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80年春天,丁玲在北京协和医院作了乳腺癌的切除手术。夏天,她应江西省有关部门的邀请到庐山疗养。这时候,我为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教学学术讨论会,也上了庐山。她知道我要上庐山,便让女儿和女婿托我把家里九寸黑白电视机捎去。送去电视机的时候,我告诉她:“我的同学当中有人读了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你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印前言》,很有意见,说你为什么直到今天还要强调自己对毛主席的那种感情,如说这本小说也是为他老人家写的呀,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是怀着战士冲锋时的那种感情,喊着‘为了毛主席,冲啊!’等等。人家…  相似文献   

2.
1983年秋天,全国政协礼堂的一个会议室里,气氛热烈,文化组的政协委员们正在学习讨论《邓小平文选》。组长丁玲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由自己的命运,又讲到另一个人的命运:“我最近看了一本书,是沈醉写的,《我这三十年》……”此话一出,屋里顿时一阵骚动,有人轻声议论,有人则把目光投向一侧的政协委员沈醉。丁玲接着  相似文献   

3.
198 7年 9月 8日凌晨 ,父亲曹靖华刚刚走过 90年漫长人生旅程 ,便溘然长逝……就在追悼会召开的前一天下午 ,陈明同志抱一卷写了字的宣纸 ,神色凝重地来到家中。我们认为是挽联 ,想接过来。他却将它们一张张摊在地上 ,说 :“曹老去世 ,我十分沉痛 ,原想写幅挽联送过来 ,但想到丁玲生前对曹老的一段永世难忘的感念之情 ,便从她写的回忆文章中摘录出有关曹老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奉献曹老灵前。这件事对曹老来说或许十分平常 ,但对丁玲当年能冲出国民党统治下的魍魉世界 ,奔向革命圣地延安 ,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见那宣纸上写着这样…  相似文献   

4.
孙旻  邵妙苗 《神州》2011,(18):6-12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5年了,我常常想他!我们怀念他,不只是因为他对我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更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纪东心语  相似文献   

5.
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 丁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丁玲一生两度入狱、几番沉浮的坎坷经历常令人扼腕唏嘘,而伴随作家一生,给她带来欢欣与愁苦、幸福与磨难的四次婚恋历程也值得我们去追思……  相似文献   

6.
聂荣臻元帅离开我们7年多了,他的百年诞辰刚刚过去……但我总觉得他还活着。他对我年轻时代的谆谆教导,坎坷征途中的亲切关怀,金色晚霞中的深情嘱托,仍深深回旋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7.
北京秦女士问: 我的儿子今年13岁,脾气特别犟,老是和我们对着干。交待他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玩耍,他偏说:“我不嘛!我就不……”有一次,他打伤了邻居家的小孩,我们命令他去赔礼道歉,他却说:“我不!”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们作对、顶牛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听话吗?  相似文献   

8.
误会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的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的手稿。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答:“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丁玲自1927年发表《梦珂》后.到1933年已创作了近30篇短篇小说。鲁迅看过丁玲哪些作品呢?据丁玲自己回忆:“鲁迅先生曾向我要《水》的单行本,不止一本,而是要了十几本。他也送我几本他自己的书。”鲁迅很早就知道“丁玲”这个名字,但…  相似文献   

9.
友苏 《炎黄春秋》2003,(6):45-47
静静的时候,我在想着:许多人说,我在父亲病危、去世以及办理后事的过程当中最为冷静。我没流泪,我毫不分心地去做那些应该着手做的事情;我没有茶饭不思难以入眠,也没有让他在我的梦中出现;得空闲也没有去想想他。是一副没情感的心肠吗?不,不是的,我只是有种感觉,一旦我去想他、念他,我会伤心的。“爸……爸!”……“爸!”……“老爸!”50多年里我们这样对他称呼过来。不过,真觉得叫“老爸”更为亲切。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不知道了。然而,打从2003年1月22日凌晨,他因为脑内大量出血昏迷过去后,我们叫着“老爸!”也不知道他还听得到不;在2…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丁玲——张凤珠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最近一段时间,我想围绕文学研究所的问题,做一些调查。创办文学研究所是丁玲建国后做的一件重要的事,也是所谓的“丁陈反党集团”的一个“罪恶”的渊薮。顺便也请您谈谈丁玲。因为您毕竟给她做过秘书。 张:我退下来以后,有一种放松感,对过去的事情想得不多,也不愿多想了。有同志说,你经历了那么多,应该写一些。我是不想写,也不愿多谈。 我是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的学员。 邢:听徐刚说,第二班来了以后,丁玲给了他一个精神,说这个班主要是思想改造。所以就派了几个人比如刘真、玛拉沁夫,还有您到这个班,意思是掺沙子。 …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我在韩国参加一个国际编辑会议,期间撞见一位印度记者。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幽默、博学、见解独特。我尤其羡慕他一口流利堪比任何土生美国人的英语,用词考究、旁征博引……只有一个问题:我听不懂!  相似文献   

12.
从丁玲的命运看革命文艺生态中的文化,权力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华 《炎黄春秋》2008,(4):55-62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走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那么出人意料,巨大的不幸降临在我们头上,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悲痛,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4.
“1950年,我和老胡结婚了,之前我并不认识他,是组织上给介绍决定的……”没有人告诉我什么叫恋爱那一年我19岁,在部队的宣传队工作,老胡30岁,我不认得他。但是老胡在政治处,正好管我们的宣传队,所以他对我有印象。当时就提出说战争结束了,很多同志年龄都大了,都在30岁左右、需要成家的很多。总参的一个参谋长做的介绍人,我们就这样结婚了。  相似文献   

15.
1925年9月,在吉林江南公园农事试验场展览室,我和萧军偶遇.那时我19岁,他18岁.他给我写了一首订交诗:"男儿处世要天真,莫作登台傀儡人.疑友莫交交莫弃,相怜不过慰风尘."这次相遇使我们结为知己.……  相似文献   

16.
难忘我们共同走过的脚印张客每当思念起才智出众、精明能干的应云卫,一副神采飞扬、谈笑风生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那瞬间,我象听见他别具韵味的谈笑声,情不自禁要脱口喊出:老应!……(这是朋友们对他的呢称)可是,他……他早已远离人世:我是1936年间,经挚友徐...  相似文献   

17.
贾晓明 《纵横》2008,(10):9-12
……那天是阴天,公冕送我到码头。在我就要上船时,突然听见有人对我们打招呼。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穿着浅色中山装的男士。公冕告诉我说:他就是陈立夫。寒暄了一阵,陈立夫对公冕说:"我们对你说过几次了,你只要给他(指蒋介石)写封信,问题就解决了。"公冕只是笑了一笑.没做任何回答。陈立夫也没继续说什么。  相似文献   

18.
马勇 《广西文史》2010,(3):81-88
“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同志与我们永别了。他是在创作中突患脑溢血,倒在钢琴上的。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音乐事业。噩耗传来,我的双眼禁不住被泪水遮住了。光南生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9.
万伯翱 《纵横》2014,(7):62-63
2011年11月,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我碰见了被众多作家簇拥着的身体硬朗的97岁四川老作家马识途,他是这次参会作家中最年长的。我跑过去向他致礼,因怕他听不清楚,我还俯身上去大声介绍了一句,他即面露喜色,用浓重的川音答道:“是啊!认得认得!许久没得见了,我们是老朋友了呀……”  相似文献   

20.
有人跟我说起谁谁是一工作狂,主要事迹一如此这般……我听了大惊,怎么会!以及二这般如此……我更惊了,impossible!和三……我就疑虑而不太肯定地说,下次他激动的时候你注意一下,看他身上会不会掉电池下来,没准是机器人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