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灵永寺,位于百花湖西南岸,始建于明初,清咸丰八年重修。灵永寺前眺百花湖,背靠云归山(大青山),湖光山色,美景如画。寺内有记述建文帝避难于此间的残碑。近年来,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畔的灵永寺,因传说是建文帝避难之处而广受关注。灵永寺,位于百花湖西南岸三屯村中十村民组,距贵阳市中心22公里、观山  相似文献   

2.
正最后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先不要下结论建文帝是否到过贵州。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要去解开建文帝传说这个谜。寻找建文帝在百花湖乡的遗踪并形成调研报告,观山湖区区委宣传部给我们的时间是3个月。提供的材料非常有限,主要就是百花湖畔的灵永寺几年前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建文帝在此避难。另外是贵州布依族作家弋良  相似文献   

3.
灵永寺,位于清镇市百花湖乡三屯村中十组,距清镇市城区12公里,离百花湖乡政府驻地约4公里。百花湖一带山清水秀,被人们美誉为“小桂林”。湖北岸山峦起伏,似婉蜒翻滚的巨龙,从云归山腾云而下,戏饮百花湖的绿水清波。巨龙俯首之处,林木葱郁,青瓦炊烟,有一个宁静祥和的小山村——“中十”村落后的半山、茂密的森林中半露出青瓦高檐,那便是灵永寺所在。寺宇始建于明初,初不叫灵永寺,名曰“墨石”。康熙癸亥(1683)年间,复修扩建,增右面厢房2间。之后,百余年失修,日渐破败。乙亥年春(嘉庆二十年1815),中十众姓捐金再次修复,并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  相似文献   

4.
金颖 《贵阳文史》2009,(2):67-67
灵永寺,位于清镇市百花湖乡三屯村中十组百花湖畔,距清镇市城区12公里,离百花湖乡政府驻地约4公里。百花湖一带山清水秀,被人们美誉为“小桂林”。湖北岸山峦起伏,似婉蜒翻滚的巨龙,从云归山腾云而下,戏饮百花湖的绿水清波。灵永寺始建于明初,占地200平方米,有正  相似文献   

5.
正在历史上,灵永寺周边有不少寺庙,主要有水月山寺、玉皇阁、武显庙,中九有一个大庙,还有一个尼姑庵。水月山寺遗址和老鹰岩屯堡遗址据中十村70岁老人黄志介绍,在历史上,灵永寺周边有不少寺庙,主要有水月山寺、玉皇阁、武显庙,中九有一个大庙,还有一个尼姑庵。他说,建文帝来的时候,就住在玉皇阁。更远一点的地方,花桥有祖师殿,云归山有大庙,姜家堡有观音洞,九龙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0,(5)
正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老县城城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以及东西两侧禅房和配殿。原有钟楼和鼓楼已被毁,只剩"大明正德九年广昌县阁院寺钟楼"碑记。文殊殿前有两座石碑和两座陀罗尼经幢,石碑上分别是明嘉靖元年(1522)"广昌县阁院寺重修安禅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阁院寺并金粧施材善人……"。两座陀罗尼经幢分别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和辽应历十六年(966)。(1)在东侧厢房旁,悬挂一口  相似文献   

7.
索穷 《中国西藏》2010,(4):44-47
谐拉康寺为世人所知,主要是由于那里有一块著名的石碑,古籍记载当时的文字“字体如狮子扑天和珍珠宝串”,历经千年风雨,这石碑在西藏历史和藏文发展演进史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云冈石窟早在北魏开创之际并无“云冈”之称,而是以“武州山石窟寺”(也作“武周山”)之名而出现的。“灵岩”、“云冈”之称约始自明嘉靖时。①据道宣所撰《广弘明集》中记载:“……谷深三十里,东为僧寺,名曰灵岩。西头尼寺,各凿石为龛容千人。”由此可知,唐代云冈石窟被称作“灵岩”的同时,还有一处“尼寺”存在于“灵岩”之西。从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得知,北魏时云冈石窟也有一处比丘尼居  相似文献   

9.
正观山湖区政府将以灵永寺为中心,开发明建文帝佛教遗址文化公园,人文历史将融入自然山水,重现600年前的黔中秀美山河。百花湖青山环抱、碧波荡漾、环境幽美、风景宜人。优良的水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物多样性构成百花湖主要的生态资源优势。如今,生态景观资源加上建文帝佛教文化资源,当地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如锦上添花。观山湖区政府将以灵永寺为中心,开发明建文帝佛教遗址文化公园,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10.
兴龙寺位于甘肃省庄浪县通化镇中庄村,石窟始凿于明代、延续至民国,是一座以佛教为主的石窟寺。经考古调查发现有石窟8座,石龛2处,石窟造像16尊,壁画20平方米,残石造像3尊,石碑6通。在5号窟西壁上发现明代正德三年“兴龙寺”石刻题记。兴龙寺石窟所处位置在古丝绸之路鸡头道东段安化峡西口,是古丝绸之路要冲。  相似文献   

11.
嘎琼石碑作为吐蕃时期13通石碑之一,记载了历代赞普崇佛建寺的功绩与赤德松赞时期扶持和保护佛教的政策内容,属于兴佛证盟石碑。基于嘎琼石碑的考古调查历程与文献记载、学术史回顾,补充两点内容:第一,1993年考古调查报告中未被公布的重要出土信息,如琉璃瓦、棋格状图案的青砖以及刻有藏文“廓莫然拉”(go rmo ram la)字样的砖块,可知嘎琼拉康寺庙建筑不仅大量使用汉地青砖、烧砖、琉璃瓦等,还出现在砖块上刻字凿图的现象。第二,对碑文中的寺名“skar cung”与文字厘定后的“skar chung”,以及错讹写法“dkar chung”在不同史料中的记载流变和当代学术文章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考察,得出其流变路径:原始碑文记载为“skar cung”;12世纪后受文字厘定影响,写为“skar chung”;13世纪时,部分史书开始错讹记载为“dkar chung”;此后以讹传讹,被16—17世纪的史家沿用。  相似文献   

12.
“绝价”考     
四川广元市皇泽寺吕祖阁出土五代后蜀时期广政二十二年石碑《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则天圣后新殿并买置常住庄田集用家具一物已上等具列如后:一今特使钱壹佰伍贯伍拾省除并别支绢贰匹绝价于则天坝白沙里百姓高师全张景。”  相似文献   

13.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安拉的场所),也有称它为“白屯拉”(意为安拉的宅第)的。在中国历史上,它曾有“清净寺”、“清修寺”、“净觉寺”、“法明寺”、“真教寺”及“回教礼拜堂”等多种称谓。自明朝中叶以后,“清真寺”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4.
婚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婚嫁是婚姻缔结的第一步。在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婚嫁的时间节点虽然很少有明文规定,但在一些时期也出现了政府令和地方规定形式的婚嫁时间、年龄要求。在剑阁县发现两块明确规定了男女结婚年龄的石碑。文章以这两座石碑为例,对明代“禁早婚”制度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唐朝时期中国波斯友好往来的见证郝贵远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在今陕西西安出土一块石碑,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称景教于唐太宗年间传入中国,很快便"法流十道","寺满百城"。此碑出土后,引起当时在华耶稣会士和中国天主教信徒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7,(2)
<正>一问题的提出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中出土了极其丰富的物品,其种类与地宫中一通名为《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以下简称《衣物帐碑》)的石碑内容可以相互印证~([1])。在此碑文记载的众多名物当中,有“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的记述~([2]),长期以来,有关这六枚“随求”的记载,引起了众多学者关注。有研究者认为它是指地宫中出土的两颗水晶珠,其象征意义为古代的“随侯之球”,并  相似文献   

17.
<正>尊胜寺位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西南50千米处的虒阳岭南坡,为五台山南门道上的巨刹。这里距五台县城20千米,历史上曾经是去往台怀镇的主要通道,故有“五峰咽喉”“台山门户”之称。尊胜寺创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石碑记载:“始创寺曰翠岩山院。”唐仪凤元年(676年),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前去朝台,曾路经此寺。唐嗣圣元年(684年),  相似文献   

18.
寺的起源     
《文史博览》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19.
凌悦 《南京史志》2013,(11):20-20
阳春三月,正是樱花烂漫的时期,自从几天前无意看到一组“樱花雨”的照片,我便心心念念着鸡呜寺的樱花。那里的山樱盛开时也如这般美丽吧,心中这样想着,便再次踏上鸡呜寺的古道。  相似文献   

20.
寺的起源     
《湖南文史》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