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巨额军费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后来又被八国联军破坏。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夏钧寅1958年周恩来、陈毅和欧阳予倩、李伯钊等与剧院同志游览颐和园时合影为纪念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颐和园和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难得的聚会,剧院举行一次故人重游颐和园的活动。那天一大早,剧院的几代艺术家们聚首进入颐...  相似文献   

3.
颐和园养云轩未罹火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兵临京都,“三山五园”同罹火难,清漪园内一片瓦砾。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光绪帝正式下谕在清漪园废墟上营建颐和园。但颐和园内究竟是否还留存有清漪园时期的古建筑,这一问题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识,笔者通过考察和分析认为,颐和园内养云轩当属清漪园幸存的古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1,(6)
正颐和园藏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诗青玉板,据《光绪二十八年陈设档》记载,当时名为青玉诗意板2件,存放于颐和园仁寿殿。颐和园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最为主要听政建筑。殿中陈设文物多庄重大气、用料名贵、制作考究,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颐和园摭忆     
颐和园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最后建造的皇家园林,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颐和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都对外开放的橱窗。 我自1949年春天来颐和园工作,40载于兹,追怀往事,不胜感慨。 颐和园是1928年7月1日 才正式改为公园的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2月12日(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原任清朝总理大臣,后代表清室议和,而后又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在议和过程中曾商定清帝退位后,民国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21,(2)
正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清朝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毛泽东对颐和园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全国解放战争后期曾连发电报要求确保颐和园等古迹完好无损,新中国成立后曾在百忙之中几次前往颐和园游览,亦发出宏愿希望清理颐和园昆明湖等等,这些都给颐和园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在准备《绝版颐和园》专题的策划之前,本刊编辑部专程前往颐和园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同行的是著名摄影师姚天新。姚先生是一个地道的“颐和园通”。他用跨越时空的解说方式,把颐和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来历和变化讲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8.
窦忠如 《纵横》2008,(7):58-60
1911年,主宰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中,终于落下了几千年的封建帷幕。于是,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就进入了民国的历史航道。民国时期依然还残留着清朝封建社会的小朝廷,颐和园依然还是爱新觉罗氏的私家财产。这种不伦不类的社会形态,使  相似文献   

9.
正当光绪帝离开颐和园返回宫中时,颐和园内出现了重大事件,这就是慈禧太后决定回西苑。  相似文献   

10.
漫游颐和园     
在北京,我们游览的第二站便是颐和园。(开门见山.简洁明了。)颐和园是一个面积较大、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1.
孙有光 《百年潮》2004,(5):28-31
1949年建国前夕,我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保卫队工作,担任便衣保卫队第二区队第一分队分队长.这支部队直接受李克农部长领导,队长高富有,指导员焦万有,副指导员沈平.按照李克农部长指示,我们便衣保卫队负责中共中央驻地香山至西直门公路沿线的警卫工作.在香山、青龙桥、海淀、西直门设立了检查站.队部驻颐和园内的东七所,颐和园内的保卫工作也归我们队负责.高富有队长还兼颐和园管理处主任.  相似文献   

12.
1949年,我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保卫队工作,这支部队直接受李克农部长领导,队长高富有,指导员焦万有,副指导员沈平。按照李克农部长指示,我们队负责中共中央驻地香山至西直门公路沿线的便衣警卫工作。队部住颐和园内的东七所,颐和园内的保卫工作也归我们队负责。高富有队长还兼顾和园管理处主任。柳亚子先生是1949年3月底由六国饭店搬进颐和园住的,他的生活管理和警卫工作全归我们便衣队管,因此,我亲眼目睹了柳亚子先生发牢骚、打门卫、骂哨兵和打管理员,周恩来副主席对柳亚子先生的批评及田家英  相似文献   

13.
颐和园是一座古老的博物馆式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典雅的人文景观环境和优越的参观游览条件,是它所具备的基本功能。进入90年代,颐和园把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完整地保护好颐和园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合理利用其文化价值,完善提高各项管理工作,做为颐和园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的3月,北京迎来了春天,这是一个冬天延长的春天,这个春天颐和园留住了向北迁徙的天鹅,天使飞临颐和园,而且停留了大约20天,这确实给颐和园增加了活力,引起了广大游客的兴趣,给很多摄影发烧友带来了拍摄的好机会。这期间,每天在太阳即将升起和太阳落山的时候,无数个三脚架掷在昆明湖两岸,每当天鹅起飞和降落时,无数个长枪短炮连发连摄,场面太壮观了,影友们既饱了眼福,也着实过了一把瘾。  相似文献   

15.
从清漪园至今天的颐和园,屈指算来已经历了245个春秋的难以尽数的欢乐与哀愁。 我对颐和园情有独钟,因为她是一座海内外少有的宝库。颐和园究竟是不是一座宝库,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评定。 首先,颐和园的造园艺术是精湛美妙绝伦的。中国园林从萌芽迄今,已有二、三千年历史,历代都有名园涌现,而且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任何一座园林的建造,都是以当时当地和建造者的政治、经济、文化为依据,也是以前代和当代的园林为基础为借鉴的。清漪园是皇家园林体系中建造最晚的一座园林,使她得以吸取历代皇家园林之精华。不仅如此,在清漪园建造之前,全国各地私家园林、  相似文献   

16.
庄士敦是苏格兰人,曾获英国牛津大学文学 硕士学位,有名的“中国通”;颐和园乃中国京都的世界名园。二者一外一中,一人一景,本风马牛不相及,何以相提并论?说来,颇有点故事。 1916年,在故宫关着门做皇上的宣统皇帝溥仪,要找一位外国老师,以便开眼看世界,几经选择,拜了这位庄士敦为师。 且说1912年宣统皇帝溥仪退位以后,中华民国对清室有“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其中第三款明确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官禁,日后移居颐和园。”这意味着故宫紫禁城不属清室所有,皇帝的家在郊外的颐和园。到了1919年,…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7年第1期棘文同志《那拉氏油画像小议》一文,文章一开头提到颐和园排云殿中的那拉氏油画象是美国女画家卡尔夫人的作品。这个说法和事实有出入。据我们了解,此画不是出自卡尔之手。现藏颐和园的那拉氏油画像(并未在排云殿陈列,而  相似文献   

18.
1984年9月10日,颐和园的改革先声夺人,一种以导游讲解员身着清宫服饰的仿古服务形式出现在颐和固的德和园内。这种形式一经推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极大反响,国内外上百家新闻单位连续进行报道,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并很快辐射到国内其它一些城市。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建成于1895年,今年正是它的一百周年。德和园共三进院落,占地三千平方  相似文献   

19.
蓬山留翰     
光绪皇帝16岁到亲政年龄,慈禧太后没有借口再垂帘听政,不得已“退居二线”。为“归政”后有地方享乐,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和筑路筹款数千万两白银修复被英法联军毁坏的清漪园。经十年建成,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颐和园”。颇通文墨的慈禧太后为题此匾额,“遍召京师善书者皆不称意。”这时,有人向慈禧举荐了一名小小七品京官。慈禧“与其备论书法,并出示碑帖,与之评骘鉴别”,亲自考察后很赏识这名小小京官的书法造诣,便选定他题写“颐和园”匾额,并赐“宸赏”等章二方。“颐和园”匾额至今仍悬于颐和园正门———东宫门。字体…  相似文献   

20.
清漪园改名颐和园,百年沦桑,多少往事,多少沉重,多少耻辱,它揭示了一个真理:“国盛园兴,国衰园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日颐和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