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王欣 《文物春秋》2012,(2):78-80
2011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征集到一本原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三期学员雪影的毕业纪念册,内有国际主义战士、原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柯棣华大夫亲笔题写的"抗战必胜"4个汉字题词。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柯棣华手书汉字遗物。  相似文献   

2.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着316位革命烈士及白求恩、柯棣华大夫,珍藏着革命文物、烈士遗物等1.3万余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介绍了白求恩肋骨截断器、铁制助理医生等5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相似文献   

3.
铁狮被盗案     
河北石家庄市内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可能不太为人所知,但那里安葬的两位外国医生,却是赫赫有名:白求恩和柯棣华。在这庄重肃穆的陵园中,还藏有一对金代铁狮子,它们一直蹲踞在立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的碑亭两侧。  相似文献   

4.
1942年7月7日,在晋察冀抗日前线,一位外国青年站在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面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进行到底。”这位在烽火前线入党的外国青年,是著名的国际主义白衣战士、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  相似文献   

5.
刘庚寅 《百年潮》2012,(2):31-33
正我国的外事活动最早是从民间交往开始的。新中国建立前,就有一些国际友好人士前往延安和解放区,如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华,新西兰的路易·艾黎、贝特兰,美国的埃德加·斯诺等。为了接待美军赴延安观察组,在延安还成立了中央军委外事组。新中国成立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很少,到1954年才只有19个。  相似文献   

6.
余建军 《江淮文史》2005,(1):93-107
周而复是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到全世界的中国人,人们通过他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动人事迹和高尚精神。《白求恩大夫》也已成为建国后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7.
父亲沙飞一生中最珍贵的物品有两件,一是他为鲁迅先生所拍像片的底片;一是白求恩大夫临终时赠送给他的一部柯达照相机。父亲去世后,我们将这部相机捐赠给了中国摄影家协会。 白求恩大夫喜欢摄影,他是带着这部柯达相机和胶卷于1938年6月由延安到晋察冀边区的。开始,白求恩无法冲卷印片。当他结识了我的父亲沙飞——人民军队的第一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16,(6)
正1939年11月,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的白求恩大夫殉职后,延安各界代表在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亲致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挽联是:"万里跋涉,树立国际和平,堪称共产党员模范;一腔热血,壮我抗战阵垒,应作医界北斗泰  相似文献   

9.
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新址)坐落在县城以北两公里的钟鸣山下。气势宏大、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主体建筑群与环抱四周、绵延起伏的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南低北高的108级花岗岩石阶,云脊碧瓦的迎门牌坊,与四周青砖灰瓦错落有致的围墙浑然一体。穿过停车场,站在友谊...  相似文献   

10.
燕真 《文史月刊》2010,(9):35-38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河北曲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参加革命,后来一直在华东和华北战区从事战地医疗救护工作。在这一段时间,我与白求恩大夫多次在一起工作,并做过他的手术助手。在与白求恩大夫的相处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真正伟大的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很平凡的好长辈,他的高尚品德和高超医术影响了我一生。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来自奥地利的犹太人雅各布·罗森菲尔德(中国名字为罗生特)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并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作出了杰出贡献。罗生特与白求恩、柯棣华等献身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国际主义战士一样,他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他们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刘岩 《纵横》2010,(1):57-59
众所周知,中国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第二故乡。但是,在中国存在不存在“白求恩在华第一故乡”?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国内某正规刊物2008年第11期和2009年第12期,发表同一作者主笔的《白求恩逝世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考证》和《白求恩生平之谜》两文,都称“唐县是白求恩在华第一故乡”。按《词典》的释义,故乡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第一故乡”当然是指“居住最长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13.
杨黄霖 《百年潮》2007,(2):25-29
看过电视剧《延安颂》的人,都知道延安有一个陕甘宁边区政府下属的接待单位——交际处。作为延安的窗口,交际处接待了来延安访问的八方宾客,其中不仅有民主人士、国民政府的党政要员、社会贤达、开明绅士等,而且还包括白求恩、柯棣华、冈野进、金斗奉、中外记者参观团及美军观察组等外国来宾。延安交际处为我党统战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14.
料事如神     
《南京史志》2011,(8):22
豆豆"你说世上真有像诸葛亮一样料事如神的人吗?"华华"怎么没有!我妈妈就是!"豆豆"真的?"华华"你还不信?我昨天拿了成绩单回家,我妈妈只拿眼睛朝成绩单一扫,就对我说‘当心爸爸回来揍你。’爸爸下班  相似文献   

15.
来信实录     
来信实录在你们的支持下发表了《白求恩大夫二三事》(文登1995年《文史春秋》第1期,高金山(回忆)余药夫(整理)──编者)。刊物寄到狼牙山区,引起了赵桂珍(当年白求恩大夫救活的被狼咬伤的小女孩,现已61岁──编者)的震动,在白大夫去世56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16.
《炎黄春秋》杂志2006年第7期发表的王海印同志撰写的《白求恩助手辛育龄采访记》一文,是一篇好文章,它生动地论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率领下的医疗队,在烽火纷飞的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抢救八路军伤员的英雄事迹及其亲密助手辛育龄教授在白求恩大夫培养下的成长过程。读后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华北根据地结识了国际友人、白求恩医院的傅莱(奥地利人)大夫,他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救命恩人。记得1942年,我们晋察冀第四分区机关干部来到唐县的“白校”———白求恩医院检查身体。当时白求恩医院的医疗条件非常缺乏,利用老百姓浇地的水渠驱动一台小小的发电机,并在水渠上架一间只容两人的小黑屋,装上一台小型X光透视机,便用来给干部战士们进行肺部检查。我们觉得这个小屋很奇特,而且管透视的还是两位外国人,真新鲜!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个个地进去又出来。就在大家都检查完准备归队时,忽然一位医务人员把一封信交给…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来华援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60周年,在这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我随中央电视台“寻找摄影大师沙飞足迹”电视新闻纪录片摄制组,到白求恩大夫曾长期战斗、工作过的山西五台松岩口村进行采访。当年沙飞在这里为白求恩拍摄了创建模范医院、为八路军伤员动手术、制造医疗器械、编写医护教材以及工作之余和当地民兵合影、与小孩子逗玩等一系列工作及生活照片。这些照片都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几十年来,经常在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发表并入选各种影展、画册,在全国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和加拿大国家博…  相似文献   

19.
日前 ,笔者采访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曾 4次与白求恩相处共事 ,为白求恩当过助手的燕真老人 ,聆听到他深情口述不为外界知晓的有关白求恩的一些生动故事。(一 )今年 82岁 ,离休定居在兰州生物研究所的燕真老人 ,一提起白求恩来就感慨万千。燕真是河北定州人 ,1938年 18岁时 ,在晋察冀军区参加了八路军。因为他在地方上学过一点医 ,部队把他分到三分区卫生处。第四天 ,卫生处首长又通知他去五台县军区卫生部医训队去学习。他们集体去耿镇河西村参观白求恩的“医院”。就在那里 ,燕真第一次见到了白求恩大夫。他说———我们是上午到的 ,一看 ,这…  相似文献   

20.
延安交际舞最初是由外宾传授,从上层领导开始,并作为向封建势力的挑战,而逐渐时兴起来的。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同月底,美国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延安作为期7个多月的采访。来到延安的当天晚上,史沫特莱就分别见到了她心目中的英雄朱德和毛泽东。次日,中国文艺协会和新中华报社联合集会,热烈欢迎史沫特莱的到访。带有部分印第安血统,天生具有叛逆性格的史沫特莱,时年45岁,曾经游历过大半个世界。正是这样一位自称"大地的女儿"的史沫特莱,不仅在延安采访写作,联系促成白求恩大夫的援华,而且还倡导组织了灭鼠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