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安石《唐百家詩選》的編選,既利用了宋敏求家藏的唐人行卷、唐詩总集,也利用了數量衆多的唐詩别集。對其編選宗旨和傾向的探求,既不應忽略其文獻來源,也不能離開王安石文學思想觀念和是書本身。王安石主張爲文應"有補於世",故所選多關涉社會政治,雖詠史懷古、寫景詠物、抒發閒情逸志之作,亦着眼於其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一面。是書的編選,因在王安石嘉祐四年上書仁宗而不報之後,心緒低抑,故又多選憂怨不平之作。作爲政治家,王安石重視詩歌的現實作用,强調文要得體;作爲文學家,王安石對曲盡人情物態的作品,往往情有獨鍾:這些也都成爲其選詩的重要標準和特點。《唐百家詩選》編成後,雖爭議不斷,但也産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相似文献   

2.
梅堯臣是北宋中期的著名詩人,與同時的朝廷要臣、州縣官員及詩文大家都有較多往來,應酬唱和詩篇不少。20世紀70年代末,朱東潤先生對梅詩作了系統編年校勘,並廣采夏敬觀先生成果,爲之補注,以《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時過二十餘年,筆者對夏氏、朱氏未能釐清的人事略有心得,遂逐頁排比對照,撰文名爲《再注八十四則》。卷頁與詩題均按朱先生原書開列,詩題後括注《全宋詩》第五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所收梅詩頁碼。狗尾續貂,敬待高明不棄教示。  相似文献   

3.
<正>楊鐮先生主編的《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年版)出版問世,爲元代以前斷代詩歌全集的編纂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居功至偉!這部巨編收録4987位詩人的13200首詩,爲我們展示了元代詩歌創作情况的全貌,同時對收録的詩作進行了精細的校勘和考訂,解决了大量以訛傳訛的文獻問題。但由於處理的文獻數量龐大,資料蕪雜,疏漏之處也所在難免,需要學術界共同努力,在後續研究中不斷加以修正。比如薛瑞兆先生已經指出書中誤收宋、金詩人36人,以  相似文献   

4.
張天騏 《中华文史论丛》2021,(2):187-208+401
蘇軾佚詩《陳大觀園中竹》曾以墨迹詩卷形式流入東瀛,其内容見於日本江户時代文人伊藤東涯筆記《盍簪録》,前此罕見言及。此詩今人所編《全宋詩》《蘇軾全集校注》等皆未收,乃蘇軾佚作。《陳大觀園中竹》詩卷未被中國學界注意,但放眼東亞,該詩被日本和朝鮮文人視作真迹,加以欣賞,催生數首次韻詩作。此一現象有助於認識東坡詩與墨迹及詩歌創作機制的關係。此外,自詩卷的流傳過程,還可管窺日本的蘇軾墨迹收藏傳統及蘇軾崇拜現象。  相似文献   

5.
<正>陳尚君先生《全唐詩補編》問世後,唐詩逸句已罕有孑遺,倘欲進一步搜輯全唐逸詩的話,多有賴于新文獻資料的發現。職是之故,珍稀版本、域外漢籍等都得到了學界的密切關注。~①那麼,習見的傳世文獻中,是否可能還有唐人逸詩的存留呢?筆者在研究《白氏文集》編次義例的過程中,偶然查考到《大明一統志》中載録了幾則白居易逸詩~②,以此爲契機,筆者逐卷調查了《一統志》中唐宋逸詩的留存情况,共輯得唐人逸詩7首又12句,而兩宋逸詩包括完詩及殘句則有276條之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張健考證"《滄浪詩話》非嚴羽所編"之結論基礎上,繼續追究所傳該著文本的來歷,藉以重建嚴羽詩學著作生成及早期傳播的歷史。一是通過具體解析其並不均質的文本結構以及《詩人玉屑》分門類編的商業化製作,推證嚴著詩辯、詩體、詩法、詩評、詩證的構成方式,或即來自最早以如此構架收録嚴作的魏慶之是書。一是觀照嚴羽所處的時代,作爲傳播中介的書坊編刊者與以更爲廣大的中下層創作者爲主體的讀者構成的龐大詩歌消費市場已經形成,故考述嚴氏詩學著述正是在宋元間這樣一種文學生態環境中,主要以"詩法"的面目被傳播。  相似文献   

7.
杜集宋本從編次上可分爲分體本(按體裁)、編年本(按時間)與分類本(按内容)三種系統。今存杜集的祖本王洙本是分體本,但王洙本的源頭是大致按時間順序編纂的唐代"舊蜀本"。此後宋代杜集編纂一方面以王洙分體本爲祖本,另一方面又順應杜詩"詩史"性質,將分體本重新編纂爲編年形態,這就形成了"唐人‘以時爲序’之本——宋人分體本——宋人編年本"的否定與否定之否定。這種編次矛盾達到一定程度後形成調和,出現以分體本爲框架、又對每首詩加以"題下繫年"的《黄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體例甚奇"的"海内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實際上正是以《黄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爲底本,既保留每詩"題下繫年",又進一步以"體下再分體"方式編纂而成,成爲宋代杜集分體、編年調和的最終、也是最典型的文本形態。研究杜集,相對於宏觀的"卷帙分合"與微觀的"異文校勘"兩個層次,中觀層次的"篇目編次"研究具有合法性、合目的性與便於操作三點優勢。這對唐人别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論意義。  相似文献   

8.
<正>1975年,在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横塘鄉和平村的一座宋墓中出土了兩部邵雍詩集: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七卷(以下簡稱《重刊擊壤集》)和《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以下簡稱《詩全集》)。~①兩書出土四十餘年以來,對其進行專題研究的論文近十篇,~②分别從編纂、版本、文獻價值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全宋詩》及郭或、王天寳校點的《伊川擊壤集》據之補輯了佚詩。筆者於2015年8月去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查閲海源閣舊藏宋刻本《伊川擊壤集》(以下簡稱俄藏本)~③時,曾携兩書影印本與之對校,發現《重刊擊壤集》與  相似文献   

9.
<正>黄庭堅《漫興》詩云:"肉食傾人如出凡,藜羹飯我是朝三。曉來不倦聽衙鼓,雲裏捲簾山正南。"此詩見清乾隆時人謝啓昆所1《山谷詩外集補》,中華書局2003年尚榮校點本《黃庭堅詩集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黃寶華點校本《山谷詩集注》均以此爲底本,故字句相同。但我們認爲此詩中的"出凡"乃"出九"之誤。一,有三種南宋文獻均引此句且載爲"出九"。吴曾《能改齋漫録》卷七:  相似文献   

10.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四"相和歌辭九"載唐崔顥《相逢行》一首,辭曰: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玉戶臨馳道,朱門近御溝。使君何假問,夫婿大長秋。女弟新承寵,諸兄近拜侯。春生百子殿,花發五城樓。出入千門裏,年年樂未休。詩之大意是妙齡女子誇耀家世和夫婿,以拒卻有意探問之行人,表現了探問者相逢而無奈的主題。此詩和古詩《陌上桑》中羅敷女誇夫婿以拒"使君"  相似文献   

11.
蔣金式(號弱六)的杜詩之論,是楊倫《杜詩鏡銓》重要的參考。通過文獻稽核、梳理,釐清蔣氏之生平、著述,以及他對楊倫杜詩學術研究上的影響,可知其批注以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爲底本,其研究性情、詩法並重,尤其注重結合自我人生閲歷和感悟去深化詩歌文本研究,此特色在楊倫《杜詩鏡銓》中得到延續。  相似文献   

12.
<正>王安石是北宋詩壇大家,對其詩歌作品的整理考訂自古代就開始了,從南宋李壁,清代顧棟高、沈欽韓、蔡上翔,到近現代學者夏敬觀、劉咸炘、劉乃昌、李德身、高克勤、賈三强、湯江浩、壽湧、楊天保、劉成國等,均曾有不少考證發明,為今天的荆公詩研究奠定了基礎。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王安石作品還有  相似文献   

13.
<正>乾隆《御選唐宋詩醇》選陸游(1125-1210)詩有一特色,大致將其詩分爲愛國與閑適兩類,錢鍾書的陸詩研究也指出其悲憤激昂和閑適内容。~①此看法已爲學界重視。陸游生前曾刊行詩稿,其子也致力編纂陸詩,然而,祝尚書指出:"宋末至明季,未見别有《劍南詩稿》全帙覆刊本著録。"~②晚明毛晉(1599-1659)於天啓四年(1624)覓得《劍南詩稿》並刊行八十五卷~③,清  相似文献   

14.
<正>譚用之,《全唐詩》卷七六四存詩一卷,傳云:"譚用之,字藏用,五代末人。善爲詩而官不達。"大體妥當。其詩源自《樂府詩集》卷九二、《唐詩鼓吹》卷九和《吟窗雜録》卷三三。今人李成晴撰《弘治本吴江志所載宋詩1録》(刊《常熟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從《弘治本吴江志》卷二一1出其佚詩《垂虹亭》:"隔江鶴語夜淒涼,露倚闌干俯渺茫。一碧無痕天在水,雙明滯濕月浮霜。釣竿未拂蘆花白,客路重來橘陣黄。明日吴王臺上望,北風應笑鬢毛蒼。"詩風近似,大體可信。  相似文献   

15.
<正>《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下簡稱《漢表》)敍上古官制,"《易》敍宓羲、神農、黃帝作教化民,而《傳》述其官,以爲宓羲龍師名官,神農火師火名,黃帝雲師雲名,少昊鳥師鳥名",提到伏羲、神農、黃帝、少昊分別以龍、火、雲、鳥作爲官名。據顏師古注,此段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答魯大夫叔孫昭子語:"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  相似文献   

16.
張琪 《中华文史论丛》2023,(3):185-224+395
宋代《(寶慶)續修宜春志》的部分内容保留於明清袁州方志中。其流傳線索有二,一是嚴嵩編《(嘉靖)袁州府志》時對文淵閣“嘉定志”的利用,二是嘉慶、道光年間,袁錫光從《永樂大典》抄出“嘉定間《袁州志》”,成爲編修《(道光)宜春縣志》、《(道光)萍鄉縣志》、《(道光)萬載縣志》的材料。這兩種“嘉定志”實際上都是《(寶慶)續修宜春志》。李榮陛《厚岡文集》對《大典》中的《宜春志》也有所引用,但與袁抄本並不存在傳抄關係。明清袁志中源出宋志的唐宋詩文,可補《全唐詩》、《全宋文》、《全宋詩》之闕,並有助於進一步推考《全唐文》篇目來源。  相似文献   

17.
《全宋詩》中收入了大量的僧人及其詩歌作品,無論從詩僧人數還是詩歌數量上都超過了前代。它爲我們提供了豐富詳實的宋僧研究資料和線索,是了解宋代詩僧況,研究宋代詩僧、詩歌以及整個宋代文學,不可或缺的總集,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疏漏和失誤,如漏收、誤收、重出等。筆者在進行《全宋詩》僧詩補正工作中,就所發現的《全宋詩》所收僧詩的錯誤、疏漏之處進行了初步的歸納總結,大致分爲七類,探討其致誤的原因,以爲我們今後工作的借鑑。  相似文献   

18.
楊焄 《中华文史论丛》2021,(3):353-396+405
許文雨所撰《詩品釋》是現代最重要的《詩品》注本,後經修訂擴充爲《文論講疏》,仍以鍾嶸的文學觀貫穿終始,足見他對此書用功至深。在研究《詩品》的過程中,他既注重文獻史料的積累與開掘,也兼顧學界成果的借鑑與批判;在後續勘訂時又精益求精,補苴隙漏,使其疏釋更臻完備。爲深入抉發《詩品》的内涵意藴,他借鑑源自史部的長編考異法,採摭歷代評論,參以考辨評析;還隨時比勘詩作,融入個人研讀心得。在同行學者或致力於稽考史料,或側重於訓詁字句之際,許文雨開始自覺探求鍾嶸的撰例義理,提出"分體置品"的假設,藉以梳理詩人源流與相應品第之間的關聯,並由此對晚近以來中國古代文論的研究範式進行了檢討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正>《王梵志詩校注》、《敦煌歌辭總編匡補》是項楚先生研究敦煌文獻的兩部力作。由於寫卷多有魯魚亥豕之處,導致釋讀困難。項先生用力雖多,但尚有著力未盡處。筆者不揣譾陋,檢舉幾則,以就正於項先生和各位方家。一不禁益思量小家婦,貧奇惡行迹。酒肉獨自抽,糟糠遣他喫。生活九牛挽,唱叫百夫敵。  相似文献   

20.
正然其間不能無疑。一是李戡原名飛,杜牧已言,但其并未任過西臺御史。二是詩題撰丞相,《善權寺古今文錄》卷六李飛詩前引李蠙《題善權寺石壁》詩,其序則載爲咸通八年(867)作,時李戡去世已三十年,何能復陪侍遊洞?後閱《寶刻叢編》卷一四引《集古錄目》載:"唐《遊善權寺》詩,唐義興主簿羊士諤撰,士諤門人李飛書。元和十三年刻。"羊士諤(約762—約821),有詩一卷存世,事迹詳《唐才子傳校箋》卷五。他在貞元元年(785)進士登第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