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也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强调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五大发展策略与实施长远目标的关键措施,论证了我国大城市群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路径与方法措施,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从国情特点、城乡统筹、产业转型、区域协调、资源环境统筹视角出发,对我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规模建设与规划布局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区域性的研究探索,对我们深入的理解中央有关新型城镇化一系列方针政策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阐述了产业簇群理论、层域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依据。深入分析了特色产业簇群视角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构建了全球、国家和区域等不同尺度的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作者提出了思想观念创新、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特色产业簇群培育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等。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当前,以打造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环城游憩带,成为很多大都市周边农村发展经济的主要选择。环城游憩带的开发,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农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重庆环城游憩带建设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特色,从资源、主题、形象、市场等方面明确定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翠莉 《沧桑》2008,(1):52-53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取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它是将战略思路、战略取向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体现小康社会水准。  相似文献   

5.
沙莎  刘小滨 《旅游纵览》2015,(1):67-68,7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条例颁布,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倍受社会关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旅游业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不仅能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还能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增加就业人口、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居民收入、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城乡统筹等综合社会价值,其产业特性对带动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带来活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来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引领新型城镇走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实现由旅游引导、内需型产业带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着重论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并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6.
魏晓蓉 《丝绸之路》2011,(22):64-65
发展新能源产业,甘肃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甘肃为核心,建设全国重要新能源基地,不仅有利于统筹发展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的新能源产业,而且也有利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中国抢占欧亚地区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制高点。为此,甘肃需要从战略高度,以构建新型绿色产业群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大目标,用新能源产业-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三位一体式的发展新模式,谋划新能源产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皓然 《攀登》2013,(5):83-87
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建设进程中,要紧l紧依托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用城乡统筹理念来审视都市农业。本文从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建设中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其发展模式、方向和内容以及发展规划、土地使用和支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丽雅 《攀登》2013,32(4):122-128
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是青海省人口和城镇的密集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打造若干个具备现代城市形态的中小城市,有利于加速人口、产业集聚,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推动青海"四个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青海东部城市群是促进青海东部及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新型城市群建设的实际探索。为了提升城市的竞争实力,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更加需要及早进行品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菅献玲 《神州》2012,(15):84
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一重要战略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还可以更好的对城乡差别做出统筹,本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分析了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最后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解决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从河南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今后20年要建设惠及河南近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突出抓好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战略构想,从而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强烈意识。中原城市群是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济源、许昌、漯县城,374个建制镇。其发展的主要目标是: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人均GDP达35000元左右。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刘昆 《人文地理》2015,30(1):50-55
国内的城市经历了时空压缩且缺乏节制的重建式更新,诸如城市的现代化、与传统的断离以及土地被切分并合法的交换与出售等等,足以表明城市更新在资本化的空间生产中热衷于形而上的景观物化和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塑造。文章因此以空间的生产为视角,揭示了景观社会中的种种拼贴现象;以"空间矩阵"、"局限性"等概念分析了城市空间的非均衡性及缺少地域类型学严谨的发展。并且认为,空间的生产所生发的社会关系与结构的疏离、景观形式的恣意化以及建成环境的异化等,均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症候。最后指出,城市及其景观应当回到日常的自然,思考空间环境的修复与再生不是简单化的拼贴术,而是在于对既有环境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关注之后的渐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沟域经济背景下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沟域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山区发展战略的影响,提出了"廊道+沟域+节点"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模式。以门头沟区为例,其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可归纳为"走廊带沟域促节点",这符合提出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模式。交通线是沟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廊道,在空间上打破了传统行政上的界限;沟域是沟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山区发展的最佳区域;村庄是山区发展的主要节点,通过集聚式发展,符合山区发展空间优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The notion of spatial development is defined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phenomena, in which the phenomenon that is being modified (the object of development) imposes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odifier (the subject of development); the interaction achieves what was at first only potentially present in the object. The combination of a particular subject and object characterizes the intensity of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r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This conceptual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s in the rural rayons of Tambov Oblast, where the output and fixed assets of agriculture are used as the subjec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hysical base and rural population as the objects. The interplay yields a number of types of development levels which have been mapped and interpreted in light of the history of settlement and the physical base of the area.  相似文献   

14.
产业发展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已经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转变为产业结构层次的差距及由此引起的增长质量上的差距。可见,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下,西部地区需要重视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筑低碳型产业体系。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测算西部地区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趋势,进而探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提出构建低碳型产业体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程晓丽  黄国萍 《人文地理》2012,27(6):145-150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旅游系统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组合不同。合理组织和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认为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模式,目前正处在放射与凝聚共存模式阶段。为实现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出重点开发建设淮河风情旅游带、皖江城市旅游带、徽文化旅游带和合黄联动旅游带四条旅游轴线,在现有三大旅游板块的基础上构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皖北旅游区四大旅游板块,形成新的"点-轴-区"旅游空间格局。提出通过提高政府统筹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旅游市场营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不少资源型城市出现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导资源濒临枯竭和经济持续衰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成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城市生命周期,构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理论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优化调控潜力测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大庆为例,测评了其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结果表明,目前大庆市生命周期正处于优化转型阶段,具有较强的优化调控潜力。最后,从提升发展理念、发展基础、主导动力、核心功能与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大庆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的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17.
A graph model techniqu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pattern of urban places in the Bratsk–Ust'-Ilimsk complex on the middle Angara River in Siberia. The places, serving as vertices, are connected into tree-like structures on the basis of a data matrix that uses the founding dates of the places and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m. The resulting pattern of location reveals a linear-nodal structure that is typical of areas in early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Middle Angara district, with its large hydroelectric stations and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like aluminum and woodpulp. The graph technique is suitable for analyzing patterns of location at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to predict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urban place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海外学者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学者是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城市地理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本文就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体制改革与城市转型及城市地理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期望加强了解,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滔  张璞洁 《人文地理》2023,38(1):118-129+157
乡村振兴要求走乡村内生性发展道路,客观认知乡村发展能力的时空分异格局和交互关系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民社会生活三个维度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并引入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影响乡村发展能力的敏感因素,以此测度乡村发展能力指数,进而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乡村发展能力的时空交互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中部地区多维乡村发展能力提升,但呈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不同维度间差异化显著;(2)中部地区多维乡村发展能力局域空间格局呈现较强的动态性并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关系;(3)邻接地级市多维乡村发展能力的时空交互网络以正向关联为主,局部空间呈差异化的竞合态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现代化与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发展面临的主客观因素复杂,发展协调性问题日益突出。大城市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城市盲目蔓延,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发展严重不协调。针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协调性问题,对其发展背景、挑战、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模式构建等根本性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以全面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