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李文引《民报》第二期《陈烈士天华小传》说:“烈士所著书,其已成集者:《猛回头》、《警世钟》、《最近政见之评决》、《国民必读》、《最后之方针》、《中国革命史论》,皆曾风行一时;遗稿有《狮子吼》一种,其散见于他书,尚俟厘订。”其中,我多没见过和读过。 陈天华在革命同盟会中,在孙中山与黄克强之间是比较接近黄的;但他与黄不同,思想和主张都是较急进的。忆早年闻乡前辈与陈天华亦较接近的同盟会人物冷公剑曾说:“陈天  相似文献   

2.
1997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汪东兴同志的《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书,作者在正文前有一篇题词:“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研究历史,总结、提高、发展。”该书所写到的历史,是当代中国那一场“史无前例”的十年“文革”中的一段。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结束21年之后,在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作出政治结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公布16年之后出版这本书,自然应有新的“研究”,新的“总结、提高、发展”。然而,读了这本书,却使人感到惊异与迷惑不解:在这部12…  相似文献   

3.
《警世钟》陈天华1903年,一本名为《警世钟》的小册子在民间悄悄流传,“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万丈风潮大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疾风暴雨般的文字唤起了读者的危机感。该文痛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呼吁国人奋起抵抗列强,推翻无能卖国的政府。全篇激愤悲痛,却又慷慨激昂,充满斗志。文章用  相似文献   

4.
陈天华为唤起人心,以身撞响《警世钟》出生于湖南新化的陈天华童年起就随父提篮叫,儿时的难辛使他懂得责任,懂爱憎分明;他生于1875年,成长祖国多难之秋,祖国倍受外国侵者凌辱的现实,时刻煎熬着他那忧国忧民的心。他少有大志,明是非。作为湖南人,他对乡人常曾国藩的同乡而自诩十分反感,遇乡人称颂曾国藩等人的功业,“辄唾弃不顾,而有愧色”。有一,他路过邮亭,一股难以抑制的情使他在壁上留下了“莫谓草庐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的诗句。1896年,陈天华跟随父亲来到新化县城。族人见他是个可塑之,就周济他入资江书院读书。时已21周岁的陈天华虽…  相似文献   

5.
近读陶立璠同志新著《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以下简称《基础理论》)一书,掩卷之余,高兴不已。其一,从书中反映出作者锐意进取开拓的精神,值得称赞;其二,本书使人深深感到:作者视野开阔,立足坚实,他从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实际出发,的的确确是“脚踏实地”地站在这块“被开恳的处女地上”来耕耘的。这对同行或关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1936年对斯诺谈话时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  相似文献   

7.
余玮 《文史精华》2004,(10):4-8
徐肖冰,著名新闻电影艺术家、革命摄影家。他青年时走向红色之都延安,命运从此与“红色摄影”相连。毛泽东主席在抗大讲《论持久战》、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的《挥手之间》、毛泽东阅读“南京解放”号外,以及朱德总司令骑马、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作战等著名照片就是出自徐肖冰之手。《回首“红镜头”话当年》一文讲述了当年拍摄的经过及轶事。  相似文献   

8.
明朝初期规定,地方官员进京晋见京官,必须送礼,“具一书一帕”,即送一本书,一个手帕,故名“书帕”。清人姚之胭《元明事类钞·书帕长安》中引用赵南星疏:“司选者每遇退朝,群遮留讲陧讲调;至署则公书私书,同户盈几,所谓面皮世界、书帕长安也。”书帕规定最初的本意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礼节而已,但是随着明朝官场的日益腐败,书帕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公贿”行动。吴晗在《灯下集·唐顺之论明代刻书》一文中写道:“行贿用书陪衬,显得雅一些,  相似文献   

9.
陈日华 《世界历史》2006,(4):136-136
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教授的《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一书写于1983年,1993年由贺卫方等先生译成中文,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我的这篇小短文既不是对这本书的书评,也不涉及翻译的事情———事实上这本书翻译的质量非常高,只是想指出英文版原书中的一个小错误。在中译本第362页,伯尔曼写道:“马克·布洛克把西方封建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从8世纪到11世纪中为‘第一阶段的封建时期’;从11世纪中到15世纪为‘第二阶段的封建时期’。”(这一段也可以见《法律与革命》中文版第740页的注释),我核对了本书的英文版,翻…  相似文献   

10.
杨奎松先生的新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是一部很见功力的历史著作,书中配的许多图片也起到了图文并茂给读者“第一现场”的直观印象。看图读文,“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确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不过,似乎也有一些小疵,比如书中第282页后的图片,其中有“延安司令部:左起毛泽东、合众社的厄尔·利夫、朱德、江青”的四人照。于是就有一个问题:利夫等与毛泽东会谈的时间是何时?江青到延安并与毛泽东相识结婚的时间又是何时?这样一想,显然杨著中这张照片的说明是经不起推敲的。 毛泽东在陕北会见斯诺后,在…  相似文献   

11.
一本论述毛泽东的信史──读《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胡绳一年前,在纪念胡乔木同志逝世一周年的座谈会上。我曾说过,乔木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活动的著作是本很有价值的书,不久将会出版。现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已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大家和广大读者久已期...  相似文献   

12.
古飞鸣同志以其参与首届修志实践积累的“读稿随记”、“总纂记事”及对分志稿的总评等材料 ,“从志稿执笔者需要出发 ,整理出志稿所见的通病 ,分专题作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探讨匡正思路 ,研究通病治方” ,撰著出版了《志稿通病研究》一书 ,非常适时。这本书源自修志实践 ,摆事实 ,讲道理 ,找原因 ,提建议 ,不空谈泛论 ,能启人心智 ,值得一读。读《志稿通病研究》一书 ,联系自己的经历作为 ,感受颇深。二十多年来 ,笔者一直从事方志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也参与了一些方志编纂实践活动 ,对志稿通病有较多了解 ,深感对其纠误的必要 ,因而读…  相似文献   

13.
“最高指示:农业学大寨”的由来肖克之1977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从装帧到印刷颇为讲究的画册,书名《大寨》。在书的前页,用红体字印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毛主席语录“农业学大寨”。可是在能查到的文献中,没查到毛泽东讲过“农业学大寨”,但这几个字,确确实...  相似文献   

14.
喜读《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孙健最近读了《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一书,感到十分高兴。本书为李占才、张凝所著,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主要叙述了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这两位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实业家一生从事实业活动及其企业发展情况。荣家企业活动面广、...  相似文献   

15.
马勇 《名人传记》2022,(3):64-69
1979年,恢复高考第三年,马勇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入学后到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正是这本书影响了马勇的学术方向,书中提到哪本书,他就把哪本书找来看。大学四年,马勇几乎把大学图书馆里与思想史专业相关的书都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6.
好书推荐     
《神州》2014,(10):101-101
<正>《毛泽东阅读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2月出版以往介绍毛泽东读书生涯的图书大都着眼于他阅读的嗜好及从中所受到的启发裨益,而《毛泽东阅读史》一书则从书籍本身入手,以代表性书籍为线索,呈现了毛泽东一生的阅读历史。书中既有毛泽东阅读状况的整体概览,也有对具体书籍的细致描述,围绕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如何把书读"活"、如何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把握毛泽东的阅读生活。  相似文献   

17.
文革时毛泽东号召通读马列六本书。改革中邓小平提出“老祖宗不能丢”——他说的“老祖宗”,是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读马恩原著了。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一版共50卷;第二版为70卷,约3200万字,正在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在中西科学的影响下,撰写了《诸天讲》一书。康有为以他在当时所能达到的科学水平,吸收了中外天文学知识,对宇宙起源及结构,做了论述和介绍。他是具体介绍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最早的中国思想家之一。由于康有为相信宇宙无限论,因此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质疑。这部书起草于1885年,与《大同书》写作时间大体相同。《诸天讲》就是要人们摆脱“九界”束缚,成为天上人.进入大同世界。本书名为讲自然科学,实际上是为其社会理想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金泳三读《贞观政要》从新闻传媒里得知,韩国总统金泳三入主青瓦台时,所带的东西并不多,但其中却有一部中国书《贞观政要》,又名《帝王学》,金氏就职前曾读了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贞观政要》。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贞观”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朝盛世,《...  相似文献   

20.
吴江 《江淮文史》2008,(2):169-176
“文革”中的1973年12月21日,在处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过程中,毛泽东召集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40多位高级将领谈话。其间,他对许世友讲了许多话,广涉文史,还关联现实政治的重大问题,近来引起学者重视。陈晋先生曾著文《从毛泽东让许世友读〈红楼梦〉说起》(简称《说起》,见《党的文献》2005年第4期),认为毛泽东让许世友读《红楼梦》,“有事关现实的考虑”,希望将帅们“要有政治头脑,大事不糊涂”。我赞同陈先生的卓识。不过,到底事关何种现实政治.又是怎么通过文史典故投射到现实政治中的,似仍有未尽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