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中比定出了二十二片《老子道德經》相關的寫本,加上之前所知的十九片,吐魯番出土的《老子道德經》相關寫本總共四十一片,分屬十四個不同的唐代抄本。這些抄本多是官方寫經,很可能同出一地,從中可以推知此類道經在唐代西州曾經十分流行,這豐富了我們對於西州道教的認識。  相似文献   

2.
博物館是向廣大人民羣眾進行歷史的、藝術的、科学的等多方面社會文化教育與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場所,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它起着巨大的作用。博物館收藏着極大數量的國家的優秀和重要的文物,這些文物是博物館全部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保管好它所有的文化藝術藏 (一) 文物登記、編目和庫藏工作博物館收到文物後,應先行登記,這是保管工作的第一步。登記的辦法和注意事項,在‘文物參考資料’總號第三十二期(一九五三年第四期)‘談文物登記編目方法’  相似文献   

3.
《八陽經》爲托名唐代義淨或玄奘所譯的疑僞經,清代以前中國歷代藏經均未收載。經普查,現已整理刊佈的敦煌文獻中共存該經寫卷三百零一號,除首尾完整者八號外,其餘均爲殘卷或殘片,其中不乏本爲同一寫卷而被撕裂爲數號者。本文通過內容、行款、書風、書迹等不同角度的比較分析,將其中的六十六號綴合爲二十四組。  相似文献   

4.
<正>杜希德先生(Denis Twitchett,1925—2006)的《中國中古時期的印刷與出版》(Printing and Publishing in Medieval China)本是1977年爲英國印刷學會(The Wynkyn de Worde Society)作的一次演講,後於1983年出版成書。此書從紙張的發明、中國印刷術的起源、早期書籍的出版與銷售、敦煌藏經洞的發現、10世紀的大規模印刷、刻印儒家經書、宋代的雕版印刷、佛藏和道藏的刊刻、紙幣的印刷、福建書坊、政府與  相似文献   

5.
<正>《太公家教》是我國古代訓誡類蒙書之代表作,唐五代時期曾在我國西北的敦煌、吐魯番地區廣爲流傳。因此,在敦煌吐魯番文獻中有爲數不少的《太公家教》抄本留存。關於這些抄本,中外學者多有關注,發表了不少的成果。筆者也曾就敦煌本《太公家教》撰寫了《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1、《〈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補》2二文。近日筆者在研閲《太公家教》過程中,陸續接觸到之前未曾見過的日本寧樂美術館、日本杏雨書屋和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一些殘本,發現此前的成果對於敦煌所  相似文献   

6.
胡曉丹 《中华文史论丛》2015,(1):285-299,401
本文認爲敦煌寫本《佛性經》屬漢語摩尼教文獻,對摩尼教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該文獻第八品殘餘部分所呈現的關於摩尼教聽者靈魂淨化、解脱的"七—五"數字結構在漢語及其他各種語言的摩尼教文獻及圖像資料中廣泛存在,這一數字結構貫穿摩尼教教義和儀式,體現了摩尼教的傳教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1,(1)
明亡,清世祖入據北京,把明宮珍藏缺掉二千四百二十二卷的"永樂大典",移貯乾清宮,欲補抄成全璧而迄未着手。至嘉慶二年(一七九七年),乾清宮大火,正本亦化爲烏有,而副本存翰林院者,經咸豐十年(一八六○年)英法聯軍之難,也遭散佚。這次英國掠奪最多,倫敦大不列顛英國博物院東方部收藏的"永樂大典"手寫本,正是庚申之役贓物。至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北京秩序恢復,檢點翰林院存書,原爲一一、九九二冊,經剩下不足五千冊。之後庚子之難,八國聯軍爭相掠奪,事後檢視,只剩三百餘冊。辛亥民國成  相似文献   

8.
《史記·倉公列傳》記録了兩個獨立的歷史事件:"廢除肉刑"與"齊文王之死"表面上看,它們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似乎僅僅是因爲名醫倉公(淳于意)先後經歷了這兩個事件。但細讀《倉公傳》,我們發現這兩個事件的記述存在很多疑點,而這些疑點又指向了文帝時代漢廷與齊國的矛盾。結合出土文獻,筆者認爲這兩個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歷史事件之間,存在某種關聯,統一於文帝消弱諸侯王權力的大戰略。  相似文献   

9.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司馬芳殘碑》涉及西晉皇室先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通行看法是司馬芳即文獻所記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本文以《殘碑》碑陰題名中杜幾(畿)的職銜爲線索,考證杜畿早年履歷,推定司馬芳擔任京兆尹的時間在漢靈帝光和年間,而這與文獻記載的司馬防的生平履歷相矛盾。故本文贊成施蟄存先生卓見:《殘碑》碑主司馬芳與司馬防並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學已經吸收醫術理論闡述修齊治平的身心觀念,但比較偏重於治氣養心。自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數"的思想,漢儒借助戰國秦漢間以陰陽五行學説爲框架的宇宙觀和醫術等術知識,建構其道德原理和治國之術。特别是保存了大量方技思想的讖緯文獻,發展爲一套完整的道德、政治與醫術相結合的理論,顯示出漢儒重視治氣養性的思想傾向。讖緯文獻中還保存了豐富的上古醫學内容,可與《黄帝内經》、馬王堆出土醫書等互證,其儒學色彩也影響了東漢以後的醫術理論。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學已經吸收醫術理論闡述修齊治平的身心觀念,但比較偏重於治氣養心。自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數”的思想,漢儒借助戰國秦漢間以陰陽五行學説爲框架的宇宙觀和醫術等術知識,建構其道德原理和治國之術。特别是保存了大量方技思想的讖緯文獻,發展爲一套完整的道德、政治與醫術相結合的理論,顯示出漢儒重視治氣養性的思想傾向。讖緯文獻中還保存了豐富的上古醫學内容,可與《黄帝内經》、馬王堆出土醫書等互證,其儒學色彩也影響了東漢以後的醫術理論。  相似文献   

12.
駐外公使館從1876年設立之後,便成爲清政府與各國外交部之間重要的通信渠道。公使館作爲清政府官僚系統的一部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用人政策使其在外得以較靈活地履行外交職能,包括外交談判、搜集整合情報、管轄及保護華民、照料政府派出的海軍學員等等。公使也可以代表清政府,對於總理衙門和外國駐華公使之間爭執不下、無法解決的外交問題,向各國外交部提出交涉的請求。本文以晚清駐英公使館爲例,考察了收藏於英國國家檔案館FO 17檔案號下的雙語照會,對公使館如何利用國際法代表"中國國家"做出了初步的分析與評估。  相似文献   

13.
<正>關於德藏吐魯番文書的情況,學界已有概述。~(1)筆者在製作這些漢文佛經寫本目録的過程中,~(2)發現了迄今最爲古老的淨土宗寫本。本文的目的,就是對這些寫本進行介紹、録文與考釋。依照藤枝晃先生首創且爲西域文化研究會沿用的書寫年代分期法,這些寫本屬於AA期。~(1)從筆迹來看,爲4—5世紀的隸書風格,結合紙質、界高等要素綜合判斷,應書寫於北朝前期(3世紀末至5世紀前期)。  相似文献   

14.
出土西夏文獻中,發現三種《孝經》類文獻材料,分屬於吕惠卿《孝經傳》與唐玄宗《孝經注》兩種不同文獻。兩種材料中《孝經》經文差别很大,本文從多角度進行比較,明確其出自不同譯者之手,爲不同的兩種西夏譯本。本文並對此前未解讀的俄藏十二章經文與英藏本同存世、漢文本作對勘解讀。《孝經》多種書題的翻譯以及兩種不同譯本的存在,表明儒家經典《孝經》在西夏時期流傳甚廣。  相似文献   

15.
黄征  王雪梅 《中华文史论丛》2011,(2):357-377,407
本文在整理原件的基礎上考證了陝西省神德寺塔出土文獻Y0001號寫經卷子,證明這件以往被鑑定爲"元明時期"、"金元時期"的作品其實是唐人寫經;因其避唐太宗李世民諱而"民"字缺筆,故其書寫的時間上限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位的貞觀元年(627),下限是五代後周恭帝顯德七年(960);因其不避唐高宗李治諱而直書"治"字,故其準確書寫時間可有幾種不同的推測。  相似文献   

16.
吐魯番文書中保存了較多的道經殘片,基本都是抄寫於唐代西州時期。通過對德國及旅順博物館所藏的數件重要道經進行考論,證實了唐代西州道經三洞經典存續完整,又據旅順博物館藏LM20-1460-37-14《太玄真一本際經》殘片的卷題,認定其爲五卷本系統,並進一步推論至遲到唐太宗貞觀末年,唐代西州已有道教傳播與道經傳抄。此外,根據目前整個吐魯番出土道經的狀況,比較了敦煌道經、吐魯番道經及《南竺觀記》所載經目的差異,對唐代西州道經的流佈情況與"開元道藏"的關係再作檢討。  相似文献   

17.
回顧東漢"五經通義"類文獻中的代表性文獻《白虎通義》的研究歷史和現狀,反思思想史與文獻學兩方面的研究方法,《白虎通義》的研究應回到清人研究基礎之上,進而從話語分析的角度研究經學"通義"的問題與方法。《白虎通義》文本的歷史語境和"通義"形成的話語機制可以歸納爲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漢代經學内部求同存異的話語制度;其次是禮制結構下的話語場域;最後是宇宙論框架下的數術知識構成的話語權威。  相似文献   

18.
葉恭綽對中國近代敦煌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與其他同時代敦煌學研究者相比,其本人關於敦煌學的論著並不多,但其運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積極提倡敦煌學研究,發起了我國首個敦煌學研究團體,推動海内外收藏敦煌寫卷目録的編製與刊布,致力於敦煌文獻的收集與保護。此外,還通過幫助、提SS■其他敦煌學研究者和研究機構來推動敦煌學的發展,在中國早期敦煌學的很多重要事件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說明《恒先》寫得真好,我很高興自己是它的第一讀者。這部分簡文,現已收入馬承源先生主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可參看。此文原稿本來是附在我整理注釋的上博楚簡《恒先》部分後面的。看校樣時,主編認為不合全書體例,要我把它删掉,我唯唯,遵命而行。我寫這篇語譯,原來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中,有一段簡文引起了諸多學者的爭議。對於簡文的句讀和釋讀,學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後有學者根據傳世文獻中"豎刁"自宫和"易牙"食子對舉的有關記載,提出這段簡文可能涉及"豎刁"自殘一事。本文搜羅各家之說,並贊成簡文内容與"豎刁"自宫有關的說法;在此基礎之上,提出自己的句讀和釋讀。本文運用上古音韻學的知識將"貴尹"讀為"■朘",即"去勢",亦即中國古代割去男子生殖器之宫刑。本文聯繫"貴尹"的訓釋,將郭店簡中的"■"字理解為戰國時期指青年男子生殖器的專用名詞,後被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