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婷婷 《收藏家》2016,(8):37-44
第三部分"衡山在梁溪"。文徵明行书缃梅诗文徵明其书各体兼善。小楷自黄庭、乐中来,而温纯精绝;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黄庭坚者尤佳;隶书法钟繇,独步一世。本轴以行书写缃梅诗一首,基本上字字独立,偶有连丝,法度严谨,代表了文徵明行书的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2.
闫建科 《收藏家》2011,(1):17-22
旅顺博物馆书法藏品数量众多,上自西晋,下至明清,跨越千年,又以明清作品为大宗。其中文徵明的行书似学赵孟,展示了书法端庄秀美的一面;傅山的草书向我们呈现了狂野豪放的一面;郑燮的"六分半书"和金农的"漆书"则令人见识清代中期两位书坛名家新奇怪异的书风。  相似文献   

3.
武氏家族是清代晚期河北永年地区的名门望族,其诗书传承,直至近现代,几代人成就斐然。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有多幅武家人的书画作品,比较重要的包括武汝清的行书八言对联,武延绪的楷书武用章墓表轴、行书七言对联、行书陆龟蒙七言诗轴,武莱绪的行书七言对联,武福鼐的墨笔山水轴、隶书节张载《西铭》横幅、隶书节陶渊明《咏三良》诗轴、行书七言诗轴、行书横幅等,集中体现了永年武家良好的学养底蕴。  相似文献   

4.
北宋“至道元宝”背星钱刘洪旭"至道元宝"宋太宗赵灵至道年间(995~997年)铸。该钱面文为太宗所书,有真、行、草三体。太宗在位凡廿三年,五易其年号。从淳化起开御书及行、草入钱文之先河。笔者于1987年秋,从一批出土钱中拣选出一枚"至道元宝"背星小平钱(图一)。该钱为铜质,行书,旋读,直径2.53,穿宽0.56,郭厚0.11厘米,重3.69克,背穿上正中处铸一巨星。马定祥先生在《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中指出:"'至道'钱背星者亦希,惜皆其名不彰耳"①。日人今井贞吉在《古泉大全·丙集》中收有"至道元宝"背星钱五枚,其中行书两枚②。孙仲汇、胡薇在《古钱币图解·绪论》中指出:"宋元背星月及竖划者通常能见,太平已为数不多,淳化、至道背星月则极难遇"③。注释:①《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11页。②《古线大全·丙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页。③《古钱币图解》上海书店1989年8月第1版49页。北宋“至道元宝”背星钱@刘洪旭  相似文献   

5.
江西发现宋钱新品龙吉昌,王宝珍近年来,江西又发现几枚宋钱新品,介绍如下:一,阔缘大样至道元宝平钱。生坑绿锈,直径2.8,厚0.1厘米,重5克。北宋钱中,自宋元通宝至皇宋通宝,除咸平、祥符有少数大钱外,其余几个年号的大型钱很少发现(图1)二、阔缘篆书天圣元宝。生坑绿锈,背有磨夷。直径2.8,厚0.1厘米,重5克(图2)。三、行书"圣"圣宋元宝小平钱。生坑绿锈,直径2.45,厚0.15厘米,重4.5克。钱文中的"宋、通、宝"三字为篆书,"圣"字为行书(图8)。四、折二隶书双挑"元"靖康元宝。生坑绿锈,直径3.05,厚0.2厘米,重8克。"靖"字立旁首划反点,"元"字第二划双挑(图4)。五、真书折三阔缘背穿上星建炎通宝。两枚,一枚为背穿上左星,一为背穿上右星。生坑绿锈,白铜质。直径一为3.25厘米,一为3.22厘米;厚一为0.16厘米,一为0.15厘米,重均为8克(图5,6)。江西发现宋钱新品@龙吉昌,王宝珍  相似文献   

6.
杨春晓 《收藏家》2013,(12):27-35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古代书法作品《文赋》(图1、2),原是清宫旧藏,清初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和清代《石渠宝笈》等均有著录。原作纵八寸,横一丈一尺一寸,行书,间杂个别草字,共一百四十四行,一千六百六十八字。原作并无书写者的名款,前纸有明代李东阳题写的"二陆文翰"四个字和明代沈度题写的"陆机文赋陆柬之书"八个字,后纸有元代揭傒斯、赵孟、李倜、欧阳玄、危素和明代宋濂、刘基、董琰、谢观、曹仿以及清初孙承泽的题跋,均认为是唐代陆柬之的真迹,各家著录也都以陆柬之真迹予以著录,  相似文献   

7.
这帧小横披,是父执涂月僧先生所赠。行书七言绝句二首。第一首《家居旧作》:"频年驱马即天涯,腊雪春风感岁华。不及帘前双燕子,年年来绕故园花。"第二首《奔牛道中作》:"层楼高榭间精蓝,人隐红窗影半含。画艇乱摇三汊水,任他分路到江南。"款为:"甲子春分船山",下钤"张问陶印"白文和"船山"朱文印各一枚。原是四块斗方,我得到后请刘竹书师傅重新装裱成横披。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是思想开放的劲吏,同时也是近代史上颇有造诣的书法家,在朝野之间亦以雅善书法而闻名。世人敬重其道德文章,因而也珍视其书法。新发现的林则徐行书四条屏,功底深厚,清劲秀博,柔中含刚,宽博疏朗,一如人品,实为行书四条屏难得精品。  相似文献   

9.
自唐张怀瓘《书断》论书谓“刘德升即行书之祖”后,至今人们深信不疑,本文对古代文献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考证出刘德升不但不是“行书之祖”,且与“行书”毫无关系,是位在“隶书”方面有造诣的书家.通过进一步挖掘研究,揭开了“刘德升”之神秘面纱,确定其当与汉末曾任蜀郡太守的“刘胜”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丁山 《收藏家》2011,(1):76-77
此卷为三段,一为中山先生题大字行草"花得东风一夜开";二为唐云所绘梅花图;三为谢稚柳大字行书跋。据藏家介绍,中山先生题词是在1911年11月抵达英国时,为旅英同盟会元老吴稚晖所题。  相似文献   

11.
北宋的大观通宝始铸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一一○七年)。因铸工精湛、书法秀丽而大受古钱爱好者的青睐。大观小平钱文的书体有行书及瘦金书二种,行书大观是陕西等地发行的铁钱,存世数量很少,其铜母更为罕见,以前只发现二枚(图一),均在国外,此种钱行书文字雄健飘逸、骨清神秀,也出于徽宗手笔。瘦金书的大观小平较常见,粗看似面目相同,然仔细辨认,其中分别亦多,如不抓住  相似文献   

12.
徐欢 《文物世界》2009,(1):64-65
文徵明行书轴《内直有感》,纸本行书立轴大堂,纵245厘米,横113厘米(图一),为文徵明罕有的大字行书,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德清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北宋元通宝铁钱,钱文有篆书与行书 二体,据传其篆书钱文为司马光所书,行书 钱文苏轼所书,钱文虽只四字,但由于在祖 钱制作过程中,祖钱之间文字上产生的细微 差别,产生出多种不同的版式。余从所集北 宋铁钱中,捡出元通宝大铁钱共126枚 其中篆书元57枚,行书元69枚,对它 们的钱形及书法特点进行了粗略的对比,想 藉此探讨一下宋钱的版别。这批铁钱皆出自 四川广元嘉陵江中,属笔者《广元与两宋铁 钱》(载本刊2003年第3期)所提到的采沙 船掘出的铁钱大结块上剥离下来的,它们沿 厚而平,字廓深峻,有的钱穿中还保留着缗 的残痕,应是研究…  相似文献   

14.
蓝娥 《四川文物》2004,(2):74-76
现藏重庆市博物馆的明代张瑞图行书、草书轴的书写年代,经考证认为:行书书于52—54岁间;草书书于70—72岁的春末之际。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件1939年3月30日周恩来同志赠给曹天风先生的行书联。此行书联是抗战期间周恩来同志浙江之行的重要见证,也是他对知识分子、民主人士统战工作重视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6.
1975年7月,云南省石屏县的一个清朝墓葬中,出土一卷明代文征明行书《西苑诗》手卷真迹。此件为绢本,已略有残损,呈赭褐色,长360、阔23厘米。绢上有细如发丝的墨线画直行格,行宽3.2厘米,共一百一十三行,每行书八至九字,最少的三行仅各书一字,全卷尚存七百一十八字。手卷内容为文征明所书《西苑诗》十首。此诗是他五十四至五十七岁在京中任翰林院待诏时,游  相似文献   

17.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18.
记米芾行书大字七言律诗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博物馆通过新的鉴定、编目工作,在原藏的法书中鉴別出一件米芾行书大字《七言律诗卷》。  相似文献   

19.
夏鳊 《贵阳文史》2008,(2):I0002-I0003
陈石喜欢写楷书和行书.他以行书入行草,体方笔圆,遒劲峭拔,既有以健为雄之态.又有灵动秀美之感,体势沉着,颇具“重、拙、刚、大、灵”之美。读者可从陈石所书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自提修便汲千古,且蹋飞鸿阅九洲”和“朴守”、“江山如此多娇”中,领略其书法于凝重之外所散溢出的灵健流美神采。  相似文献   

20.
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人。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曾参与《艺文类聚》的编纂工作。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之一,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欧、虞、褚、薛,代表了唐代初期的书风。他擅长楷书和行书。我们见到的欧字一般都是结构紧密严整,笔锋遒劲有力。总的说,他的楷书风格以瘦硬为主,行书则多少有所变化。宋代的苏軾称赞他的书法"劲险刻厉",看来是恰当的。《卜商帖》(图一)六行,内容中有卜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