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湖南文史》2011,(3):55-55
最早的时候没有“鼻”这个字,而是用“自”这个字来表示“鼻子”。 后来,人们在“自”的下面加了一个声符“畀”来表示鼻子。“畀”读作“bi”,是给予、付出的意思。“自”和“畀”合在一起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于是用来指称鼻子了。  相似文献   

2.
元代有两个郭天锡:一个是御史郭天锡,字祐之,号北山,金城人,善书,未闻善画,是十三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一个是掾史郭畀,字天锡,号思退,京口人,是十四世纪三十年代杰出的书画家。后人混郭畀与郭天锡为一人,自清顾嗣立以后沿误者极多。今特引用若干史料,加以考证辩明。  相似文献   

3.
正牛天畀(1717—1773),字罄宜,谥毅节,山西省太谷县上安村人,乾隆时以武进士授官蓝翎侍卫,累迁一品武官贵州提督。牛天畀一生戎马,在平定金川叛乱中殉国,由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和祭文。仁孝担当学优而仕牛天畀从小饱读诗书、崇尚儒学。由牛天畀所作的  相似文献   

4.
给予类动词表示给予意义,是记录和表达"给予事件"过程的行为动词,主要在双宾句式中出现。汉语史研究可以追溯的最早源头是出土文献甲骨文,我们的考察对象是甲骨文中的给予(授予)义动词。参考相关论述,结合对文献的考察,我们确定甲骨卜辞中一般意义上的典型给予动词有受(授)、畀、易(赐)、见(献)、以、内、入、来、工、羞、乍(同"作")、肇、降,并逐一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佳 《文史月刊》2009,(11):53-53
“家”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美好字眼,它总是带给我们亲情和温暖。而“家”这个字的结构却是耐人寻味的:“宀”下一“豕”,“宀”代表屋子,“豕”代表猪,这是现在人们对这个字的通常解释。然而古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奇怪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家呢?既然“家”是人住的地方,为什么不用“屋内有人”来表示,却偏偏用“屋内有猪”呢?  相似文献   

6.
在建水同个旧交界的老虎山脚下,有一个百来户人家的古老寨子,名叫万家庄。听到万家庄这个寨名,人们大概会认为寨子里的住户都姓万,其实,寨里没有一户姓万的人家。紧连着万家庄村头,有一座细长细长的小山岭,宛若大象的鼻子一样延伸向远处,只是这大象鼻子的中段,有一道数十米深的沟痕将山岭拦腰斩断,当地人称为缺鼻子山。  相似文献   

7.
<正>羊,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这个字初始就是画了一个羊头的正面,后为了简化,将羊头盖骨、羊眼、羊口简化为三横,鼻子为一竖,再加上两个角,组成了现在的"羊"字,它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姓氏之一。在货币产生之前,羊还一度作为物物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被古人们广泛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羊是一种性情温和的动物,《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  相似文献   

8.
“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过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日”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  相似文献   

9.
同音替代字是钱玄同于1922年归纳出来的汉字简化的八种方法之一。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中使用了这种方法。同音替代字既可减少笔划,又可以减少字数,这的确是它的优点。但如果替代不当,就会造成意义上的混淆。就中的问题十分复杂。本文拟主要从贵州方言用字角度来谈一下同音归并问题。应当看到,自古以来,汉字的使用上一方面存在大量繁衍的一面,一方面亦存在同音归并的一面。下边不妨从典籍中举几个例子(加点字为同音替代字)。黄某哈哈大笑。(《景德传灯录》十二“临济掸师”)早有小丫头递过一搭细纸,晴斐便一张一张的拿来醒鼻子…  相似文献   

10.
贵州人以佳肴招待宾客时,常常有一句口头禅;叫打“牙祭”。偶翻《黔语》(清人吴板棫著)见其中载有“牙祭”的故事,读来颇为有趣。文云:“黔俗,给使厮养,遇朔望之次日得食肉,谓之牙祭肉。”又《通考》亦云:“度节使碧油红旃藏于公宇私室,皆别为堂,号节堂。每朔望之次日祭之,号衙祭。二字其来甚久,分肉以畀众人,即祭统所之  相似文献   

11.
二年多来,我对不同教材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教法的尝试,初步摸索出较受学生欢迎的十种教学方法。 1、“三变”教学法。所谓“三变”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经过教师讲授,或向学生提问,或引导学生讨论等,使学生对某些教材内容的认识经过三次变化,达到使学生牢牢掌握的目的。如郾城大捷的年代是1140年,这本来是个死年代。“一变”,首先是把这个死年代变为活的,有点情节的简图。如把1140中的两个“1”字变为“两个岳家军战士”,“4”字变为“岳家军的战旗”,“0”放大为“郾城”。这个简图就表示岳家军在城大败  相似文献   

12.
商周时期金属称量货币的自名名称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时期,我国流行金属称量货币,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称量货币这个名称是后起的,当时叫什么,还是一个谜.本文从楚币铸记出发,上推商周金文,结合传世文献,指出商周称量货币先后用(●●)、徵、爯(稱)等字来表示,它们虽然写法不同,但读音相同相近,表示的都是称量货币的舍义,应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的书写符号.  相似文献   

13.
双柏县大麦地河口乡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雨平河,一条叫炸鱼河。两条河中间有一座峰峦突兀,蜿蜒数里的大山,象个大象的鼻子,自南向北延伸到石宝村。人们叫它象鼻山。传说,很早以前,这个象鼻子是一个土地穆王的化身,这个穆王性情十分残暴,用他的象鼻子把炸鱼河、雨平河挡住,使洪水泛滥,淹没庄稼,弄得百姓痛苦不堪。百姓早就想把这条象鼻斩断,但穆王有魔法,百姓对他没有一点办法。  相似文献   

14.
郭伟涛  马晓稳 《历史研究》2023,(4):157-176+223-224
综合出土文献,早期“纸”字表示的是丝质物品而非植物纤维纸。因为工艺和外观相似,不便于书写的早期纸张也被称为“纸”。随着纸张的改良和迅速普及,人们为了语义的合理化,创造出“帋”字代替“纸”字表示纸张。不过,“帋”字并未完成历史使命,而“纸”字逐渐被稳定用来表示纸张,其早期含义湮灭不彰。六朝人对“纸”、“帋”两字的交替演变缺乏正确了解,望文生义阐释两字形体,认为早先的“纸”表示丝纸,后出现的“帋”表示植物纤维纸。这一影响深远的误读得以纠正,造纸术起源的探索方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周恩来就提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专业话剧团体,很有必要。"他问北京市委书记彭真:"这个团体你们要不要?"彭真立即表示北京市肯定要,又表示:"这个话剧团可以叫做‘北京艺术剧院’,但是全国都已经解放了,我认为再加上‘人民’两个字为好。"于是,彭真在和周恩来商量以后,正式确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宁夏军事志》编纂工作自1998年3月正式启动,两年来完成志书送审稿约230余万字,预计年底完成出版任务。志稿经全军、兰州军区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宁夏军区、地方志部门的领导、专家初步审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宁夏军事志》编纂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7.
《文史天地》2014,(7):93-93
正名字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不过在我国古代,名和字却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但这二者之间又有着很多有趣的联系。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现在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古时男子二十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人在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  相似文献   

18.
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第二七简的字应为录字异体,用为録,表示登记簿籍之义。对关沮秦简中第三三九简的字进行了考证,认为此字应读为楣,表示门楣之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战国楚系文字中,计量数据用或字来表示半。本文认为、当为别字异体。别与半音近,故可读作半。以别用作半,应是楚系文字的一种用字习惯。  相似文献   

20.
蔡永胜 《中华遗产》2010,(10):148-153
返璞归真的“网”字 甲骨文中的最早的“网”字,和今天人们正在用的这个“网”字其实很像,一边一竖,中间竖排三个又。很显然,这是一个象形字。蜘蛛往往在墙角或两根木头中间织出网来,坐等飞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