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文物的科技保护运用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 ,是文物管理的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制定或执行文物保护技术方针、政策 ,确定文物保护科技发展方向 ,制定文物保护科技发展规划与计划 ,审定文物保护科研项目并组织实施 ,组织文物保护科技培训及情报交流 ,开展国内外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我国有保护文物的悠久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传统保护技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保护文物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修复已残坏的文物 ,保护有可能缓慢损坏的文物 ,使它们在一定的条件免遭自然损坏 ,或延缓损坏的时间 ,延长其“…  相似文献   

2.
1949~1966年是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初步创立和发展时期。建国初期,针对大量文物流失和遭到破坏的局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起了文物保护的正常秩序;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为有效解决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文物保护政策开始向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但50年代后期文物保护被烙上了大跃进的痕迹。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60年代初期经过调整重新走上正轨,这一时期出台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为有效地保护文物确立了政策依据和法规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文物保护政策的完善以及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取得巨大成绩。但由于理念、管理、专业技术以及执法等方面的相对不适应,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相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政策,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目前文物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条文,提高文物保护政策执行的效度;完善文物管理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专业技能;需要加大对一些违法违规破坏文物行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5.
保护规划是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经过多年实践,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为一种以文物保护为主要目的,以空间控制为主要手段,以文物综合利用展示为主要途径,致力于实现文物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专项规划,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正在被行业所接受。然而,现阶段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仍然存在着对文物特性考虑不足,对现实发展回应不足,对实际工作指导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提升法律地位,完善规划体系,重视规划执行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工程是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探索文物保护工程如何与改善民生有效结合,使民众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对于实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民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文化遗产保护应该依靠群众,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惠及民众.  相似文献   

7.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采集、保存、展览和传播,有效提高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和效率。文章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结合的优势以及结合的原则,重点讨论了文物保护中的关键数字化技术,包括三维扫描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涵盖了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建模、保存与修复、展览与传播、交互与教育等方面,以期推动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生产建设与文物保护是一对矛盾,国家的政策是"有利于文物保护,有利于生产建设"的两利方针。但在贯彻、执行中确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产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逐步加强,这对矛盾更显得突出。本文以《文物保护法》为依据,仅就这方面问题,进行简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9.
对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理性思考唐云俊编者按“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是我国现阶段文物工作的总方针。为了配合这一方针的宣传和执行,本刊从本期起开辟《文物保护与抢救》栏目,从政法、治保、文物、考古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文物保护与抢救工作进行总...  相似文献   

10.
陈曦 《南方文物》2012,(4):188-189
一、研究背景本世纪初,保护规划伴随大遗址"整体保护"思想应运而生,2007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出台,保护规划成为迄今为止支撑大遗址规划的唯一技术文件。保护规划在过去10余年间进行了大量实践并在大遗址保护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然而目前作为中国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马志达 《丝绸之路》2011,(14):116-118
研究保护、修复纺织品文物的方法对于妥善保护我国丰富的纺织品文物资源、更好地研究我国纺织和丝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本文主要结合国外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发展及现状,对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各个环节与技术进行概括性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经过6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在不同时期与当时通行的文物保护理念结合,指导文物保护实践。尤其2003年《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在之后十余年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恰逢文物事业蓬勃发展,文物保护工程数量及范围、文物保护理念、参与人员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实践中在文物保护工程类型分类、人员资格管理、招投标机制等环节也遇到一些问题,对保护工程的施工效果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在文化遗产保护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和文物保护实践现存问题,亟需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实践经验,从文物保护项目专业类型、制度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人员资格管理、设计施工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受《文物保护法》保护,在其范围内进行生产、生活和建设活动,均应依法报批许可。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是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和利用,将依法管理落到实处的主要抓手。当前我国实行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统一管理,即多规合一,管理“一张图”。2020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统一全国用地用海分类,给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用地分类提供了顶层指导。然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用地,地下不可知因素较多,规划范围内用地性质很难确定,对于所在地生产、生活、建设的影响,不可预知性较大。本文拟在国土空间管理规范性文件指导下,结合文物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用地用海分类进行探讨,将文物保护规划用地用海分类与国土空间分类相衔接,以助于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4.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开始成立机构,培养人才,切实加强地上与地下等各类文物的保护工作。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各省、市也先后公布了第一批省级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几年的保护工作经验证明,文物保护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搞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从国际到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从原则、方法、思路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要开展遗产利用工作。就我国而言,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加强基层文物保护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保护国家级文物古建筑对于我国有着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本文对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防雷技术进行探讨,以古建筑如何实施防雷保护为基础,使防雷装置与古建筑外观能够保持协调,针对防雷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防雷技术的实际应用,保护我国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7.
大遗址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已经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遗址受到了巨大冲击。要保护好大遗址,必须首先确立抢救第一的思想,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依靠多学科专家的有效合作;还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令,坚持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确立可持续的科学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制定的完成并不代表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它需要政策执行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实现政策目的。好的政策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执行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否则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执法,危害了公众利益,导致公众要求对执法行为进行规范的呼声日高。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南京城管执法案例,对相关政策执行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14日至16日,“全国第十二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研讨会主题是考古与文物保护中的科技问题,主要涉及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古代墓葬壁画保护、彩绘陶器保护、砖石质文物保护、现代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应用、文物保护与修复等。陕西考古研究院杨军昌介绍了他们近年来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了国内壁画的现场搬迁和保护;陕西师范大学李玉虎介绍了汶川地震中老照片、电影胶片划痕修复研究工作;中国科学大学技术龚德才介绍了“古代纺织品碳化分析”等。另外,进行了“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壁画保护”、“纺织品/纸质/漆器保护”“金属保护”、“石质文物保护/彩绘颜料研究”五个专题的研讨。与会者就目前国内外保护研究的发展趋势、各类文物保护新方法、新材料以及目前中国文物保护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这是我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行政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规定了一切组织和公民在文物保护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权利义务和违法时应承担的责任。它是保护和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措施。《文物保护法》继承了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对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原则和办法,体现了我国文物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保护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陆续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指示、条例、办法和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1961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这个《条例》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十多年来我国文物工作的经验,把这一时期公布的一些文物政策和法规加以系统化,形成了更加完整、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文物行政法规。《条例》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文物工作逐步纳入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