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黃靈庚 《中华文史论丛》2012,(1):53-106,395
清華大學藏簡《楚居》包含先楚世系淵源、楚之所以爲"楚"及歷世遷徙建郢歷史,内容豐贍,於傳世史書多有參證、補闕,文獻價值極高,且於解釋《楚辭》疑難問題提供全新文獻證據。本文依據簡文内容劃分三大段,然後逐字逐句加以箋疏,尤致力考證簡文中"京宗"、""、"旁"、"喬多"、"同宮之丘"、"乾溪章華臺"等楚都地望,以爲春秋至戰國初期在陳蔡者居多。  相似文献   

2.
<正>宋代阮閱所編的《詩話總龜》,是一部出現較早且規模較大的分門彙編詩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摭拾舊文,多資考證"~②,保存了大量的佚詩、詩話、筆記與傳記等資料,"在詩話中薈萃最爲繁富"~③,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④。此書宋刻本已不存,然明初收入《永樂大典》之本,自是承宋刻而来,惜又隨《永樂大典》而佚,少有遺存。明刻本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宗室月窗道人刊刻的九十八卷本。此外,還存有兩種明代鈔本,皆爲一百卷,一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莫棠題跋;另一藏南京圖書館,有丁丙識語,爲八千卷樓舊藏。兩明抄本抄手書法皆較爲拙劣。國家圖書館還有宋蘭揮"友竹軒"藏清抄本,抄手  相似文献   

3.
清代學術史上大量出現的"疏證"類著作以條分縷析、廣徵博引爲特色,具有古文乃至傳統注疏不易具備的文獻容量和分析潛能,考證之學術旨趣藉以呈現。清代前中期,疏證體的焦點經歷了從以"疏通"爲旨到以"證明"爲重的變化。嘉慶以後,"疏證"的寫作方式成爲闡釋經典的流行乃至典範體式,尤其在小學、輯佚領域蔚然成風,亦影響到單篇文章之寫作。古文家批評考訂疏證之文"傷氣",不能成文;而考據家則主張注疏考證之文自有其特殊文氣。至章太炎《文學論略》將"疏證"專列爲文章之一體,對有清一代"疏證"體之演進作了理論上的總結。  相似文献   

4.
承襲史學史上“班馬異同論”議題,從史學理論和史學實踐兩個方面,比較、闡釋《史記》、《漢書》之不同,探索造成此種歧異之内在原因,並着重緊扣文本,來梳理前漢經生大臣藉助陰陽災異以黨同伐異之原委。其議對奏疏以至敍事等各種文體,均受此種論政、攻訐理路之影響,此種影響自然也滲透到《漢書》的寫作。因而,構成發端於《易》、《書》、《春秋》學等儒家經典,主要由董仲舒濫觴,劉向推波助瀾,以至蔚爲大觀的經學家譜系和儒學新思潮,向、歆父子於此貢獻尤著,洵爲儒學史留下不可磨滅之印記。  相似文献   

5.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司馬芳殘碑》涉及西晉皇室先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通行看法是司馬芳即文獻所記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本文以《殘碑》碑陰題名中杜幾(畿)的職銜爲線索,考證杜畿早年履歷,推定司馬芳擔任京兆尹的時間在漢靈帝光和年間,而這與文獻記載的司馬防的生平履歷相矛盾。故本文贊成施蟄存先生卓見:《殘碑》碑主司馬芳與司馬防並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6.
<正>正史之校勘,代有其人,有清以降,更是成果累累。關於《宋書》,除清人札記而外,近人專著即有張元濟《宋書校勘記》、王仲犖《宋書校勘記長編》、丁福林《宋書校議》以及單篇論文十數篇。新近又見陳爽先生《〈太平御覽〉引〈宋書〉考》一文(以下簡稱"陳文")~②,在將《御覽》所引900餘條《宋書》文字與今本《宋書》逐一比勘的基礎上,或掘剔訛誤,或出檢異文,或蒐考遺佚,對於今本《宋書》的刊謬補缺,可謂大有裨益。然智者千慮,難免一失,細審之下,其中亦  相似文献   

7.
<正>張鷟《朝野僉載》是一部重要的唐代筆記,其中記録的唐代前期朝野史事對於研究唐代歷史、文化、文學都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歷來受到學者重視。可惜的是,此書原本亡佚已久,傳世版本中以明陳繼儒輯《寶顔堂秘笈》普集即第四集所收六卷本(以下簡稱"寶顔堂本")較爲通行,目前學術界出版的多種點校本均以此本爲底本進行整理~①。此本之性質乃是輯本,余嘉錫在《四庫提要  相似文献   

8.
<正>《無上秘要》是現存最早的道教類書,有"六世紀的道藏"之美譽。該書原本一百卷,但開元之後漸漸闕佚,正統《道藏》現存六十八卷。今存《無上秘要》雖非完璧,但它在魏晉南北朝衆多道書中堪稱巨帙,文獻價值自不待言。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國内外一直未見該書的整理本。2016年9月,中華書局"道教典籍選刊"推出西南民族大學周作明教授點校的《無上秘要》,該書校勘精審,標點準確,融整理與研究爲一體,是一部高質量的道教文獻整理力作。  相似文献   

9.
京氏易傳三卷漢京房撰,吴陸績注。……今惟《易傳》存。考《漢志》作十一篇,《文獻通考》作四卷,均與此本不同。……《通考》所謂四卷者,以晁、陳二家書目考之,蓋以《雜占條例》一卷合於《易傳》三卷,共爲四卷,亦不足疑。惟晁氏以《易傳》爲即《錯卦》,《雜占條例》爲即《逆刺占災異》,則未免臆斷無據耳。顧案:此"晁氏",清館臣以爲即撰《郡齋讀書志》之晁公武。考《郡齋讀書志》,此條見諸衢本。然據《玉海》卷五《漢京房易傳》,所謂"《易傳》爲即《錯卦》,《雜占條例》爲即《逆刺占災異》"之說,乃出自晁説之,見《景迂生集》卷一八《記京房易傳後》。故《玉海》卷五實作"晁説之曰",《文獻通考》卷一  相似文献   

10.
《白虎通·三軍·論受兵還兵》:"王命法年卅受兵何?重絕人世也。師行不必反,戰不必勝,故須其有世嗣也。"陳立《疏證》:"故未至三十不受兵者,所以重絕人世也。"案:《太平御覽·兵部·軍行》引《白虎通》曰:"王法年四十受兵,法何?重不絕人世也。"《白虎通》與《疏證》此處"重"下當皆脫"不"字。從語義上說,無論是《白虎通》下文"故須其有世嗣也。年六十歸兵何?不忍並鬥人父子",還是《疏證》"男子三十而娶,始有繼嗣之端。故未至三十  相似文献   

11.
《■羌鐘》銘文記載■羌隨其主君韓虔征秦、伐齊、會平陰、入齊長城、襲奪楚京的戰功,時間是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學者對銘文文字訓釋不一,聚訟紛紜。近年出土楚簡《繫年》對《■羌鐘》銘文的正確解讀帶來了契機,也豐富了戰國初年的列國史料。本文訓讀銘文的目的在於考史,對《■羌鐘》及楚簡《繫年》的事件與時間的考證,對修正《史記·六國年表》有一定的幫助。在史文缺佚的戰國初年,《■羌鐘》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相似文献   

12.
<正>《漢書·郊祀志》載王莽於平帝元始五年(5)定立"元始儀",確立南郊郊祀制度。"元始儀"祭天、地於長安南北郊,並據《周禮》"分羣神以類相從爲五部"之語,於長安四郊分立五畤。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郊祀志下》載王莽上疏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墬。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地祇曰后土,與中央黃靈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稱。宜令地祇稱皇墬后祇,兆曰廣畤。……分羣神以類相從爲五部,兆天墬之別神:中央帝黃靈后土畤及日廟、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宮於長安城之未墬兆。……"(《漢書》卷二五下,  相似文献   

13.
洛陽出土的《支謨墓誌》雖非一方新誌,其研究價值卻仍然很高。誌文中關於支謨在"鬥雞臺事變"後北調河東抵禦李克用的內容篇幅很長,所涉及的支謨佈置河東防禦,堅守雲州,招撫李克用等內容爲我們提供了史書中未見的歷史細節。其中尤其令人驚駭的是有關其曾射殺李克用的記載。該誌文爲我們更加全面認識該事件以及唐後期河東、代北的政治軍事形勢提供了很多珍貴資料。  相似文献   

14.
《日本刀歌》爲歐陽修所作,抑或司馬光所作,今人譚彼岸(《〈日本刀歌〉作者新考》,《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2期)、王水照(《〈日本刀歌〉與漢籍回流》,《半肖居筆記》,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寧羣娣(《關於〈日本刀歌〉作者及其影響的考證》,《瀋陽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均有所考證。譚文較早,故近來出版之洪本健《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以其爲最早考辨文字(上海古籍出  相似文献   

15.
《公羊疏》文本生成時代是經學史上的一大難題。考慮到此疏可能爲世代積累型,任何證據均只能證明部分文本的生成時代,而非全疏。首先詳考疏中"南州人云道仍有偪陽之類",發現"南州"在北魏遷都洛陽以前,指今華北大部地區,遷都以後絶少此稱。《公羊疏》指偪陽所在的今魯南地區爲南州,則此部分文本生成時代應在遷都以前,很可能在平三齊至遷都之間(469—495)。其次分析單疏本卷首的"科段"説,發現其所謂科段,非當時成熟的科段。結合上節考證,進一步證明此疏至少有部分文本不晚於5世紀末。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通過《寺塔記》嘗試復原段成式等人遊覽晚唐長安佛寺的大概行程,尤其注意到咏寺詩藴含的信息。其次,關注到《寺塔記》一文所涉及的佛寺均爲長安街東的高等級寺院,即段成式等人有意選擇了皇家寺院和官人寺院作爲遊覽對象。最後,論證《寺塔記》記載的傳奇故事來源並非如前輩學者所認爲的是僧人口耳相傳,更可能是寺院中的石刻文獻。  相似文献   

17.
<正>敦煌寫本S.2078號文書,正面爲《佛説無量壽宗要經》,背面内容混雜,據筆跡判斷爲同一人所書,依次爲:社人張員住身故轉帖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寶雲經卷第七》、習字和《寶雲經》。《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第十卷對背面的一、四、五部分作了文字釋録1,筆者忝爲整理者之一。據我們考證,其中"習字"的範本當是有關隋末唐初留居中原的突厥人史大奈的碑文2,本文稱之爲"史大奈碑"。《釋録》付  相似文献   

18.
《二李唱和集》爲北宋李昉、李至唱和詩集,吴處厚《青箱雜記》卷一云昉"晚年與參政李公至爲唱和友,而李公詩格亦相類,今世傳《二李唱和集》是也",即指此書而言。此書爲今存宋人最早之文學總集,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史》卷二〇九《藝文志八》曾著録"二李唱和詩",後即罕傳,殆已亡佚。日本江户時期京都崇蘭館猶有宋本傳世(《經籍訪古志》卷六著録),並曾  相似文献   

19.
葛福順是唐隆政變的重要功臣,是玄宗在禁軍中的心腹,然而兩《唐書》沒有爲其立傳,故其生平頗多不明之處。近年,葛氏墓誌出土,所記葛氏生平不僅可補史傳之闕,更暗示了景雲、先天年間,玄宗和睿宗、太平公主在禁軍的佈局上有過激烈的爭奪。同時,墓誌中不同尋常的"異刻"情況,也爲我們了解唐代墓誌的生產過程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本文即通過墓誌的異刻,討論唐代墓誌上石中可能存在的文稿錯簡情況,並通過對墓誌本文的疏證,釐清葛福順在景雲、先天年間的歷官,更以此爲切入點,綜合傳世史料,全面考述了景雲、先天年間雙方在禁軍上的佈局。  相似文献   

20.
王幼敏 《中华文史论丛》2012,(4):373-383,394
吴翌鳳(1742—1819)爲清乾嘉時期蘇州藏書家,以抄校古書聞名於時。他同時也是一個學者和詩人、詞人。吴氏大部分的詩文創作都輯集於其自編《與稽齋叢稿》中,該書今存有刻本和稿本兩種。本文對稿本與刻本、不同刻本之間進行了比較,對照蘇州各種地方誌的記載,對《與稽齋叢稿》的卷數、版本等作了考辨和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