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若水 《丝绸之路》2013,(17):68-69
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湘湖北部有一处近年来出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曾经是2001年全国考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历史年代早于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和良渚两个人类文化遗址。它的发掘把钱塘江三角洲人类活动的年代又向前推进了1000年。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又一大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2.
彭适凡 《南方文物》2004,7(4):19-27
我们江西这块土地上,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是否也经历过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再到新石器时代等历史发展阶段?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这些问题都无言以答。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物考古工作的开展.至今已调查发现和发掘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2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3处、中石器时代遗址2处(T1—1),  相似文献   

3.
<正>宾县古城遗址30处,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有2处,青铜器时期有1处,两汉时期的有1处,辽金时期的有6处,金代遗址有17处。此外,还有民国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物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包括其他遗址)象璀璨的明珠撒播在辽阔的宾县大地上,折射出古代灿烂文明的夺目光辉。早在4千年前,宾县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原新立乡庆华村境内的庆华古城,古城为夯土  相似文献   

4.
迄至目前,金沙江中游地区经过正式发掘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存约有两处:继云南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后,便是西昌礼州新石器时代遗址了。  相似文献   

5.
本报讯原是一片水乡泽国的我市东西湖区,在远古时期有无人类的活动?这个区文物普查培训班最近在这里首次发现两处古文化遗址,填补了史籍记载的空白。这两处遗址分别位于柏泉农场的钥匙墩和园林大队的余家咀,面积各约有六千五百和一万平方米,散布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代的大量红烧土块、陶片和石斧、石(?)  相似文献   

6.
从现有发表的资料来看,我国发现人类用火的遗址有20多处(1见统计表)。在这20多处用火遗址中,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7处: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4处;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10处。在这些遗址内,出土有烧骨,碳屑、烧石、灰烬、朴树籽以及火烧过的石器等。在山西省城西侯度旧石器遗址和云南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烧骨和碳屑等,不少学者认为,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用火证据。但是也  相似文献   

7.
廖苏平 《南方文物》2002,(3):123-126
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物普查,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各地发现古文化遗址(包括古人类居住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矿冶遗址等)800余处,古墓葬1400余座.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一批古遗址和古墓葬,发现各种人类活动遗迹,出土有品类繁富的文物,为研究江西地方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孢粉分析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是1988年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早期遗址。同年,我们对遗址有关地层的孢粉进行了分析。下面将分析结果予以介绍,并对当时的自然环境略作探讨。一遗址自然环境及采样地层综合剖面彭头山遗址位于北纬29°40′、东经110°45′,地处澧水冲积平原——澧阳平原的低岗上。东临洞庭湖,西倚武陵山,北有涔水,南为澧水。这里虽处于亚热带北部,但平原地区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只是在丘陵和村落附近还常见到苦槠、青冈栎、樟树、冬青等树种组成的常绿阔叶林片  相似文献   

9.
王华  张弛 《考古学报》2021,(2):297-316
目 次 一 居址中的动物遗存 二 墓葬与祭祀坑中的猪下颌骨分析 三 结论 八里岗遗址位于河南邓州市区东约4公里的白庄村北,该遗址是南阳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屈家岭和石家河等文化的动物遗存,并发现少量前仰韶时期的动物骨骼.本文主要通过仰韶文化时期动物遗存和前仰韶时期动物遗存的研究,探讨这一时期的生业和葬仪等问题. 八里岗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动物遗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出土于地层、灰坑和房址中,这类遗存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性质上属于"生活垃圾",与人类的生业活动直接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仰韶时期的动物生业模式,包括人类获取动物资源的种类与方式、家猪饲养状况等.第二类集中出土于墓葬和祭祀坑中,一般认为此类遗存与人们的仪式性活动密切相关,反映了动物的社会意义或文化意义,八里岗遗址此类遗存十分丰富,墓葬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猪下颌骨,为探讨猪在仪式性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仰韶时期家猪饲养状况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板井子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之一,该遗址发现于1984年,先后进行5次发掘,发掘两个地点,发现石制品、动物化石近万件,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中期最重要的材料之一。2003年以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又先后多次在遗址周围开展旧石器专题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从而使该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总数量达到14处。这些遗址中文化遗物的埋藏部位、地层相近,可确认该区域存在一处分布密集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群,为研究泥河湾盆地内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活动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考古学次生堆积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蒙河  陈淳 《华夏考古》2001,1(2):94-1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当代考古学的目标从器物描述扩展到对人类行为的信息提炼,对考古遗址中文化堆积改造和遗址形成过程的了解,便成为田野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面。虽然,对过去社会文化和人类活动的了解取决于考古学家对遗址的仔细发掘和采样,但是发掘和采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则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因为,考古遗址从形成开始,不但受到人类活动的改造,而且在使用时和废弃后的漫长岁月里,还会被堆积后的自然和人类动力破坏得面目全非。所以,如果要科学地认识考古学文化,仔细分辨人类和自然对考古遗址的改造和扰动就必…  相似文献   

12.
哈克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相邻.自1985年发现以来,经多次发掘与研究,除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外,数以千计、种类较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探研早期人类文化特征、人与动物关系、古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1].哈克遗址出土并用于本文研究的动物骨骼,均系经人类利用或食用后废弃的遗骸,它们与人类使用破损后遗弃的其他遗物如石器、陶器、骨器等,同出土于遗址地层或遗址的灰坑之中.从大量出土的石器、骨器、陶片和动物骨骼等人类文化遗存确定,哈克遗址是一处新石器至辽、蒙元时期的人类聚落遗址,动物遗骸是人类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2010~2013年,北京大学考古队对肯尼亚31处古代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进行了调研。乌瓜纳遗址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处。本文对乌瓜纳遗址出土的299件中国瓷器进行了整理和介绍。这些瓷片包括了从南宋至清代的产品,产地涉及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福建、广东等地。从统计数据来看,元代至明早期、明代晚期是中国瓷片输入东非的高潮阶段,代表瓷器种类分别为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花瓷。从乌瓜纳遗址出土中国瓷片的个案出发,本文从政府政策、商人构成、流通环节等角度对东非输入中国瓷器的阶段性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新  付琳 《考古》2015,(4):79-87,2
喜鹊沟遗址是目前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矿遗址。从周边环境、地形地貌以及遗迹形态分析,喜鹊沟遗址是一处为配合采矿活动而存在的季节性遗址,居住者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畜牧和渔猎。这一采矿遗址的发现,为探索中原地区晚商时期铜、锡矿料的来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一、复制模型的说明 1.遗址的分类。遗址按范围的大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较小范围的村落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墓地等;二类是较大范围的城市遗址;三类是较小范围的个体建筑遗址,如房屋遗址、城门遗址、窑址等。 2.遗址与地形的关系。原始社会的人,都择较高处做为居住地。城市遗址建造在宜于活动的平地上者居多,如西安汉城、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为洞穴遗址,一类为旷野遗址。在这两类遗址中,洞穴遗址作为远古人类居址的证据是确凿而屡见不鲜的。洞穴中文化堆积的厚度及其连续性是人类占居洞穴的时间跨度的呈现,而文化堆积中的遗迹现象如居住面、灰烬以及文化遗物如石器、骨器甚至精神产品如洞穴壁画成为反映人类在洞穴内生产、生活活动的具体表征。众多的发现表明,营洞穴而居是人类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一种生存适应方式,其时间跨度贯穿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甚至较晚的历史时期。以数量而论,旧石器时代的旷野遗址或地点远远…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我国沙漠变迁研究与历史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 我国沙漠面积广大,广泛分布于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地带。在备个地带的沙漠中,都存在着许多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其中包括许多古代城市遗址:这些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和古城遗址的存在,使得历史时期沙漠变迁研究成为极有吸引力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北临西峡县,东接内乡县,南与湖北省均县和郧县毗邻,西与陕西省商南县接壤,境内群山环抱,丹江纵贯其间,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适于人类生息繁衍,境内发现多处古代文化遗址,下王岗就是其中一处有代表性的重要遗址。这个遗址位于下王岗村址北面的红石岗上,北距县城约35公里,丹江从遗址的西、北、东三面流过,形成北高南低的半岛形山  相似文献   

19.
《文博》2020,(3)
文化层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成层堆积的总称,是一种特殊的地层类型。史前时期文化层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和多样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遗址的文化层,同一遗址不同区域的文化层,有着不同的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在史前遗址文化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反映了不同的堆积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6-7
史前时期相对于人类整个历史时期而言是十分漫长的,约占迄今人类历史的95%。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的存在,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够通过史前人类遗留下来的一些国画、雕刻、遗物或遗址等,来分析和研究当时人类的活动和想法。在西安市东,有一座史前村落,那就是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房屋遗迹、圈栏、窖穴、陶窑、各类墓葬,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半坡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史前文化遗产,半坡出土陶器上的圈寨(下),对研究原始社会历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