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殷墟文化考古分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目前殷墟文化的分期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大司空村分期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在殷墟发掘和殷墟文化的研究中得到长期实践和理论分析的验证,但是,随着田野工作和研究的进展,这种分法已经囊括不了考古实践中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比较合理的殷墟文化分期应当综合现有殷墟出土陶器、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分期研究成果,建立一个新的综合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2.
安阳殷墟的考古工作迄今已78年了。在我国古代文化遗址中,它是发掘时间最长,发掘次数最多,发现的遗迹、遗物最丰富,参加考古发掘的人员最广的一个。78年来,殷墟考古的历程,反映了我国考古学从初创到发展到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溶雪 《考古》2011,(11)
《安阳殷墟徐家桥郭家庄商代墓葬——2004~2008年殷墟考古报告》是由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2011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大16开本,正文186页,彩版56版,黑白版12版,定价168元。2004年12月至2008年3月,安阳市  相似文献   

4.
5.
洹北商城是近年商代考古的一项新发现, 该城与小屯殷墟遗址地域毗邻,年代接近,它的发现无疑为解决多年来殷墟都城研究中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契机。对洹北商城与小屯殷墟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对其年代和性质又将如何阐释?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试述一点浅见,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6.
胡洪琼 《华夏考古》2012,(3):47-54,149
殷墟牛的主体是黄牛,水牛尚未家养。从甲骨文献和考古发掘可知,殷墟时期,对牛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农耕、拉车、肉食、祭祀、骨骼(包括牛肩胛骨占卜及下肢骨制作骨器等)甚至牛皮、牛筋、牛角等。如此众多的环节,使得牛在殷墟时期从饲养、使用、乃至宰杀后分配,在当时应该有相应的社会群体或组织机构专门从事这些事务。探讨殷墟时期牛的饲养、使用乃至牛在殷墟时期被赋于的神圣职能,对于了解殷墟时期的农牧业、手工业、上层阶级的精神生活等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器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对安阳殷墟原始瓷样品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并与江西吴城与浙江湖州等地出土的原始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殷墟原始瓷在化学元素组成、岩相特征上,都与南方产品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为了解商代晚期的制瓷业状况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关于殷墟为何王始都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旭 《中原文物》2002,(4):35-40
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 ,但究竟是盘庚始都还是武丁始都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分歧的焦点是殷墟有无盘庚时期的宗庙宫殿建筑、甲骨文和王陵。本文认为甲骨文在武丁之前不一定出现 ,王陵中有武丁时期的祭祀遗存 ,说明殷墟应有盘庚的王陵 ,因此不应轻易否定殷墟为盘庚始都。  相似文献   

9.
郑光 《华夏考古》2007,(3):149-152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一部优秀的考古发掘报告,又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甲骨学著作,本文从报告体例、科学性和技术水平、资料的价值、著者的研究等方面对该书进行了评价。指出该书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萧汶 《考古》2008,(12)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全彩色印刷,全书451页,定价699元。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境内由中国学术机构发起、中国学者丰持进  相似文献   

11.
谷飞 《中原文物》2002,(3):32-33
殷墟作为都城应始于武丁而非盘庚 ,早于武丁的三家庄期商文化应当从殷墟文化分期中分离出去 ,相应的殷墟青铜器分期中也不应包括郑振香、陈志达先生所划分的第一期早段和杨锡璋等先生的第一期。实无将殷墟青铜器分期独立于文化分期以外之必要 ,郑、陈先生依据文化分期所做的青铜器分期 ,相比之下更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井街酒坊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城区东南(锦江区水井街15—23号),南邻成都市内河锦江,现存面积1700余平方米。遗址内现有仍在使用的酒窖以及酿酒设备,附近有较多的现代民居。1998年8-11月、1999年3—4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四川省博物馆的协同和成都市全兴酒厂的支持下,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280平方米,获取了大量珍贵的酒类考古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商周是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有关周代的礼仪制度在古代典籍中有详细的记载,商代礼制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即已慨叹其不足徵。从考古与文献资料我们知道商周制度多有继承,本文试图在以往有关殷墟甲骨卜辞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周代礼制的相关内容,对殷卜辞中商代周祭肜祭的仪节、仪法做一次较为系统的考察。卜辞肜祭是商王室的宗庙常祭,文中尝试论证了卜辞“肜夕”、“肜日”、“肜龠”都是肜祭的相关仪节,并与周礼所载天子、诸侯的宗庙时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去探求商代礼制的有关内容。鉴于以往学者对卜辞周祭三类五种祭祀内容的限定过于狭窄,本文尝试放宽相关卜辞的范围,凡与周祭有关的资料都依内容做出归纳,并讨论其在周祭中所处的位置,以期对商代祭礼的了解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4.
一位学者曾这样谈过“废墟”: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5.
殷墟的价值     
殷墟的发现过程,早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的消息传开后,直到1908年(另说1910年),罗振玉派人细心查访,始知甲骨出土于“滨洹之小屯”。因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是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10余年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6.
明了木构建筑遗存形式与埋藏条件、发掘过程的关系,以及木桩、木柱、柱洞、柱坑的概念,才能对木构建筑遗迹作出准确的判断,辨证、灵活地运用层位学原理对木构建筑遗迹进行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17.
何毓灵  岳占伟 《考古》2012,(12):70-77,1
殷墟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3枚青铜印章,根据对印章的图案与文字进行的分析可证明殷墟传世印章的可信度,同时说明中国印章的起源至少可早到殷墟时期。早期印章的起源与陶印模有一定的关联,殷墟时期青铜印章的主要功能与青铜器铭文类似,用以标识主人的私名或氏族。  相似文献   

18.
永恒的殷墟     
中国漫长历史上年数最多的王朝,当是周朝,但周朝在平王东迁以后,经历春秋战国,国家分裂,天子的威权已名存实亡。而在周朝之前的商朝,则更长久地保持了统一局面,史书说“载祀六百”,在古代文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出来的人类头盖骨显示,早在殷商时期,即存在中原人与中亚人及欧洲人的往来.欧洲人和中亚人的到来被有的学者认为参与了中国政体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耀 《考古》2012,(3):96
《殷墟与商文化:殷墟科学发掘80周年纪念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共660页,约98万字。定价21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