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滕久昕 《百年潮》2011,(6):57-61
关于武汉长江大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在网上就有“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专家自己修建”,“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中国人发明了“管柱钻孔法”等说法。这些说法,我认为都不是很准确。我的父亲滕代远时任铁道部部长,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领导工作。在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根据他留下的一些资料和亲历此事的老同志的回忆,将相关问题尤其是苏联专家与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
1958年5月,我从部队转业到老家湖北黄陂县武装部。在武汉军人招待所休息之际,我和同住的沈阳军工厂团委陈书记一同去观看"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  相似文献   

3.
一直在寻找参加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的火车头乘务人员,总是没有结果。前不久得到一条信息:我的一位街坊,就是当时的亲历者之一。几经周折,我找到了他的住宅,一起追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4.
弹指一挥间,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已将近半个世纪了,记得大桥通车典礼是在1957年10月15日举行的。在建成通车的前后,有几件事使我终生难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正"听取鉴定意见一定要虚心"1950年,父亲刚刚接手主持全国铁路工作不久,就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着手筹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并进行初步勘探调查。1954年1月2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政务院203次会议,听取父亲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情况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政务院任命彭敏为武汉大桥  相似文献   

6.
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0月15日,正式通车交付使用。大桥通车距今已有50年了。回忆起50年前我作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参加长江大桥的建设的经历,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7.
正在长江上修二三十个桥毛泽东对武汉这片白云黄鹤之地特别喜爱,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几十次到武汉,居住最长的一次达168天;曾多次畅游长江,游程总计达100多公里。毛泽东畅游长江,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哪一座建筑像武汉长江大桥这样引起过毛泽东如此多的关注。1956年5月底,毛泽东从长沙来到武汉。毛泽东决定乘船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地并听取关于大桥建设的汇报。陪同毛泽东视察的  相似文献   

8.
1957年10月15日,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我们有幸参加了有5万人参加的盛况空前的典礼。当时,我们几个人是受单位——江汉区公安分局几百名干警的重托,作为代表参加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的。按领导的指示,要我负  相似文献   

9.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它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彭倍勤 《百年潮》2022,(10):67-71
<正>1956年5月31日凌晨,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得到消息:毛泽东要来武汉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并在长江里游泳。王任重立即电话通知在汉阳的武汉长江大桥局局长彭敏:“你做好准备向主席汇报工作并陪同主席视察大桥工程”。彭敏接到命令,即刻奔到大桥局办公大楼赶写汇报稿,边说边让打字员打。因为他还要从汉阳赶到汉口,准时与省委、市委领导会合,时间太紧促,并未写完,  相似文献   

11.
中南神学院,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市繁华地段——武昌司门口,与长江相依、黄鹤楼相望、武汉长江大桥相邻,地处蛇山之下,掩映在一片葱郁的绿色丛林中。  相似文献   

12.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桥横跨在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大桥下层铁路为双向车道,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至今,"营运时间最长,运量最大,荷载最大",被誉为中国建桥史上永远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黄鹤楼     
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我国著名的建筑古迹——黄鹤楼,也将以更加雄伟的姿态重新出现在武汉人民的眼前。闻现在已经初步设计了六种方案;其中第四种方案设计的主楼形式近似清代黄鹤楼建  相似文献   

14.
在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之前。徐家棚可是远近闻名的地方。因为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就在徐家棚会合,这里有古老的“武昌北站”.是徐家棚的铁路渡船把南来北往的火车装上船,然后过江送上岸的。  相似文献   

15.
正长江横贯中华大地,吸纳百川千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河水上运输的大动脉,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被誉为黄金水道。新中国建国以来,长江航运事业在快速发展,长江水上安全监管也在发展。孙寿富老同志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交通部劳模,他曾担任武汉长江大桥监督站的首任站长。尽管年事已高,但每当回忆起长江海事的发展历程,他仍兴致勃勃、感慨万分。他说:"作为长江海事一名老职工,我亲身感受到了几代长江海事人怀着理想、信念、使命和担当,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帮助中国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逝世十周年。在充满怀念的思绪之中,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莫斯科苏中友协大厦和西林亲切会见的难忘时刻。那是在中苏中断交往将近1/4世纪的1988年。两国友好协会刚刚恢复友好交流。我们湖北省和武汉市对外友协和中苏友协分会,应乌克兰及其首府基辅市苏中友好协会的邀请,由省、市对外友好协会的会长和理事组成了恢复交流后的第一个地方中苏友协访问团,用11天时间访问了苏联首都莫斯科和乌克兰共和国的基辅市。我有幸作为这个团的5名成员之一,参加了这件盛事。  相似文献   

17.
1946年暑期,我来到武汉,是随学校一起迁来的。那时从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关长江三峡工程的报道以及美国人设计的长江大桥方案后,很受鼓舞,向往毕业后能参加大武汉的建设。未几,内战爆发,这一意愿在战争烽火中化为泡影。孰料,解放后我留在武汉参与城建工作,终于有了了却自己心愿的机会。1952年,武汉长江大桥开始筹建(早在1950年铁道部成立时,就派来勘探队进行现场查勘)。其后,华钢(中央批准武钢厂址前,称作华中钢铁公司),一机部的二汽、内燃机、锅炉、重型机床等四厂和重型机械厂也都先后来武汉选择厂址,一时间武汉成了全国…  相似文献   

18.
交通看武汉     
当我们试图解读武汉这座城市的时候,汉正街、江汉关、武汉长江大桥这些字眼依次闪过,却总有一种肤浅的感觉。武汉的命脉究竟在何处呢?“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启发了我们,武汉从来就是一个商业城市,昨天的辉煌似乎都是武汉人的精明造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2015,(10)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侧约2km处,是规划中明确的主要过江通道之一,主桥2#墩位于江中间,承台砼施工前的钢围堰下沉,下沉工序复杂,地质条件复杂,下沉控制要点较多,是整个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的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20.
常河 《江淮文史》2005,(5):9-23
1956年,诗人气质的领袖毛泽东巡视中华大地,当年5月,毛泽东观察了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并于6月三次畅游长江,留下了千古佳话。在武汉,毛泽东以过人的气魄和胆识勾勒了未来对长江的改造,并把这一蓝图用词的形式表述出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