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不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我将长期身陷囹圄,难以重见天日。1937年10月的某个早晨,银灰色的国民党苏州监狱外面,冬日高照,铁窗内却寒光惨白。“政治犯”拖着沉重的铁镣,有气无力  相似文献   

2.
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为了开展统战工作,联络友军和推动全民抗战,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八路军的名义,先后在西安、太原、南京、武汉、兰州等国民党统治区的主要城市,设立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重要原因,但共产国际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政策转变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意在因应国内“三足鼎立”、国际“四向分散”的形势。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选择先“剿共”后抗日,共产党选择先反蒋后抗日,而随着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形势的转化.双方的这种选择逐渐演变为国共合作抗日的过程。“安内”是以“剿共”为中心.包括实现国民党内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中央一体化”,以及充实国力.加强战备等内容。“攘外必先安内”是国民党处理内政的基本国策,又是图存御侮的策略。历史已证明:“剿共”不是抗日的前提.“反蒋”也不是抗日的前提。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才是抗日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合作中存在着矛盾、斗争,但在国共两党共同的努力下,尤其是共产党在遭遇到国民党的两次反共高潮中执行了正确的方针,进行了适当的让步,最终共同坚持了战斗并赢得了胜利。总结这次国共合作让步的历史启示,对于国共两党今后的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武志 《沧桑》2009,(4):24-25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不是偶然的现象,是中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各阶层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起了最主要的作用,但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反对妥协、坚持抗战到底的斗争中,地方实力派为此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政党,它们的关系呈现出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历史证明,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重要原因,但共产国际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政策转变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南京失守后,武汉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共代表团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开展对国民党和其他各党各派各界的统一战线工作.继续与国民党商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纲领、组织形式以及陕甘宁边区、八路军、新四军的有关问题,并向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军委会提出抗日战争的方略建议.支持国民政府及其军队保卫武汉,巩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Et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1.
说起“国共合作”,人们不能忘却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牵线搭桥的外国人——鲍罗延。他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联顾问,也是这一时期在中国具体贯彻执行共产国际决定的主要代表,在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2.
“青记”(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与“长江”(范长江)的名字是分不开的。 “青记”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抗战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这个组织的主旨.就是为了团结一切爱国的青年记者.要求坚持抗战。要求政治民主;共同努力,唤起民众,争取全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13.
彭芊芊 《黑龙江史志》2009,(4):20-20,32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承认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以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共同领导当地的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国民党政府承诺拨发军费军服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本刊公布的军政部军需署编制之历年拨发军费军服数量表可作例证。但本表亦证明了另一个史实:即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际已停止了对中共领导下的军队的军费军服等物资经费的供应。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按照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八路军、新四军实行了军衔制。另外,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退入苏联境内后,也实行了军衔制。下面就对这一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追求民主政治的斗争始终如一,从未间断。出于对国情正确把握,中共的斗争一分为二:在大后方推动旧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全实现,为发展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在根据地大力实践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这两个层面的斗争并行发展,又互相配合,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治理解的不断深入、具体和细化。虽然中共通过民主政治改造旧中国的斗争没有成功,但有力打击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充分树立起在人民心目中的民主形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共产党对国民党由敌对关系到合作抗日的酝酿时期,到国共联合建立党际环境联络机制的谈判阶段,再到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党际环境日臻成熟的形成过程。它的发展动向对战时的世界局势特别是中国的抗日战争进程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民族矛盾不断加深背景下对国共两党抗日态度、立场和政策的影响及关系展开思考,从国共党际环境演变的角度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吴艾 《江淮文史》2014,(1):25-50
说1936年是中共的重要转折点还因为,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共才摆脱关门主义的桎梏,重返全国政治舞台.在全民族抗日救亡大潮中发挥作用。并促成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半年后全面抗战的到来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20.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12,(11):20-24
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他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虽创下辉煌战绩,胜利后却被解除了兵权;在辽沈战役中他暗做"内应",配合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事后却成了中共公布的战犯;蒋介石下野后,他逃到香港隐居,1955年初却突然返回大陆……这就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卫立煌曲折而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