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报系统内开展的一次反对虚假报道的思想教育运动,通常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场运动采取了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和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成为我党媒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尝试。话剧《前线》中的客里空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科尔内楚克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战地  相似文献   

2.
《前线》,是在苏德战争期间由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创作的一部三幕五场话剧,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1944年由诗人萧三译成中文。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相继演出,太行军区是由军区政治部先锋剧团和三分区前哨剧团及五分区奋斗剧团组成的联合剧团演出的。这3个剧团的总人数...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话剧的开始 ,较公认的说法是 :190 7年 2月 ,由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 ,并演出了欧洲名剧《茶花女》。其实 ,西洋话剧进入中国 ,比此时间要早许多。话剧是舶来品。中国最早出现话剧是 19世纪中叶的上海。 1850年 ,在开埠不久的上海英租界 ,出现了以欧美侨民为成员的业余话剧团。 1850年 12月 12日 ,首演了话剧《势均力敌》与《梁上君子》两个剧目。当然 ,当时演员全为欧洲人 ,演出场地也甚为简陋 ,是在一个废弃的货栈里。之后数年 ,爱好话剧的欧美侨民将两个话剧小团体合并 ,组织“A·D·C”剧团 ,当时叫做“西人爱美剧社…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黑龙江的话剧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逐渐在全国确立了话剧大省的位置。回顾黑龙江话剧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归纳、梳理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恢复上升期;二是繁荣鼎盛期;三是平缓发展期。一、恢复上升期的黑龙江话剧(1978年—1986年)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话剧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恢复了原有的青春与活力。全  相似文献   

5.
一、自己动手做棉衣 1941年11月,晋西北高山地区那种寒冷难忍的劲儿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同学们的棉衣还没有着落,很多人还仅能穿着一身单衣。人们没有丝毫畏寒怕冷的萎缩情绪,该干什么仍在干什么。记得那年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那天晚上,学校演出大型话剧《雷雨》,同学们都披着棉被观看演出。有的同学风趣地说,我们象国民党高级军官披着斗篷。  相似文献   

6.
舒庆玲  王牧 《旅游》2009,(9):48-53
西藏话剧:47年的守候 话剧是真正的舶来品.至少可以说是“阳春白雪”。过去我和北京的朋友同事说起西藏的朋友在演出话剧.一直都没有人相信。近几年.通过电影《可可西里》;电视剧《茶马古道》和《格达活佛》大家才在荧幕上认识了西藏话剧团的演员,也领略了他们卓越的表演功力。西藏话剧因为大多是在西藏演出所以一直不为大家熟悉,应该说直到去年纪念话剧百年演出的《穿越颠峰》和后来在上海和北京巡演的《喜马拉雅王子》才使大家真正地认识了西藏话剧。  相似文献   

7.
阿庚 《文史精华》2007,(12):52-58
中国话剧是舶来品,自1907年一些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茶花女》为滥觞,至今已经历了百年风雨,数度辉煌。话剧老演员阿庚撰写的《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华诞》一文,回顾了中国话剧在民主革命、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介绍了许多优秀剧目和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并对话剧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1933—1944年期间,新疆由军阀盛世才统治。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新疆得到苏联、国民党政府和中共中央三方的重视。盛世才是一条狡猾的政治"变色龙",他以新疆作为筹码,赚取政治资本,上演了一幕幕"变色话剧":一时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一时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民生主义;一时是联共党员,一时是国民党党员。他的实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永保"新疆王"的宝座,实行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9.
话剧,早期称为文明戏,亦称新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才将其名定为话剧。辛亥革命风云,谱写话剧新篇章1911年6月,上海话剧先驱人物之一的  相似文献   

10.
1907年中国话剧诞生,相隔6年,贵州话剧伴随辛亥革命应运而生。之后的话剧活动也与时代同步,随着历次革命运动又各出现一次高涨,形成革命文化战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实验:排练话剧《虎符》引起的一场争论──我在北京人艺工作二十五年散忆“之3”赵起扬1992年11月,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活动中有一台话剧晚会,是由北京人艺重新整理演出的6幕历史话剧《虎符》,这出戏是郭老于1942年在重庆创作的。北京人艺第一次演出...  相似文献   

12.
一、贵州的第一出话剧《维新梦》及其影响话剧艺术登上贵州戏剧舞台,是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07年,旅日的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夭录》(《黑奴恨》和《热血》(原名《杜司克》)等剧,成为中国人演出话剧之始。同年,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夭录》,上海成为新剧(话剧)在中国的发祥地。贵州的话剧活动,便是在上海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1912年,达德学校校友聂正邦、王慎余、朱练甫朱冠山等人,从上海回到贵阳,他们带来了新消息、新风气。一次,与省内校友周杏村、朱梅麓、包百■、熊梦周等人…  相似文献   

13.
话剧导演     
我爱看话剧,至少我爱这样说。有段时间,我到处跟人说:我想做一个话剧导演。我不知道话剧导演意味着什么,我只是爱这样说。那大约是在看了话剧《死无葬身之地》之后不久。萨特,1997年,北京。看完后我一颗文艺女青年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人生观发生了重大改变。之前,我觉得能进机关做个女文员其实挺不错,之后,我觉得文员算什么,我要当话剧导演。  相似文献   

14.
怀念应云卫     
怀念应云卫夏衍今年是应云卫同志诞辰90周年,他比我小一点,但他却已经去世27年了。我认识应云卫是在1929年,到他去世的1967年,我们相交近40年。应云卫是中国话剧运动先驱者之一。在20年代,他开始搞话剧运动时,是上海有名的大资本家虞洽卿办的一个轮...  相似文献   

15.
曾晋楠 《神州》2013,(6):34-34
80年代初,话剧行业在国内盛行,可谓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点。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各种通俗娱乐方式,如相声小品,电影电视剧等文化艺术对话剧产生的冲击,使得话剧行业在国内不景气的现象日趋严重,在某种方面,这些娱乐方式对大众审美以及观众思想起到了娱乐与放松的作用,但对于话剧界,乃至整个舞台剧行业,的确应该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于是我想对话剧普及展开调查,对话剧艺术的生存价值以及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苏曼 《神州》2013,(18):216-217
近几年,深圳的城市经济得到高速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物质需求,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话剧,在众多舞台表演形式中,由于其独具的亲和性与近距离参与性,已经成为最受深圳观众所喜爱的舞台表演形式之一。纵观深圳特区建立后这三十年来的话剧市场,大多是引进国内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市级等艺术团及国外的精品剧目演出,本土原创的大型话剧作品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今天,随着广大群众对话剧艺术的渴求、随着深圳群众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原创话剧的需求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7.
1959年8月21日的谈话1957年纪念话剧运动50周年的时候,我就很想将《黑奴吁天录》重新整理改编出来。从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演出《黑奴吁天录》到1957年已是整整的50个年头了。作为话剧运动50年纪念,演出这个戏,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刘剑锋 《百年潮》2022,(9):77-80
<正>原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是一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历史悠久的话剧专业艺术团体。她的前身,是中央红军于1930年在中央苏区成立的战士剧社。几十年来,战士话剧团推出了一批在全军全国有影响的戏剧影视作品,如话剧《红缨歌》《英雄工兵》《带兵的人》《秋收霹雳》《神州风雷》,电影《红色娘子军》《董存瑞》《碧海丹心》等,话剧《南海长城》就是该团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郑正秋与中国话剧复兴[下]谭春发郑正秋与商业话剧系统前面讨论的教化话剧不应被认为是郑正秋的话剧创作的总体。郑正秋口口声声说,他是为社会教育而编演话剧的。其实,这个绝顶聪明的艺术家心里有两本帐:一本是大帐,编演教化话剧;一本是小帐,编演商业话剧。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张广河 《神州》2014,(1):30-33
<正>从1982年第一个小剧场话剧诞生,话剧小剧场在我国已经有31年的发展历史。它以低成本、小制作、低票价、小规模演出的特点,受到市民的欢迎,使小剧场有很高的上座率。但是繁华的背后除了拓荒期不为人知的艰辛外,还隐藏着话剧创作"娱乐大众""三俗作怪"的现象,这与其"内容为王"的艺术形式相去甚远。对话剧小剧场来说,众花齐放更需"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