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凯 《文史天地》2009,(6):48-53
王映霞可谓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曾轰动一时,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当年郁达夫在沪上友人家中初识杭州美女王映霞时,一瞥惊鸿惊为天人,遂展开了强烈、真挚而又执着的攻势。为赢得王映霞的欢心,郁达夫写了无数的情书和情诗,其中一首被时人传诵一时:“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1928年2月,郁达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王映霞,他们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被诗人柳亚子誉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相似文献   

2.
周军 《文史月刊》2009,(10):37-41
现代文坛大家、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郁达夫一生给文学爱好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同时,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传奇经历,也为后人瞩目。他留在杭州市大学路场官弄63号的“风雨茅庐”,虽然历尽沧桑,却风韵依旧,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第一次到福州是民国15年(1926年)十二月廿一日。他从广州回上海,中途风阻,便避入福州的马尾港。他在悠爱日记》里写:“翌日上船去马尾看船坞,参谒罗星塔畔之马尾忠烈王庙,求签得第二十七签,文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山明水秀,海晏河清。’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演讲     
九月六日(星期四)上午,扶轮中学当局得悉文学家郁达夫先生来津,即推曹秋芳先生前往迎请赴校作公开演讲,惟郁氏以事出仓卒,未及预备相当材料,愿在校谈谈个人感想及经验,并与诸生解答关于文艺上各问题。当于是日上午十时左右莅校,随行者有小说家王君。郁氏面容较过去颇形衰老,带花镜,背微驼,牙齿亦脱落数枚,着深灰绸袍,中国便鞋,神采颇潇洒,由校长略事介绍后即开始谈话,题为《北游杂感》及《创作的经验》,由高三学生陈学驶、莫家鼎、郑有勇、吴奎龄担任记录。  相似文献   

5.
王国华 《文史天地》2008,(12):35-40
梁实秋,徐志摩和郁达夫,无疑都是上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大人物,本文写了梁与其他二人的关系,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吉平 《文史月刊》2011,(11):51-51
1942年的一天,棉兰日本宪兵部派了几个特务来到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城镇的武吉丁宜镇,搜捕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搜捕不到,就找镇上宪兵队要人。化名赵廉的“通译”郁达夫知道陈老已避难爪哇,却用日语对日本宪兵队长谎称:“陈嘉庚明明已乘船回国,棉兰这班家伙还来讨人!”宪兵队长信以为真,对着几个特务大发雷霆:“你们敢讨人,滚开!”那几个家伙挨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以字行于世。至于他的笔名则很少有人研究。已故著名现代文学收藏家瞿光熙先生曾撰《关于郁达夫的笔名》一文,对郁达夫的笔名进行了考证,证明郁达夫曾以"曰归"的笔名发表过两篇文章,他写道:郁达夫确实有个笔名"曰归"。  相似文献   

8.
薛林荣 《文史精华》2013,(11):56-58
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因其长兄郁华自北平调任江苏省高等法院上海刑庭庭长,在聚丰园设宴,请鲁迅、柳亚子等作陪。这次请客不仅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达夫赏饭”的名局,还成就了鲁迅的一酋传世名诗,更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李璐言 《丝绸之路》2013,(20):75-76
有着近十年日本留学经历的作家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留日作品中对异国形象的个性化抒写,对于研究近现代留学生对祖国对异域的双重矛盾心理具有重要文化意义。本文从郁达夫自身经历出发,结合社会现实和作品形象,研究一代留学生对祖国、对日本爱与怨的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10.
林敏 《福建史志》2013,(1):59-61
福州鼓岭是避暑、旅游、修养的圣地,也是观星赏日的绝佳观景点,人称“左海小庐山”.曾被近代西方传教士誉为与江西庐山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齐名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民国时出版的《福州旅行指南》、《福州便览》等都不吝笔墨地描述了鼓岭的气候、交通等,更有许多文人盛赞鼓岭的美好.本文仅简要介绍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庐隐、郁达夫笔下的鼓岭风貌。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7岁的钱英杰被选派进中央军委工程学院学习英语。两年后朝鲜战争爆发,钱英杰和其他几十名成绩突出的学员被抽调到中央机要局集训,不久便跟随部队奔赴朝鲜。  相似文献   

12.
孔见  景迅 《百年潮》2013,(10):52-58
鲁迅和郁达夫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既是同乡,又是挚友。他们相知甚早,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阵地上,并肩战斗,愉快合作,为现代文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美丽的佳话。在反动派统治的白色恐怖年代,他们有着类似的遭遇,同怀着深挚的故乡情结而反遭故乡反动势力迫害。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鲁迅逝世后郁达夫沉痛哀悼,深切怀念,对鲁迅作出了非常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艳 《神州》2013,(17):14-1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个和鲁迅齐名的文学大家,郁达夫因其具有的天生悲观精神使得他创造了众多的沉沦者的形象,这些形象大多命运悲惨,他的作品也常常流溢出世纪末的感伤情绪和颓唐气息,因此这些形象被统称为"零余者"。本文就对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和"零余者"的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个和鲁迅齐名的文学大家,郁达夫因其具有的天生悲观精神使得他创造了众多的沉沦者的形象,这些形象大多命运悲惨,他的作品也常常流溢出世纪末的感伤情绪和颓唐气息,因此这些形象被统称为“零余者”。本文就对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和“零余者”的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台儿庄大战期间,许多中外记者、诗人、作家都来过台儿庄。如范长江、陆诒、郁达夫、盛成、臧克家、丁行等,70多年过去了,这些历史的碎片渐渐湮灭在时间的河流中。近来笔者查阅有关史料,采撷到郁达夫当年来台儿庄时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春 《风景名胜》2010,(11):56-5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火车在人们眼中是一种非常时髦且先进的交通工具。那时的火车,也不是人人都能坐得起的。而敏感的文人们,很喜欢借吟咏火车来抒情言志。  相似文献   

17.
柳云  李佳 《旅游纵览》2014,(4):338-339,344
郁达夫小说的写作风格以及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与作者生活年代的动荡、贫苦有着莫大的干系。而1922年作为郁达夫写作的一个分水岭,其在1922年之前(日本留学期间)的写作风格主要以诉说"性的苦闷"为主,作者在1922年回国之后,目睹了我国社会底层的的黑暗与贫苦之后,写作风格又渐渐转变为诉说"生活苦闷"。由于这两大时期的转变,使得作者这两个时期所写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笔者就通过对郁达夫小说的详细研究,论述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类型,以及其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特点及意义,以供相关研究者们参考所用。  相似文献   

18.
儿子喜欢打篮球,自然就有许多球友,每到周末,接二连三的电话打来约儿子出去玩篮球。一次两次还没有觉得怎么样,时间一长,爱人就有些担心,这些孩子聚在一起,到底是不是打篮球?每天都同啥样的孩子一起玩?爱人的担心,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三次来安徽执教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他是五四新文学运动著名文学学术团体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曾主持《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和《创造月刊》等工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风靡一时,并由此成为五四新文学诞生之后毁誉交加、颇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振群 《纵横》2008,(6):62-64
报界名宿张友鸾与文学巨匠郁达夫,早在五四时期,就结成了文学友谊。他们富于戏剧性的相识和相互诚挚的友情,一直以来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