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汤超 《江汉考古》2019,(2):75-80,90
秦冶铁业由官营与私营两部分组成。官营冶铁业可分为内史与少府两个体系:内史下设地方铁官,主要负责生产农具和工具,由官府分配或出借,也生产一些生活用具,由铁市官出售盈利;少府铁官主要为王室提供铁兵器等。私营冶铁业在秦统一过程中被纳入其手工业体系,促进了秦冶铁业的发展。秦统治者始终保持官营冶铁业的主导地位,对冶铁原料、劳动力、成品和废旧铁器都实行严密的管控。  相似文献   

2.
蜀地产铁的记载最早见於《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厥贡镠、铁、银、镂、砮、磐。“秦惠文王后元九年,秦灭巴蜀。张仪与张若“城成都……置盐、铁市官并长丞。”开蜀地铁器生产官营之先河。汉承秦制,继续在成都设置铁官。成都是两汉时期蜀郡主要的铁器生产基地。此外,蜀郡还临邛。临邛产铁的历史始於秦初。两汉时期,蜀郡的铁器生产具有很大的规模,其产品除供应本地需要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倾销市场,即“西南夷”地区。  相似文献   

3.
贾鑫焱 《东方收藏》2023,(12):47-49
随着铁的普及,铁农具和铁兵器开始被大量制造并使用。为更好地巩固政权,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各地分派49个铁官掌管全国冶铁业,其中在都城长安附近共设置四个铁官——郑、雍、漆和夏阳。目前有关西汉铁官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较少,难以探究西汉全部的铁官置地。而作为都城附近地区的铁官,既有全国铁官选址因素的共性,又有地区的特性,故以长安附近地区的铁官为例对其置地进行探究,以得出其选址因素。  相似文献   

4.
《考古与文物》1995年5期报导的《沂水县发现古井和古墓》遗物中,值得注意的是铁锛上铸有“济”字铭文。(图一)我在60年代研究铁农具和铁工具铭文时发现,汉代铁官标志,都是用铁官作坊所在地的地名作代表的①。在《汉书·地理志》的地名中用“济”字作郡县地名者有:济阳、济阴、济南郡三个,其中只有济南郡设有铁官,“济”字应是济南郡铁官作坊的标志,“济”锛应是济南郡铁官作坊的产品。“济”锛出在琅邪郡西部的沂水县内,说明济南郡铁官也和河南郡、南阳郡、河东郡与临淮铁官一样,也具有外售铁器产品的任务。在济南郡内,设置了…  相似文献   

5.
西汉时期的关中地区,是重要的铁的出产地。在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之前,关中地区即已存在对铁的制作及其它诸项业务进行管理的铁官。铁官是关中地区行政官僚的属官,与盐铁专卖之后属中央大司农的铁官不同。西汉初年关中地区官营及民营冶铁业的发展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大量而稳定的铁兵器供应,对西汉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凤 《华夏考古》2022,(6):87-99
渑池窖藏铁器中有200多件可辨识铭文的铁器,铭文种类有黾、黾左、黾右、黾池军左、黾池军右、绛邑冶左及津右等30多种。本文对铭文字体、铁器类型与产地及汉晋时期铁官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渑池窖藏铁器铭文所体现的应是西晋时期“冶令”铁官制度下的铁器勒名形式,这种形式不同于汉代铁器工业高潮时期的铁器标识特征,是一批难得的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冶铁生产与制度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铁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已置于国家的管理之下。从《汉书·地理志》来看,各地铁官所在地46处分布在各郡国。但是,有关的冶铁遗址怎样和铁官相对应,是判断汉代冶铁特征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些冶铁遗址和铁器出土地,出土有冠以郡名、县名简称的铭文陶范、铁制铸范及铁器等(图一)。铁范上带有铭文的例子在战国就已有之,河北省兴隆县寿王坟出土的铁器就是燕国官营作坊的产品。现在把以西汉为中心的冶铁遗址、铭文遗物类和铁官相关联的资料汇集(如表1)。下面,试按各郡国顺序加以研究。京兆尹汉代京兆尹在郑县设置铁官,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相继出土了“王小”①、“于大”②铭文铲及“大官釜”陶文的汉代陶灶陶釜③。“王小”、“王大”、“大官釜”应当均是汉代的铁它标志,现考证如下。一、“王小”与“王大”铁官铭查《汉书·地理志》,用“王”字作郡。县地名者,仅有“野王”一个县,即当今河南省沁阳市。野王县不是大铁官而是小铁官县。在《史记·食货志》中说,不产铁的县设小铁官,其任务是销旧器铸新器。由此可见小铁官同样能鼓铸,不同之处是大铁官鼓铸的铁材料是从矿冶中获得的,源料充足;而小铁官是用回收的废旧铁器为原料进行鼓铸的,原料不富裕。在野王县…  相似文献   

9.
战国晚期是我国先秦手工业发展的极盛时期,官私营手工业都得到了极大发展,产生了不少以手工业著称的城市。在众多的手工业部门中,对于当时整个社会影响最为巨大的是冶铁手工业,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官营冶铁手工业。本文拟就战国晚期的官营冶铁手工业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战国晚期各国官营冶铁手工业机构 (一)秦国云梦秦简《秦律杂抄》中有:“大官、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课殿,赀啬夫一盾,”可知秦设有“右采  相似文献   

10.
《汉书·地理志》载桂阳郡“有金官”。宋明清的注释家对此出现了“金官说”和“铁官说”。王先谦《汉书补注》采集众说曰:“官本金作铁,引宋祁曰:‘铁官’,邵本作金官;徐松云:‘宋本作铁官’。”当代学者或持“金官说”,或持“铁官说”。《辞源》曰:“金官,采金之官。《汉书·地理志》桂阳郡……有金官。”《剑桥中国秦汉史》曰:“桂阳郡‘金官’铸造黄金。”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册第333页曰:“据《汉书·地理志》所载,设有铁官的郡或县计有:……桂阳郡。”但是,持两说的学者都没有深入论证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两者都难于成立…  相似文献   

11.
<正> 《汉书·地理志》云:山阳郡,莽日巨野,有铁官。铁官未详置于何县。汉山阳郡位于鲁西南冲积平原,并无铁矿分布,郡内任何县都没有产铁的历史记载。有趣的是,1960年在山东滕县(汉鲁国薛县)汉代冶铁遗址中,却发现有“山阳”、“巨野”字样之铸铁范(李步青《山东滕县发现铁范》,载《考古》1960年7期)。发现者解释为:“山阳郡在西汉时有铁厂,到东汉时因故而废,因之副相距较近的薛地来铸造铁工具。”还有人认为:可能由于鲁国冶铸基础较差、或是设铁官较晚,所以借用了山  相似文献   

12.
关中地区汉代铁器工业的工作和讨论不多,2010年发现的邰城遗址铸铁作坊,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本文在对作坊出土铁遗物全面整理的基础上,选择107件样品进行金相组织分析。结果显示,废弃的铁遗物中,多数为白口铁和灰口铁残块,以及若干铸铁脱碳钢工具和坯料、炒钢工具或坯料、韧性铸铁工具和麻口铁工具或容器残块。此外,还从遗址土壤中筛选出与锻造有关、一般称为"锻造剥片"的薄铁片遗物。遗物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这些铁遗物集中回收准备重熔后,因某种原因工匠无法利用而集中废弃。邰城铸铁作坊很可能通过回收附近聚落的废弃铁器重熔生产,但部分铁遗物并非由本作坊直接生产。除铸铁外,作坊还可能以锻造方式生产或修补铁器。因此,对邰城作坊的分析,有助于认识汉代关中地区县级聚落中铁器作坊的运作和资源流通分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汉代大铁官管理职官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汉代铁官铭的系统研究,总结出铁官铭及职官的规律。同时根据铁官的省称与编号的规律,推论出未曾发现铁官铭的铁官作坊的职官形式,进而从具体作坊职官形式,推论汉代整个大铁官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冮官屯遗址位于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冮官村,该遗址为辽至元代的北方重要的窑址群。遗址内出土数量较多的铁器,主要分为四大类: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马具等。出土的铁器与窑场的生产活动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与窑址有关、用途明确的铁制工具,如粉碎釉料的夯锤、修整瓷器坯胎的刮刀、分离瓷器的铁撬等。遗址内出土的这批铁器种类较多、锻造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地揭示出二龙湖遗址铁器的金相组织,展示其钢铁技术进步,此次对遗址出土的铁器进行系统的金相学检测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钢铁技术信息。所检测的铁器种类包括铁钁、铁带扣、铁镰、铁刀、铁凿、铁镐、铁剑和铁环钉,均为铸造成型。包括麻口铸铁、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铸造后脱碳处理产品韧性铸铁,亦见到有球墨形态存在。在等待考古报告先行发表期间,见有该遗址部分铁器的金相检测及研究论文发表。综合分别进行的检测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于战国时期燕国金属工具的性质、东北地区金属文化的内涵以及与中原地区文化及钢铁技术之间渊源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钱霞 《丝绸之路》2010,(18):24-26
本文对黑龙江汤原县振丰村遗址出土的162件金代窖藏文物作了全面介绍。这批出土文物中以铁农具出土最为完整,它们的出土证明金代铁器生产在当时达到了相当规模,并应用于农、渔和狩猎等行业,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铁兵时代的来临我国古代人民对铁的认识是很早的,但是,真正体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冶铁手工业是春秋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战国时期,冶铁炼钢技术又有新的进步。铁器登上历史舞台,引起农具和手工业工具的大变革,成为社会经济飞跃的重要因素。武器的生产是以  相似文献   

18.
聂菲 《南方文物》2023,(6):184-198
旋涡三云凤纹,一种从战国中期至西汉中期从未间断过的漆盒纹样。其源头可追溯到西周青铜器卷体凤鸟纹、春秋晚期漆盘旋涡三鸟纹,也是战国楚墓和秦墓常见漆器图案,它的兴起与其所反映的宗教含义有关。秦昭襄王时期,秦工官融合和创新了一种旋涡三云鸟纹漆盒样式,反映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随着秦帝国扩张与统一进程,其影响延及秦占领的巴蜀和江汉地区官营制品。汉初“成都市府”官营漆盒制造自然承继了这一传统并加以改进,尤以马王堆汉墓所出最为经典。随后,该纹样的变体还在西汉中期漆盘上流行,见于湖南、江苏地区出土诸侯王高级贵族墓中,为诸侯国工官造。其影响还导致了西汉晚期工官造旋涡三云兽纹漆盘的产生,见于边陲和扬州一带出土中小型贵族墓中。故此,本文拟对该漆盒流行地域、发展序列、生产流通与宗教意旨进行分析,追溯其源与流,讨论它对工官造漆器的影响,厘清它与墓主身份、制地关系问题,为辨析其年代分期、生产机构与制地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6年6月,汤原县文物管理所获悉汤原县振兴乡双兴遗址发现窖藏,即派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清理。窖藏内遗物全部为铁器,共清理出土129件,包括铁斧、铁镞、铁凿、铁镰、铁锹、铁犁铧、犁镜、铁车辖、鱼钩等等多种农具、渔猎工具,结合遗址发现的其他遗物特征,初步推定窖藏铁器为金代遗存。  相似文献   

20.
以往关于中国古代铁器的研究中,战国时期铁器技术和工业的地域性差异一直未有充分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人工冶炼铁技术出现的地域特点,进而讨论三晋、秦、楚和燕地墓葬与各类生活居址所见铁器种类和数量情况,最后探讨战国时期铁器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本文指出,生铁技术在晋、楚二地同时出现后,铁器化进程可能存在多区域迸进现象。三晋地区虽然为铁器生产中心,但楚地和燕地存在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块炼铁的传统,同时也较早地将铁器技术应用于兵器的生产。相对比之下,秦地铁工业的生产规模和铁器化程度可能不及上述三晋、楚地和燕地,这一新认识对理解秦国的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特点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