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晚清,無論是開民智的“畫報”,還是張女權的“女學”,上海都走在北京前面。不談細枝末節,就講聲名顯赫者,1884年5月8日創刊的《點石齋畫報》,還有1898年5月31日正式開學的中國女學堂(即“經正女塾”),都讓歷來高傲的北京人瞠乎其後。晚清中國,推動西學東漸的主要力量,在朝氣蓬勃的開埠城市上海,而不是暮氣沉沉的帝都北京。雖有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1898年創立),但是,談論作爲新學代表的報章、演說以及女子教育等,北京  相似文献   

2.
《二李唱和集》爲北宋李昉、李至唱和詩集,吴處厚《青箱雜記》卷一云昉"晚年與參政李公至爲唱和友,而李公詩格亦相類,今世傳《二李唱和集》是也",即指此書而言。此書爲今存宋人最早之文學總集,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史》卷二〇九《藝文志八》曾著録"二李唱和詩",後即罕傳,殆已亡佚。日本江户時期京都崇蘭館猶有宋本傳世(《經籍訪古志》卷六著録),並曾  相似文献   

3.
<正>阮元是清代學術史、教育史上勳績卓著的大家,近現代相關論著指不勝屈。在相關基礎文獻的整理方面,以《揅經室集》的版本梳理以及集外佚作的補輯工作最爲突出~①,爲相關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不過阮元著述豐富,漏檢失察者在所難免。筆者在對清代學政的研究中發現,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今存《山東學政阮芸臺示生童書目》(以下簡稱《書目》。上海圖書館亦  相似文献   

4.
錢鍾書認爲,人文科學的各個研究對象彼此繫連,交互映發,不但跨越國界,銜接時代,而且貫串着不同的學科。他批判吸收章學誠的"六經皆史"説與袁枚的"六經皆文"説,提出了"經、子、集皆心史"的觀點,顯露出"經、史、子皆文章"的學術觀念。這種打通各人文學科的治學思想,不但體現出通覽古今典籍、廣求治學材料的宏闊視野,更彰顯出融通經史子集、會通人文之學的宏大抱負。錢鍾書的治學思想和治學實踐所昭示的會通之精神、優遊之境界,對於重建"文史哲不分家"的古典人文學傳統,扭轉當今相對割裂的人文研究格局,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本文並從修辭學、文體學、敍事學、文藝心理學、中西比較文學以至文藝本源論等六個方面,舉例説明《管錐編》的跨學科文學研究實踐及其文論潛體系。  相似文献   

5.
<正>《南江札記》四卷,清邵晉涵撰。邵晉涵(1743—1796)字與桐,號二雲,浙江餘姚人,清代浙東學派的後起之秀,博聞强識,貫通經史,著《爾雅正義》、《南江文鈔》、《南江詩鈔》、《南江札記》等,在文獻學、史學、文學等領域作出卓越的貢獻。《南江札記》為邵晉涵閱讀古書時的札記,俟其卒後,邵晉涵之子邵秉華  相似文献   

6.
<正>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西南的黄家灣灘墓群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古絲綢之路從這裏穿過。2010年6—8月,南京師範大學文博系受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對黄家灣灘墓群進行了考古發掘,在編號M23的墓葬中發現了一批保存較爲完好的西晉木簡。2012年,楊國譽在《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發表《田産爭訟爰書所展示的漢晉經濟研究新視角——甘肅臨澤縣新出西晉簡册釋讀與初探》一文(以下簡稱《楊文》),公  相似文献   

7.
回顧東漢"五經通義"類文獻中的代表性文獻《白虎通義》的研究歷史和現狀,反思思想史與文獻學兩方面的研究方法,《白虎通義》的研究應回到清人研究基礎之上,進而從話語分析的角度研究經學"通義"的問題與方法。《白虎通義》文本的歷史語境和"通義"形成的話語機制可以歸納爲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漢代經學内部求同存異的話語制度;其次是禮制結構下的話語場域;最後是宇宙論框架下的數術知識構成的話語權威。  相似文献   

8.
<正>《漢書·藝文志》(下文簡稱"《漢志》")獨"詩賦略"把兩類(詩、賦)合爲一略且每種後面没有小序,所以後世學者疑說紛紜,甚至掀起有無類例的爭論。鄭樵批評劉向父子所校經傳諸子詩賦"冗雜不明",班固也"胸中元無倫類",但章學誠不僅以賦略"當日必有其義例"批駁鄭樵,還假借鄭樵之論肯定《漢志》"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功能,學界遂多認同有類例之說。陳剛《〈漢書·藝文  相似文献   

9.
<正>到本期(2010年第4期),《中華文史論叢》出版已滿一百期了。從1962年創刊起,歷經四十九年——近半個世紀數代作者與編輯的辛勤耕耘,《論叢》終於在國内以至國際學術界有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正>章學誠(1738—1801),字實齋,浙江會稽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官國子監典籍。曾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書院;並為和州永清縣與亳州编寫縣志及州志,又编寫《湖北通志》。章學誠倡"六經皆史"之論,治經治史,皆有特色。所著《文史通義》,對中國近代學術思想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關於這  相似文献   

11.
《漢書·藝文志》在《尚書》《經》二十九卷下著錄《傳》四十一篇,後世學者多以為即伏生之《尚書大傳》。黄開國說:《尚書大傳》不見於《漢書·藝文志》。但班固在《六藝略·尚書略》中,有《傳》四十一篇,緊接《經》二十九卷之俊,在《傳》四十一篇後列《歐陽章句》、《大小夏侯章句》,從這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以來陳寅恪先生的佚札陸續刊出,三聯書店《陳寅恪書信集》中的信札刊行較早,爲治現代學術史的學者所習知,卻存在一些明顯的文字錯誤。今舉二例如下:與妹書(1923)隋智者大師天台宗之祖師,其解悉檀二字,錯得可笑。(見《法華玄義》)。好在台宗乃儒家五經正義二疏之體,說佛經,與禪宗之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13.
承襲史學史上“班馬異同論”議題,從史學理論和史學實踐兩個方面,比較、闡釋《史記》、《漢書》之不同,探索造成此種歧異之内在原因,並着重緊扣文本,來梳理前漢經生大臣藉助陰陽災異以黨同伐異之原委。其議對奏疏以至敍事等各種文體,均受此種論政、攻訐理路之影響,此種影響自然也滲透到《漢書》的寫作。因而,構成發端於《易》、《書》、《春秋》學等儒家經典,主要由董仲舒濫觴,劉向推波助瀾,以至蔚爲大觀的經學家譜系和儒學新思潮,向、歆父子於此貢獻尤著,洵爲儒學史留下不可磨滅之印記。  相似文献   

14.
周密詞集可分成《蘋洲漁笛譜》與《草窗詞》兩大版本系統。《草窗詞》亦存在兩種版本系統,此以鮑廷博嘉慶年間刊刻《草窗詞》爲界,之前皆爲鈔本,淵源相同,與鮑刻無涉;之後多爲刻本,均宗鮑刻。此外尚有《弁陽老人詞》一種特爲獨出。將現存周密詞集對校後可知,《蘋洲漁笛譜》爲周密宋末手定,《草窗詞》以《蘋洲漁笛譜》爲底本重新編次並補輯。鮑刻之前諸鈔本《草窗詞》更加接近原貌,而鮑刻經過了鮑廷博的大幅改動。鮑廷博的校改是清代浙西詞人詞學活動之一,從中可以看出浙西詞人慣以刻詞、改詞進行詞集文本固定的工作,以此推出他們標舉的詞學先輩,經他們改動後的文本强烈體現着浙西詞派的審美趣味與詞學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正>張鷟《朝野僉載》是一部重要的唐代筆記,其中記録的唐代前期朝野史事對於研究唐代歷史、文化、文學都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歷來受到學者重視。可惜的是,此書原本亡佚已久,傳世版本中以明陳繼儒輯《寶顔堂秘笈》普集即第四集所收六卷本(以下簡稱"寶顔堂本")較爲通行,目前學術界出版的多種點校本均以此本爲底本進行整理~①。此本之性質乃是輯本,余嘉錫在《四庫提要  相似文献   

16.
程蘇東 《中华文史论丛》2013,(1):167-204,395,396
隋代經學家劉炫自創"述議"解經體,其所作諸經《述議》曾被孔穎達選作《毛詩正義》、《春秋左氏正義》的底本,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但其書自晚唐五代亡佚後,中土學者即難睹其真顏,至20世紀中葉,乃有《孝經述議》殘卷重見於日本。本文以此殘卷爲中心,對劉炫創立"述議"體的原因、"述議"體的解經特點、劉炫的經學思想與解經風尚、《孝經述議》在中土的亡佚及其在日本的流傳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探討,並對《孝經述議》殘卷中大量引文的輯佚、校勘價值進行了初步的列舉。  相似文献   

17.
<正>1963年長安縣文化館在該縣秦渡地區北張村徵集到一枚銀鋌,《文物》1964年第6期刊登報道,但所録銘文)錯甚多,不能卒讀。1964年夏,黄永年先生到長安縣文化館查看了原物,糾正了若干録文錯誤,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考釋。黄先生對銀鋌的來源、性質,以及宣城郡銀礦等問題進行了比較精當的討論。~(1)但銀鋌銘文關涉到的唐代課税制度、行綱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五代後蜀廣政三年(940),衛尉少卿趙崇祚編訂《花間集》十卷,收録以温庭筠爲首的十八家詞人五百首詞作,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花間集》在承繼中晚唐詞的題材内容的基礎上,又於詩藝技巧方面細鏤精雕,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花間詞派",對嗣後宋詞創作影響深廣。武德軍節度判官歐陽炯應崇祚之邀爲集作序,闡明其編纂緣起和選詞宗旨,揭櫫了  相似文献   

19.
史華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1938年畢業于哈佛大學羅曼語言文學系,曾任過中學教師,教過法語,后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獲得碩士。因為語言方面有天賦,二戰中被美軍派去學習日語,協助情報部門破譯日軍密碼。由于這個機缘,史華慈開始接觸東亞問題。戰后,史華慈回到哈佛大學,正式加入東亞研究,從這時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大學文學院圖書館所藏眾多古籍之中,不少原為著名藏書家、學者的稀見舊物,上有收藏者的題跋校語。現粹編其未見披露且較為完整的部分,显擇要撰寫釋文。一《水經注》四十卷,題漢桑欽撰,後魏酈道元注,清乾隆黄晟刊本,汪辟疆批並跋是本為汪辟疆先生贈書。凡十册,每半葉十一行,行大字二十一字,小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