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车去拉萨     
王辉  穆林 《旅游》2006,(3):20-23
初冬时节,我们只一辆车,没有后援,从昆明去西藏,深刻感受了西藏的山水民风,途中的艰难和挫折也是一种体验,它们让我们对西藏的感悟更深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藏》2009,(5):90-90
格桑曲杰在《西藏艺术研究》2009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楚布寺是西藏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主寺,该寺流传的甲瑞居楚(汉乐十六种)是一种有别于西藏佛教寺院其它乐器形式的独具汉地器乐艺术特点的合奏乐,甲瑞居楚显现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西藏噶玛噶举教派与明朝廷、清朝廷之间及周边地方政权在历史上的特殊的宗教、政治关系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交往和沿革。  相似文献   

3.
走向世界的西藏文学艺术西藏文联主席强巴平措素以世界屋脊著称的雪域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特别是那些充满民族智慧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说唱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无不张扬着一种民族文化的精魂,为看似荒脊一片的雪域高原增添了一份厚重的...  相似文献   

4.
张鹰 《旅游》2003,(12):44-46
西藏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土地,藏族先民们世世代代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自己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它古老、独特、丰富的民间艺术正是西藏文明史的写照,玛尼石刻便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广泛流传在西藏民间一种祭祀神佛的圣物,集宗教与民间艺术为一体,是自然崇拜的大延伸,是巨石文化的再创造,是苯教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作为一名在西藏工作过的老同志,对这个日子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们既为西藏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高兴,同时也不由想起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在政治上和工作上给予我们这些“老西藏”的关心支持,以及与我们结下的深厚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6.
《西藏民俗》创刊已经一周年了。每期刊物我都按期收到并认真地阅读,这对钟情于西藏民俗的内地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和享受。西藏由于她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景观,被许多人视为“神秘”之境,这是不是一种文化的误解呢?因为如果观察者的出发点是他本民族的文化,那么在看待其他  相似文献   

7.
<正>自远古至今,在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地带,最神秘也最受欢迎的珠饰当属一种被称之为"g Zi"的天珠。这种珠子主要为橄榄形,是一种蚀花或者染色的玉髓,上面布满黑白相间的纹饰。在藏民族色彩绚丽的诸多饰珠中,天珠的色调显然是最素雅的一种,与其他珠子形成鲜明的反差,但正是这种外表普通的天珠,一直以来在西藏文化、西藏医药和喜马拉雅地区的宗教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藏文"g Zi"意为明亮、闪光,  相似文献   

8.
当围绕西藏的各种诗化语汇成为惯用语,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20多年中被延续下来,从正面来说,这些惯用语对于大众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心理凝聚力。但另一方面,也成为人们对西藏的理解过于神秘化、片面或是误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表达西藏?”,对于这一意味深长的问题,位在西藏生活与创作过的艺术家、作家,各自的思考与尝试,都呈现了表达的一种可能性,对于人们认识西藏、表达西藏也许会起到参考与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藏作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到这旅游,除了名不虚传的众多宫殿和寺庙必去无疑外,休闲时转热闹的八廓街,逛名种民族手工艺品商店当然是非常好的欣赏和采购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娱乐场所“朗玛歌舞厅”,也是游客们一定要去坐一坐的地方。“朗玛”是藏文音译,原是旧西藏贵族上层阶级欣赏的一种宫廷歌舞,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朗玛厅在拉萨等西藏其  相似文献   

10.
甜茶——一种用牛奶、红茶和糖制作的饮品。味道醇合,可充饥。 据传它来自尼泊尔、印度的某些地方,当地人习惯于在早餐的同时饮一小杯。当甜茶传入西藏后才有了它不同寻常的位置。 甜茶到达西藏有百余年的历史。拉萨人最早品尝甜茶应该是在穿棱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西藏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高原的考古学研究史,可以上溯到西方学者对这一地区的探险与考察活动。17世纪20年代至18世纪40年代之间,欧洲的天主教教士从喜马拉雅山外或我国内地进入到西藏,在阿里和卫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在国外所公布的根据亲身经历和调查所获的有关藏族历史、宗教、民俗等情况的资料,成为西方学者研究西藏的开端。 19世纪后期,由于西方学者研究汉学以及佛教、东方历史与语言形成一种国际风气,先后有英、法、德、俄、意、匈、日等国学者开始从事关于“西藏学”的研究,从而带动了西藏考古工作的陆续开展,并一直持续到西藏和  相似文献   

12.
对吉隆的偏爱.源于喜马拉雅山脉腹地那种别具一格的视觉体验,它用满峡盎然的绿意与生机,宣告了一种远超一般人日常经验的西藏自然景观。它用雪峰,高山灌丛、森林、村落、田园等明显的垂直梯级层次和葱绿视觉,颠覆了我们对西藏和对高原一种固有化的广袤和平面的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13.
去过西藏的人都说,冬天的西藏更像西藏。冬天的西藏回归到高原的本来面目,就像强壮的汉子褪去了外衣,山野褐黄一片,天地间几乎只有三种颜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回归了高原大地本真的纯  相似文献   

14.
西藏对人们有一种强烈的神奇感,那里的民族风情、深邃文化、宏伟寺庙、宗教仪规、洁白雪域、高山大湖等,都独具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到西藏去,是我多年来的一个美妙梦想,最近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西藏的艺术表达,为人熟知的样态除了风物呈现也许就是“历史与记忆表达”。关于后者,2009年《西藏人文地理》全年6期推出的“西藏影像系列(1926-1976)”,展示了6位以西藏为题材、及西藏本土重要摄影师的作品,作品时间跨N50年,距今80多年。这些纪实摄影作品在西藏现代摄影史上,构成了一种具有经典价值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样本。  相似文献   

16.
刘原 《中国西藏》2004,(5):69-71
我爱艺术,也爱收藏。对西藏的一草一木,都有着一种如胶似漆的情感。早在60年代初期,我就收藏西藏钱币,后又收藏西藏邮票,其他方面也略有涉猎,但收藏擦擦还是纯属偶然。  相似文献   

17.
西藏谜语的奥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谜语是一种西藏的风俗。 讲谜语,是一种西藏的古文化,也是西藏的民俗内容,在整个西藏流行甚广,就年龄结构而论,在藏族青少年中很热衷讲谜语。在繁忙的牧业四季度内,不管是在白天放牧或劳动时讲谜语,还是那些活跃、快乐的藏族放牧员们,晚上大部分时间都睡在外面畜群跟前,北风轻轻地吹着头发,他们一边看星星守牛羊,一边讲谜语,讲得可热闹啦,有时候讲谜语讲得太精彩了,简直入迷里头,连畜圈内的牛羊被狼偷吃了都不知道。还有  相似文献   

18.
我的高原梦     
你好,老西藏 不知道是谁的首创,从60年代开始,西藏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极富情感色彩的词语──老西藏。"老西藏" 不是指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原上的藏族人,而是指那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进藏工作,勇于吃苦、勇于奉献而又 居留时间较长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干部、职工、知识分子和军人。他们为数不多,在这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 族聚居区,是真资格的"少数民族",但是,他们却受到西藏老百姓的格外尊重。一声声"老西藏",流露出 全社会对他们近半个世纪在藏工作的无限信赖、高度评价和深情赞美。 "老西藏"绝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的丰富内涵与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紧紧联系 在一起。他们有的已经长眠在高原的工地上,更多的还在各个领域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进藏时期不一, 职业和个性更千差万别,但都有一片赤诚火热的心肠。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新西藏的共同事业中,与当 地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 1 990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到西藏观察,把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所表现的高风亮节归 纳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的"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是一部创业史,一首荡人心魄的奉献之歌。西藏近半个世纪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浸透成千上万位老西藏的智慧和心血。他们肩  相似文献   

19.
<正>第63届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于2011年10月12日至1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中国西藏杂志社的编辑随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本届书展。综合展区总台前的显著位置陈列了杂志社近年编著出版的《百年西藏---西藏20世纪的人和事》(汉英两种文版)、《图说西藏》、《古今西藏》、《重彩西藏—西藏十人作品集》的英文图书和2011年《中国西藏》杂志(英文版)等书刊。到访的中外读者络绎不绝,对图书、  相似文献   

20.
一种社会制度的出现必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西藏民主改革废除了不适宜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的新的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本文试从西藏的经济与社会两方面来探索民主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