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证主义地理学是通过"认识论翻转"确定均质化空间而保证其有效性的,这在根本上规定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中人文世界的隐没。人类科学理性的缔造经过"认识论翻转",确保了其割裂人文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并随着实证主义在近现代的成功和学科建制化而得到制度保障。这一历程在显示实证主义对地理学神圣指导作用的同时,暗含了其对地理学分工的不适。在"认识论翻转"层面上,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学研究传统进行了"否思":①重新评估了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使人文世界定位于地理学研究领域之内;②发展了针对人文世界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但并非对实证主义的反判;③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足点伦理和价值是内在的而非实证主义外在的;④人文主义地理学讨论的知识论要求"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价值论"的联通以获得具有人性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2.
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超 《人文地理》2012,27(5):1-5,61
理解空间思想的演变及其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思想史角度出发,可将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演变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阶段。康德从哲学角度第一次系统地界定地理学为专门的空间科学,抬升了地理学的学科地位。赫特纳-哈特向承袭康德的空间观,将空间科学的抽象规定与方志传统的实际历史结合,把地理学研究对象归约为区域。其后,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思想出现了四次重大转向,分别是空间几何学、人文空间性、激进的空间、空间的生产;它们体现了人文地理学与数学、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紧密关联与交叉。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现代空间思想某种程度上契合康德空间观,但在哲学理念和侧重点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不同空间认识论都有其价值,价值大小也难以评估,所以人文地理学学科地位与身份问题的争论已趋于淡化,这提示了人文地理空间研究可采取多重面向。哲学和其他学科在为人文地理提供依据和工具,使得人文地理学身份陷入迷离的同时也为其增添了活力和魅力,这是人文地理学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重申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观: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全球化时代,空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通过重述后现代主义哲学、当代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社会实践、当代人文地理学前沿理论三者之间相互印证的理念与事实,重申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观为空间与社会辨证统一的后现代空间观,并阐述了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空间、权力与领域:领域的政治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空间的社会转向,权力-空间研究已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国内也陆续出现了空间政治的相关讨论。本文通过梳理中西方人文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相关成果,力图建立以领域为基础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将其运用于当下中国的空间政治问题解读。领域是权力赋值于空间的产物,是解读现实世界权力-空间关系的重要视角,也是当代政治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分支学科的主要概念。地理学对领域概念的运用从生态视角到社会视角、从国家尺度到多维尺度,体现了领域研究的日渐深入与系统化。本文在综合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领域化、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期冀其成为进一步相关实证研究的指引。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理学的“流空间”视角及其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鑫  修春亮  魏冶 《人文地理》2012,27(4):32-36,160
"流空间"的概念对于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研究影响深远。本文首先通过对流空间概念的系统梳理,探讨了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城市地理学框架下诠释了流空间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理学流空间研究的综述,探讨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必要性。最后,在系统分析中西方流空间运行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基本途径。研究表明:(1)直接作用于某一特定城市与区域的是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所谓"场所化了的流空间"形态。(2)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以及转型期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流空间运行规律更加复杂。因此,分析尺度不宜过大,聚焦于城市功能区尺度是比较合适的;(3)物流业、大型国企、大型民营财团与民企对中国化的流空间分析意义重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用作表征流空间背景下中国城市与区域联系基本格局的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6.
"流空间"的概念对于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研究影响深远。本文首先通过对流空间概念的系统梳理,探讨了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城市地理学框架下诠释了流空间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理学流空间研究的综述,探讨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必要性。最后,在系统分析中西方流空间运行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基本途径。研究表明:(1)直接作用于某一特定城市与区域的是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所谓"场所化了的流空间"形态。(2)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以及转型期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流空间运行规律更加复杂。因此,分析尺度不宜过大,聚焦于城市功能区尺度是比较合适的;(3)物流业、大型国企、大型民营财团与民企对中国化的流空间分析意义重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用作表征流空间背景下中国城市与区域联系基本格局的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7.
张光英 《人文地理》2010,25(6):36-41
对微观个体行为空间研究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曹雪芹《红楼梦》中核心人物的活动信息和空间信息为资料依据,在国内首次从地理学微观个体行为的视角,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对小说核心人物行为空间进行思考和研究,尝试将行为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文学文本研究领域。研究认为:从地理学视角对小说核心人物的空间信息、活动信息进行统计,以此作为人物微观个体行为空间信息要素是可行的;从地理学行为空间视角思考作者对小说文本内容设计意图,有利于对小说文本进行理性的解读与思考,避免文本被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8.
"空间"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论题,并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行动者网络理论用"行动者"(actor)来消除人(human)与非人(non-human)的鸿沟,用"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来解除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并以转译(translation)来联接行动者网络,从而把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无缝之网",由此提供了一个新颖独特、耳目一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行动者网络视域下,传统的"地方空间"(space of places)和全球化所促成的"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可以被统一理解为由实践所形成的"行动者网络空间"(space of actor-networks),并日益走向融合,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人文地理学"空间"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王胜元 《人文地理》1994,9(2):60-64
本文提出与国家主权空间相对的非主权空间概念。讨论了主权空间与非主权空间的现时界线。阐明了非主权空间的性质、阐述了非主权空间研究的意义,并且讨论了围绕人类主要问题的非主权空间地理学研究内容和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刘俊  黄秀波 《人文地理》2014,29(3):22-27
以往滨海旅游研究综述大多限于对所涉研究领域的横向分类,缺乏基于特定学科演进视角下的纵向考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梳理西方滨海旅游研究的脉络。与空间思想流变过程对应的是,西方滨海旅游研究主题也经历了从"滨海旅游地空间模型与演化"到"滨海旅游空间文化解读与社会建构"再到"滨海旅游空间政治与权力景观"的过程,亦即从关注滨海旅游空间的物质性转变到社会性和政治性。借助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可以厘清滨海旅游研究视角转换的内在逻辑,并能从空间的生产视角重新思考中国滨海旅游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为国内滨海旅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对空间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空间在全球化、信息化、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社会与文化转向等语境下需要重新认识。首先对空间认知转变的背景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重点辨析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对于"空间"的核心论述,把对空间的认知转变归结为4点:(1)从科学的空间到人性的空间;(2)从物质的空间到非物质的空间;(3)单纯的空间到复杂的空间;(4)从"外壳"的空间到空间里面的空间。最后提出对我国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的3点启示:(1)注重学科基础概念的重新认识;(2)重视微观层面的细化研究;(3)加强跨学科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观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丽珍  张敏  甄峰 《人文地理》2010,25(2):20-23
本文主要评述信息技术影响下时空观、空间构成、空间形成和信息技术对空间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认为传统的空间概念在信息技术影响下发生了改变,空间观由实在论走向关系论,空间尺度无限缩小,空间向着多维度发展。在信息技术影响下,传统空间观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深切的变化,空间观的研究正由理论研究向运用与实证研究转化,未来应重点构筑我国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政治地理学中的领域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领域是政治地理学的重要概念,但是目前国内对领域的内涵缺乏深入的解读和整理。本文在梳理西方对领域概念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归纳了理解领域概念的三个主要视角,并基于西方相关理论讨论,提出了领域概念的四个基本属性,即多尺度性、多维性、关系性和生成性。继而,通过对西方领域理论的研究,提出未来中国政治地理学的领域研究应该加强的几个方向。本文对于深化政治地理学领域概念的理解,避免传统认识中的偏见和局限,以及更好地制定领域策略、展开领域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的安全感研究:基于地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空间的基本需求,安全感则反映了人们希望免于危险的主观感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地点的安全感研究成为社会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议题,学者们重视探索地点的物理、社会-文化环境特征与人的安全需求、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地点理论开展安全感研究,一方面倡导建构具有情感、价值、意义的安全地点,另一方面为预防犯罪的跨学科安全空间综合研究提供了平台,促使人文地理学通过整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完善社会-生活空间理论,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本文通过回顾地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犯罪地理与安全感的主要研究成果,梳理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兴趣及其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文地理学基于地点理论研究安全感的主要方向及趋势,旨在建构基于地点理论的安全地理学研究框架,为人文地理学社会-生活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瑞 《人文地理》2008,23(1):69-74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发展过程具有一种长周期内的重复态势。地理环境是空间结构存在的大尺度控制和自然基础。空间结构的动态过程包括秦以前结构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秦以后结构的融合、扩散和模式化,反映中国古代地理政治化和政治地理化的两个阶段。结构模式的静态分析,初步揭示了结构的一些重要功能特性,主要有强大的整体功能,独特的边缘效应和通过圈层同构,结构复制所展现出来的稳定性的复杂表现。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的分析,是大尺度的整体轮廓研究,随着空间结构研究尺度的细化,可进一步对中国古代政治过程的诸多特性做出结构主义的揭示,从而推动中国古代政治历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feminist geography in Hungary coincides with the 25?year-long history of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Authorities denied the exist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the era of state socialism, which was the primary obstacle to the spread of gender studies. The political changes that had occurred after 1989 had removed most obstacles, but feminist geography emerged with a delay relative to other disciplines. Its first two decades was characterised by struggles and compromises within and against the geographical discipline in order for it to win recognition. The 25?year-long history of feminist studies has, however, been completely broken by legislation proposed by the current government suggesting a ban on masters programs in gender studies. In this article, I trace the situation of feminist geography in Hungary by applying the concept ?curved space?. This concept adapted from modern physics claims that mass creates a gravitational field, i.e. it bends 4-dimensional ?spacetime?. My argument is that the situation of feminist geography in Hungary can be interpreted as an embodiment of ?curved space?. Using this analogy, I argue that the current Hungarian government has amassed such a huge amount of power that has enabled it to curve the space of feminist geographical knowledge production. It has established a quasi-dictatorship that resembles the one that impeded the evolution of gender/feminist geography in the state socialist era. Therefore, only broad-based solidarity can help create opposition to the current government’s attacks against gend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境流动成为一种常见的地理空间现象,塑造着城市空间和景观,同时作用于族裔社区及族裔经济等,由此带来的多元文化协商进而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跨境流动和跨国族裔社区的相关研究,发现:①国内外关于移民族裔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仍较倾向于关注跨国空间的特征、演变以及脉络;②西方人文地理学界的移民或是跨国族裔研究已展现出较为鲜明的“文化转向”印迹,而国内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③中国城市族裔空间的研究仍以具体的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居多,多尺度、多地方的对比研究较为缺乏。研究立足于国内外移民研究进展,以期更多的跨境流动研究为城市综合治理提出“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