、红烧土、炼渣、木炭和上千块陶范等,并发现一座半陷地下的…  相似文献   

20.
1982年,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绥中县沿海发现古代建筑群址,并在《文物》发表了《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秦汉建筑遗址发掘简报》一文(以下称《简报》)。《简报》详细介绍了发现时间、经过、遗址的分布及发掘情况,并对遗址的年代、性质做了认真的研究和考证。笔者自1985年下半年参加该遗址的发掘工作以来,对建筑群体的兴废年代、性质及相关的问题,产生一点看法。现拟成此文,盼与有关同志共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