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俊明 《沧桑》2008,(6):83-85
刑部从隋唐开始设置后,一直是封建社会中法制制度的核心。进入近代后产生了许多弊端,有许多人提出对刑部加以改革。在清末新政中,将刑部改为法部是一项重要内容,是晚清政府对中央行政体制进行的重大调整之一,也是晚清官制改革中的一件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
晚清政治的变革对新史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和政治启蒙的需要唤起了史学革命,以民主为指向的政治文化为新史学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政治改革不仅为新史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的中外条约关系具有畸形法律性质,除了占主导地位的不平等属性之外,还附带某些平等属性的内容。其中整体性平等条约,分为综合性和具体事项两大类别,均在强权政治的大背景下昙花一现。各不平等条约中又有着平等性质的条款,在权利义务的约定方面,或给对方规定相应义务以维护中国的利益,或作对等规定予以中方某种权利。还有符合近代国家关系及其交往规则的条款,或承诺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或对国家间的交往方式和规则作了规定。另有司法互助、海难救助、中立性质等方面的条款。这些内容居于附属地位,未能改变不平等条约关系的本质属性,但反映了中外关系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与晚清学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0 7年至 190 9年张之洞以军机大臣管理学部 ,直接负责清末兴学国策的制定与实行。在他的主持下 ,学部于积极推动普通和实业教育的同时 ,提倡保存国粹 ,继续奖励学堂出身 ,办事方针出现从锐进而缓行、由创新而复古的变化。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见湖北与直隶的门户立异和人脉渊源 ,对中央教育行政的决策乃至近代教育发展的进程与样态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州县行政在官员任用考核、机构设置、财政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病 ,表现出欠缺合理化的前近代性质。晚清时期 ,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对此提出改革意见 ,并在“新政”和“预备立宪”过程中得到清政府采纳。这种改革思潮与实践 ,对中国县行政的近代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与晚清厘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嵩焘首倡开办湖南通省厘捐,并推广湖南经验,先后在山东、江浙、广东等地整顿厘务,以裕军饷。1864年,他强烈反对停厘撤卡,平息了沸沸扬扬的罢厘之议。使英期间,他坚决主张停废各省厘捐,仿行西方税法。可见,郭嵩焘在晚清厘金兴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海关洋税被视为经制外的新增税项,晚清政府开始有意将其纳入经制管理的轨道,但未能实行。在财权下移的背景下,洋税的“尽收尽解”使关税收支确数成为一个“未知领域”,中央不得其详。分成扣款促成外籍税务司全面介入中国关税的征收,在关权受损的同时,也使清廷得以“以税司之报告,核监督之账目”,基本解决了关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按税课之盈绌,坐扣经费之多寡”的经费提取原则,在将海关经费纳入正式经费系列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关税分配过程中存在的“激励不兼容”状况。晚清政府的汲取政策,特别是清末的财政摊派,导致分成制的破坏。分成制的运作显示了晚清中央政府企图加强财政集权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从军是晚清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独特历史现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士绅典军、学生投笔从戎,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这在近代以前的社会中是不多见的,以知识分子从军为透视点可以窥见晚清社会变迁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在工商、军事、外交上向西方的求援,固然无法挽救清朝于将倾,但路径是明智的,这在中国长期封建统治的“道统”中,是迟来的觉悟。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刘魁 《安徽史学》2013,(3):5-16
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和使用无确定限度的特点。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出发,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绪末年,在州县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的背景下,州县公费改革再起;而随着清理财政的推行,宣统年间又循着"化私为公"的路径,开始了大规模的州县公费改革。但由于这一改革直接关乎各省财政利益,所以各地办法不一,实施力度有别,改革在实践中并没有实现"公私分离"、"财政统一"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花玲 《沧桑》2009,(4):13-14,33
城镇是区域的核心,而区域则是城镇的基础,城镇的盛衰与其区域社会背景和历史状况休戚相关。淮安河下镇从明代到清代中叶盛极一时,然而晚清以来逐渐趋于式微。本文试从晚清以来河、漕、盐三大政策的骤变来探析晚清淮安河下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并期望对今天河下之地的振兴与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是岭南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粤人精英在历史舞台上活动十分活跃,表现十分突出,有不少走在时代前列的全国闻名的重要历史人物。值得一提的一个现象是这一时期的粤人历史名人在某些领域中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的,例如在思想领域中的主张维新变革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买卖阶层、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家,在政治领域中的外交家,而且为粤人历史人物在下一历史时期即民国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无业游民与政府救助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清时期无业游民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政府改变了传统制度下单纯的、临时性的救济政策,采取了复合型的、长远性的教养兼施的救助行为,解决了一部分无业游民的再就业问题,并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培养了一批手工艺人才,推动了城乡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保存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官至从一品的晚清提督罗大春将军,是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和在台北开发史上立下卓越功勋的人物。但是,由于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将领,多年来,既没人深入研究他,也很少宣传他。因此,他的事迹几乎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现在该抹去这些烟尘了。  相似文献   

16.
晚清华北村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村”是乡村中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在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历史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主要依据方志等地方文献以及西方人士在华旅行的记述,探讨晚清时期(19世纪后半叶)华北地区,主要是直隶省村落的外部形态,认为:北方村落规模多为中小村落,百户以上大村不占多数;为安全需要,若干村落环筑土墙或设立“庄门”;为农事、生活及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很多村落在村内、村外掘井、立庙。本文还描述了村落的街巷、房舍结构和道路交通情况,并摹录了一些显示当时村落形态的村图。  相似文献   

17.
一、广西第一次司法官考试背景 晚清司法官考试是适应近代司法改革之要求,推行司法独立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司法改革是在庚子变乱之后,清政府面临空前严重的统治危机而采取的应变措施,试图通过司法改革收回治外法权。为此,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日清政府发布改革官制上谕,将刑部改为法部,专职司法行政,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司司法审判,与大理院相配套的要在全国设置各级审判厅。从1906年到1909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1907年)、《法院编制法》(1907年)和《筹备各省省城及商埠等处各级审判厅》(1909年)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缓解财政危机和推进币制改革,清政府开始兴办新式银行,组建了户部银行,后改组为大清银行,尝试构建中央银行体系。就制度而言,户部(大清)银行以章则明定拥有发行货币、监管市场、经理国库等职能,已初见央行模型。从实践来看,户部(大清)银行在巩固纸币信用、缓解金融危机、调和全国汇兑等方面,亦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过程糅杂中西,既有对当时欧美央行制度的借鉴与深化,更是对中国传统经验的利用和改进。若从现代中央银行的理论去审视,这些举措多有不成熟之处。但若对比同时期其他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探索历程,不难发现,这些举措仍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中国早期中央银行体制,而且基于中国社会的主动实践,参与了世界央行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陈正贤 《文史春秋》2014,(12):27-31
清王朝被推翻后,留下了一大批旧臣遗老。这些旧臣遗老,一部分投靠民国另谋出路.一部分逍遥津沪充当“寓公”,但也有少数几个,身在民国,心却始终生活在满清时代,日夜思谋着恢复旧朝故业,恋旧朝故主,继续扮演大清“忠臣”角色,梁鼎芬,便是其中最为奇特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留学政策是晚清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随着中德贸易和外交往来的开始,以及中国人对德国认识的逐步加深,清政府开始陆续向德国派遣留学生。1876-1911年的中国留德学生构成了这个时期中国留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德学生主要来自湖北和江浙,他们在德国的学习以军事训练为主,但后来逐渐转向法律和自然科学等科目。留学生的管理对清政府来说是个难题。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中德双方都在努力探索解决方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