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水灾,其中湖北省遭受的损失尤为严重。面对肆虐的洪水,湖北省党政军民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援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救灾。在水灾救济中表现出明显的特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起组织救灾的任务,成为救灾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积极组织灾民生产自救,促使社会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努力帮助灾民克服灾民意识,在物质救灾的同时加强精神救灾。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国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四川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四川省一直是个重要而特殊的地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保路运动即发生在四川省,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四川远离中央政府,关山间隔,交通不便,却又地大物博,在经济上可以自成体系。因此,它一直是军阀割据势力竭力争夺的地方,其中以刘湘,刘文辉的势力最为雄厚,中央政府往往有鞭长莫及之感。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3.
继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这次东北大地震、海啸、核辐射多重危机再次暴露出日本政府在国家统御能力上的深层次问题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第二周,笔者从东京出发,前往福岛县、宫城县、岩手县地震重灾区。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是,救灾行动非常迟缓,中央政府缺位严重。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后,陕甘善后和四川整军先后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奠定抗日后方的两大战略.与其他省份的统一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借助"川谣"和"川灾"对川政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诱迫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频派代表入京高调辟谣,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统一"的话语优势,并较为顺利地推行了中央奠安川局的方案.四川整军虽因抗战爆发而仓促收场,但政治高层与社会舆论联袂"息谣"和"救灾",却为南京国民政府最终结束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塑造了有利统一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迫于内忧外患,清廷开始实施“新政”,旨在培育“国民”的近代社会教育萌发,四川各类社会教育设施也逐渐出现并领先全国。民初社会教育行政确立,通俗教育兴起,四川社会教育仍位居全国前列。五四时期,在平民主义思潮推动下,四川平民教育有所发展。北伐结束后,国家“统一”,中央政府开始推行民众教育,川政统一后,四川民众教育...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我感同身受,心急如焚。当天傍晚,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令人打电话给我,急切关注震区灾情,表示要立即派出救援队奔赴灾区参加救援,希望阎部长协助向大陆主管部门转告,得到他们的同意和支持。我因病不能亲自联系,便当即请韩全永同志向民政部救灾司报告。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民政部上上下下立即投入紧张的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方志》2008,(5):F0002-F0002
2008年5月15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蓝日基(图①),副主任雷坚(图②),原副主任、顾问晏源源(图③)携全体在职与离退休人员(图④)为“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捐款。  相似文献   

8.
1933年8月25日,发生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叠溪地震(里氏7.5级)是一次巨大的灾难。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富饶的成都平原构成了很大威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灾难发生后,川西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灾自救,以四川军阀为主要力量的四川地方政府也为抗灾重建进行了努力,川西各县的工商界、知识界、宗教界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中央政府的态度和中央机构的反映,则有些冷漠。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仍被古老的土司家族统治着。但在民国时期,土司数量则急剧减少。此时中央政府对土司己没有专门的管理,但偶尔有地方当局任用他们,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9日-13日,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韩玉贵率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军区、省地震局、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新闻办等部门(单位)组成的青海《玉树大地震救灾重建志》学习考察组一行10人来川考察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1.
蒙山 《中国钱币》2014,(3):80-80
正张策刚编著的《中国康巴地区货币史》已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全书分9部分,33万字,图片93页,共350页,定价45.00元。该书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货币历史的新作,系统论述了中国康巴地区2000多年来货币发生、发展和统一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受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一个"省级"地方专属货币流通区。为抵制卢比入侵,经中央政府批准,专为此地区铸造发行了中国货币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国家除迅速开展自救外,还主动呼吁国际社会给予援助。世界各国纷纷捐款捐物、援助救灾设备器材。有的还派出搜救专家和医疗人员赴现场。大灾面前,中国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19世纪地方财政不足,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又不大的情况下,赈灾力度不足和达不到理想结果应是常态和必然趋势.李鸿章通过自身影响和努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种趋势,但不可能彻底扭转,因而各种救灾活动不可能达到理想结果.但绝不能以此否定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期的赈灾努力.相对于其前后任,李鸿章筹得的款、物最多.赈灾达不到理想结果,更多的是中央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田文 《炎黄春秋》2003,(2):31-34
上个世纪的前期,民国建立以来,祖国的西南边陲动荡不已,藏汉纷争不断,川边战事时起。英帝国主义千方百计挑拨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企图制造西藏独立。就在这多事之秋,却有一位奇女子,挺身而出,勇闯雪域,代表中央政府赴藏联络沟通,她就是国民政府文官处书记官  相似文献   

15.
秦熠 《民国档案》2012,(3):85-93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将西康建省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尚未完全控制四川,只能试图在川边地区建立国民党组织,将势力渗透到边疆地区。刘成勋建立了地方党部,但因其战败而流产;格桑泽仁的建党努力,遭地方势力抵制而中辍;直到抗战爆发后中央政府入川。西康省、地方党部才得以建立。建立西康党组织的历程,表明国民党统一边疆的意图,在中央政府尚无足够军事、文化影响力统一边疆的情况下,利用其党组织来辅助、促进统一进程,不失为一种相对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川康地区主要是指解放前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地区。当时,四川和西康在国民政府的行政划分上是同一行政区域,因此,也简称为川康地区。解放前,川康地区的行政大权并不在国民党的中央政府手上,而是在以刘文辉、邓锡侯等川康地方军阀手上,他们构成了川康的地方实力派。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的错综复杂,使得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处于貌合神离的复杂关系之中。这也为中共在川康地区的革命活动和对川康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  相似文献   

17.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08,(18):14-15
观点丁学良《大震能否推进"良治"?》这次四川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将近十万的人命丧失、几十万家庭的破碎、无量的血泪、难以计数的财产损毁。如果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能够把这次巨大灾难中展现的中国公民社会的伟大潜力当作  相似文献   

18.
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军事防御体系因防御目标的变化而调整,西藏的军事部署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邻近地区的治理密切相关。清代西藏军事地理格局的变化,既反映在各时期军事防御体系、后勤保障体系总体格局的变动上,又反映在特定时期局部地区发生的调整变化上。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灾区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7个县(市、区),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00多万人;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基础设施大  相似文献   

20.
南京政府时期四川防区制下的县级行政,被以刘湘为代表的新军阀当局改造为军事贡役体制下的战争勤务工具,正常的民事行政职能因军事当局对团防工作和战争勤务的重点强化而萎缩。虽然四川新军阀当局县政设计的本意背离地方自治精神,但在敷衍南京中央政府地方自治建议的同时,新军阀当局通过积极推行户口清查和基层政权的组建,充分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最大限度控制和对基层团防的改造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