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月僧先生是在1992年3月13日与世长辞的,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2.
猴年春节后不久的一个下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康生来到省政协民主党派宿舍楼,看望已故涂月僧先生的遗孀陈宜蕙女士和他们的子女,亲切地握着陈女士的手说:“我是册亨人,作为家乡人来看望您老人家和您的家人。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3.
蒋深,湖南省长沙人,字树存,号绣谷,又号苏斋,清代康熙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出任贵州省余庆县知事和思州府知府等职。曾编纂《余庆县志》、《思州府志》。蒋深提倡移风易俗,在改革思州府境内的少数民族婚烟习俗方面,取得了“苗俗渐易”的成绩。思州(今岑巩)府所属各地,在清代以前侗族占绝大部分,曾有“思州府之硐苗”,  相似文献   

4.
剑州白塔     
据《剑阁县续志》和塔南侧《鹤鸣山新建白塔记》碑记载:剑州白塔始建于乾隆庚寅年(1770年)年,因战乱影响,时建时停,终于在乾隆丁酉年(1777年)竣工。历时七年,艰难曲折。 剑州白塔巍峨耸立在剑阁县城东南0.5公里的鹤鸣山上,俯瞰山脚蜿蜒东去的闻溪河,与南侧山腰的著名的唐代摩崖道教造像,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颜真卿书  相似文献   

5.
卧佛沟在安岳县城北面八十里处,该地方属安岳县通贤区八庙乡管辖。(图一)据该地81窟中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卧佛院主僧法宗所立的碑载,卧佛沟的古地名叫“光通里”,在宋代隶属“剑南梓州路普州安岳县广德乡”。卧佛沟的地势成凵形状,南北两坡对峙,沟底部大约宽一百米,沟长八百米左右,沟东头靠近流往遂宁的通贤河。这里大规模的唐代摩岩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经,长期以来,不为世人所知。安岳县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封建时代,百姓颂扬官吏德政,多采用刻石立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或去思碑。据考,这种德政碑,不少是乡绅名士借百姓之名,行谄谀之实。唐代名相宋景曾辞绝吏民给他立碑。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宋景由广州都督擢任宰相,广州吏民要给他立遗爱碑。持正守法的宋景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  相似文献   

7.
思州在历史上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开发较早地区之一。思州田氏是贵州史上的著名大姓,史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之称。据《思州府治·古迹》卷一载:思州“乃由秦汉以至唐宋,历千五百余年迄于元季,田氏犹得据而有之”。说明田氏在思州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如按《黔南田氏宗谱》、《田氏雁门堂记》、《黔中思郡田氏谱牒》等所载,自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革罢止,统辖“川东半壁,湖南一隅,夜郎全幅”,世袭传“二十六世,历九朝,六十九主,年逾八百二十一载”计算,迄今也有一千三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隋朝年间,禅宗三祖僧粲继承了二祖慧可的衣钵,广施法雨,普度众生。一天,有位年少僧人前来拜见。少年僧人问:“何者为佛?”僧粲答:“大日如来,六丈金身。”少年僧人问:“如来今在何处?”僧粲答:“天竺灵鹫山。”少年僧人满眼迷茫:“愿师傅指路,怎么去灵鹫山拜谒?”僧粲微笑,伸出食指和中指点了点自己的心,又点了点窗外的山峦说:“佛在此山不远求,花开灵台,明心明性。”  相似文献   

9.
"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2004年7月发现于甘肃省宁县,碑身仅存上半部.残高1.35、宽1.1、厚0.37米.碑四面均刻有文字,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北魏正始元年(504),持节、督豳州诸军事、冠军将军、豳州刺史山累为孝文帝建寺立碑之事的题记,以及豳州地方官吏的题名,分布于碑阳、碑阴下部和碑两侧;二是碑阴上部隋开皇六年(586)的一个造像题记及佛社成员的题名.此碑吴荭等人有文章介绍其基本情况,另附有碑身局部照片、碑阳和碑阴拓片、录文等内容,并对碑中内容做了分析[1].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博物馆张英先生1994年底去景德镇,在龙珠阁展出的藏品中,见到一件青花瓷碗带有八思巴字款,作了临摹,归后将一个副本惠我。他曾以之同八思巴字元碑比对过,认为此款右下字与左上字,对应的是汉字的“正”和“年”,提出全款当为“至正年制”的想法,希望我能对此加以考察。现将我的研习结果简记如下,以便同读者交流意见并祈指正。汉字是读音有四声之别的文字,八思巴字是元至元六年(1269年)正式颁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书丹人“僧安道壹”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山东平阴二洪顶、云翠山、翠屏山发现的北朝摩崖刻经,与久负盛名的邹城(原邹县)四山(尖山、铁山、冈山、葛山)摩崖刻经基本上出自同一个书丹人“僧安道壹”之手。由于这些刻经在书法史和佛教史上所具有的意义,“僧安道壹”其人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但这个人物在史传中缺乏记载,所有资料都来自刻经的题记。而到目前为止,对这些题记的理解还很不充分,不仅对地名“东岭”的定位存在着较大出入,就连对“僧安道壹”的名字也都存在着误读。特此,笔者提出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万年寺前“第一山”碑,其书笔力圆润、雄健、清新、流畅,近年已成名山胜迹为人瞩目。万年寺“第一山”碑通高2.53米,宽0.95米,左角残缺,损年号,余皆完整。碑面镌刻“第一山”三字,字径约0.66米,署名米芾书。(附图)今有不少游人据书家生卒年代误为米芾亲笔书刻之宋碑。其实,碑面前后题记自有说明,现将志文钞录于后,以供雅赏者自断,志文云: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重新发现于唐县的“古唐侯国”碑为一方异代一体碑,其一面为康熙年的“禁革陋规”碑,另一面为光绪年的“古唐侯国”碑。本文对此碑两面碑文的作者、刻制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意义作了综合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14.
舍利塔位于四川省邛崃县城西一百余里,高何乡高兴场东,镇西山台地上的石塔寺内。寺原名大悲寺,因有此石塔之故,遂称之为石塔寺。据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碑记上记载说,寺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现存建筑经历代重修,已非原状,唯石塔依然屹立,仍为宋代原物。 关于塔的修建经过,现存寺中一通清咸丰三年重刊明正统年间(1436 1449年)僧荣昌培修记事碑记,记载甚详。碑上说:“幸值宋之乾道戊子,有僧安静方游而来,驻锡于山,……会众而言曰,此处可建宝塔”,至“乾道五年……圣批,朕闻佛塔、佛教助国化产,准奏。九月初一日,  相似文献   

15.
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又名定觉寺碑,后人简称“宋君碑”,亦称“隋碑”,是南宫市现存最早的青石质碑刻,也是我国年代较早的碑刻之一。“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定觉寺住持女僧大庵(人称美尼姑)为感念南宫令宋景于...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33年3月到河南登封县任县长的。记得是1936年9月的一天,接到河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王泽民的电话,叫我速去洛阳有要事面谈。等我赶到,王泽民对我说:“蒋委员长为了避免五十(虚岁)寿辰在南京的庆祝场面过于扩大,决定移至洛阳缩小范围简单举行(实际是为了筹划进剿陕北红军),并将去登封游览中岳嵩山、少林寺等名胜古迹,你要早做  相似文献   

17.
元朝思州治所龙泉坪,在近几年出版的有关文章中,大都注明今凤冈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的《贵州史专题考》(修增本)写道:“元至元十四年,思州夷长田景贤以地降,置新军万户府。随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授田景贤安抚使,自务川县徙治龙泉坪。后司治毁于火,又徙都坪清江域。……龙泉坪,今凤冈”(219~220页)。《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在第二章元代的建置,第三节思州、思南二宣慰司中纪叙:“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思州土酋田景贤归附元朝,置思州安抚司,设治于水德江(今德江县),隶湖广行省。后迁司治于龙泉坪(今凤冈县),不久因司署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九七八年四月,河北省乐亭县城南蔡庄乡独幽城刘庄村农民在村西北50米处取土时,发现一辽代塔基,在地宫内发现有陶碑四通,辽代典型四门式陶塔五座,陶函一个,内有银棺,银盒及骨灰等,陶函前摆两件白瓷净瓶和两件白瓷盂,陶函上压一面葵花形铜镜,其中四通陶碑的碑额文字相同,正面为:“平州马县南千金千人邑同建无垢静光佛舍利塔”,背面为“大契丹国昭孝皇帝重熙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记”(照1)。  相似文献   

19.
利根(1609—?),是明清之际贵州一位有名的高僧。陈垣先生曾说:“明季黔僧,多非黔籍。黔籍之有高僧,自利根始。”(《明季滇黔佛教考》286页)他的事迹是值得一述的,尤其是他对《径山藏》刊  相似文献   

20.
相聚荤蔬杯酒欢,乘兴挥洒笔走龙。字悬劲挺如山岳,仰见先生高德容。凌波楼听雨打窗,悠悠不绝声韵长,化作诗情万斛珠,冲决奔涌到乌江。小园三月杯酒酽,难见苍颜一笑温。往事历历如春草,浮云渺渺去无痕。君约仙游我当送,践言营盘瞻遗容。犹记三月邀相聚,凤凰山上梦魂通。注:①先生书房名“凌波楼”。②先生赠诗,有句:小园三月拟延宾”。③先生健时对我言:仙逝,毋忘送我。”思之,怅然。④先生葬于筑城凤凰山。忆王萼华老先生@王正山$贵阳第十七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