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盐古道”是源于四川(包括重庆)东部及南部,对川、鄂、湘、黔交汇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千年古道。它因盐而兴,成为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仁怀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倚类山而瞰乌江,临赤水而窥天府。自古以来是川盐入黔的重要通商口岸之一。世界三大蒸馏白酒之一的贵州茅台酒就产于我市茅台镇,享有“国酒之乡”的美誉。全市面积178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404个村(居)委会,人口53万。仁怀置县于宋大观三年(1109)年,距今已有887年的悠久历史。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善良、聪明的仁怀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不断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995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仁怀县设立仁怀市,从此国酒之乡的历…  相似文献   

3.
复兴古镇     
曾子  雪涌 《世界遗产》2011,(4):64-65
复兴古镇位于仁友溪景区,古镇历史悠久,从公元1108年(北宋大观三年)至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间,曾是赤水古代仁怀县、仁怀直隶厅的治所,是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之一。这里人文古迹较多,可惜屡经"播州之乱"等烽火毁损,存者寥寥,今天仍可见到的古迹有马鞍山东汉岩墓群、宋墓群、清代江西会馆等。  相似文献   

4.
丁宝桢,清光绪年间贵州织金县人,他不仅因沫慈掉太后的宠监安德海而出名,他还在调任四川总督期间,为了解决贵州人民吃盐的困难,首先改革了当时不合理的盐务制度,还惩罚了贪官和好商,发动集资捐款,重新修治了运盐到贵州的航道。当时贵州的盐全靠四川供应,由于战乱和地方政府的腐败,川盐一时难以通过水路运进贵州。一方面四川积压大量的盐,一方面贵州严重缺盐。丁宝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深入实地调查了解之后,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大胆地推行了盐务制度的改革,变“官督商运”为“官运商销”,并且设置了盐务总局,具体负责经办…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文教发展史上,晚清出现了一位重要的著名人物,他就是对流誉至今的贵州遵义“沙滩文化”①及贵州独山“影山文化”②的奠基及流播卓有贡献的“清代著名的教育家”③、贵州独山市依族人氏莫与传。莫与诗(1763——1841),字犹人,号杰夫,又号寿民。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次年联捷为进士,授庶吉士。嘉庆六年(180年)散馆后改官知县,先署四川茂州,后改任四川盐源。嘉庆九年(180年)荐任四川甲子科(即1804年)乡试同考官。不久父死,即返乡奔丧。服满后则以奉养老母为由留居乡里,在其旧居独山兔场辟“影山草堂”教育乡里子弟…  相似文献   

6.
诗、志、禅是文学、学术、宗教等观念文化的载体。贵州历代的诗歌、方志和禅学论著,是贵州文化的三大物质形态,在贵州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因而成为贵州文化的三大主流。拙认为贵州文化应分为前黔文化、贵州文化和贵州新文化三阶段。明代建省前,省境分属蜀楚滇粤,少数民族分氐羌、苗瑶、百越、濮四大族系,未形成有合力的地域文化圈,属前黔文化。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省,“然终占籍此邦非彼族所愿”。经一段时间的交流融合,至明中叶,始产生文化上的互相认同意识,形成贵州文化…  相似文献   

7.
吴晓光 《世界遗产》2012,(1):100-103
贵州“荣太和”烧坊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这个烧坊是仁怀县石荣霄、孙全太“王天和”盐号老板合股开设的。因取石、孙两人名字及“王天和”店名的各一字,  相似文献   

8.
当你翻过山岗进入仁怀,风儿就会给你送醉人的酒香。走进市城,然后下车走走,街上的一切会使人感到,仁怀酒都,名不虚传。路过店窗,店里存放的各种酒,外行人一眼看去,只觉大同小异,事实上酿造工艺不一,各有个性,下面分别介绍仁怀酒的特点。天下名酿──茅台酒茅台酒,在酒族中格外引人注目。茅台酒厂,座落在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这里是一个};【黔两省的交汇处,是历史上商业贸易中心,这里热闹非凡。清代诗人郑珍:“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就是对这里的真实写照。茅台酒来源很古,据《史记》所载,公元135年,番阳令唐蒙出访…  相似文献   

9.
导?言
  江西抚州金溪乐氏自明初进入贵州。笔者十四世祖乐益章于清乾隆初年迁入贵州黄平旧州,与三百年前入黔之乐氏不同门。但是,同为金溪祖籍,两支黄平乐氏不仅同宗,而且乐益章很可能是追随早年乐氏入黔之足迹而来。乐益章入黔后在黄平旧州娶妻生子,其后人至十六代(洪字辈)始出现外迁趋势,恐与经商和“苗乱”有关。本族十七世祖乐永隆(海平)经商致富,在移居贵阳前,已在湖南洪江置办家业,后专门指派三子嘉芸(书臣)常驻洪江打理。乐氏共有十三人葬于洪江,其中十一人为嘉字辈及女眷。是以洪江为乐氏祖居地之说,并非指入黔之前的祖居地,而是后来家族商业扩张及外出避难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张广泗上疏朝廷,于乾隆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闰三月,首浚赤水河,疏通68处险滩,使川盐由四川合江经赤水河到仁岸茅台村,运输路程大大缩短,盐价渐平,对黔人"斗米斤盐"之负担有所减轻,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文中还对赤水河源流及遵义知府陈玉(殿)是否参与赤水河疏浚、吴登举之死等问题,均有论述与考辨.  相似文献   

11.
明代,遵义未划入贵州管辖之前,开阳即为贵州北面之边陲,以乌江天险为界,与四川划江而治。今我县马场镇茶山关古渡口的石壁上,尚有两方石刻,一日“蜀水黔山”,一日“黔蜀古分疆”,记其史实。从贵阳西出阳关至修文扎佐入开阳县同知衙(今双流同兴村)开始,一条用石块铺就的道路穿山越岭、蜿蜓起伏,  相似文献   

12.
<正>1902年春天,贵阳士绅李端棻(苾园)、于德楷(仲芳)、乐嘉藻(采澄)、李裕增(福田,旗人)四人出于“谋黔省教育之发展,振兴贵州文化,培养新学师资以应教育发展之需求”的目的,在贵阳次南门外,利用雪涯洞、丁文诚公祠、黔军昭忠祠、来仙阁等一片老建筑群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等师范学堂“贵阳公立师范学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自1905年起,  相似文献   

13.
一、太平军几次进入贵州太平军几次入黔,它们的来龙去脉如何,说者不一,踪迹纷乱。我以为从1860年到1872年,太平军大规模地进入贵州战斗,先后有三次。第一次,是1860年5月到1861年8月,领导这次入黔战斗的是曾广依、余诚义、张遇恩等人。1857年,石达开率敬万太平军从天京出走,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省,想从湘西北上越鄂西去四川。可是1859年在湖南宝庆遭到湘抚骆秉章的阻击,无法北上,被迫  相似文献   

14.
丁宝桢为官清正,刚介有为,在晚清封建官吏中卓有政声。特别是在其“宦海生涯”的最后阶段,即在就任四川总督之后,毅然排除阻力,大刀阔斧地改革盐政,赢得了广泛的称道。作为最先受益和受益最多的贵州人民,尤其是有口皆碑。黔无盐。人民食用所需,主要依靠川盐的供应。由于运道艰远、税负过重,再加上大、小盐商的垄断操纵与重利盘剥,食盐贵  相似文献   

15.
一、外籍僧人入传教外籍僧人入黔传教,至元代中后期始为史志所记载。其时印度指空禅师在黔西弘法,江西人彭如玉于黔中传教,二者异曲而同功,注重神通灵异,皆与黔地原始巫风相契,遂使佛教深人黔西苗彝聚居之区和崇山峻岭的黔中腹地,从而大大拓展了佛教在贵州传播的领域。(一)印僧指空弘法黔西指空是印度僧人,梵名提纳薄陀(Dhyanabhadra),指空为法号,高丽称“西天提纳薄陀尊者”,自命为迦叶百八传人,古印度摩竭提(Magadha)国人。8岁从那兰陀寺律贤出家,19岁得到南印度楞迦国吉祥山普明衣钵。之后来华…  相似文献   

16.
一、陈福桐同志在《黔诗漫说》中说:“明清两代,贵州的进士就有723人,其中,状元有两个。 二、《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三辑:《清代状元知多少》一文所载清朝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共取文状元114人,武状元109人共233人。以文状元而言,其分配地区如下: 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29人。山东6人,直隶(河北)、广西各4人,八旗、福建、湖北、广东、江西各3人,贵州、湖南各2人,河南、陕西、四川各1人。 三、再据清末浙江平步青著《霞外■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上册第41页“词林嘉话载:“…  相似文献   

17.
黄侃,字季刚,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章太炎先生并称“国学大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早期农民运动的活动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一) 黄侃祖籍湖北蕲春,幼承家学而聪颖过人。七岁时即作诗曰:“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其父曾任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等职,为官清正廉明,有“黄青天”之誉),可谓语出惊人。 1903年,黄侃15岁时考入武昌文华普通中学堂,在校即与同乡田桐、黄安(今红安)董用威(即董必武)、湖南桃源来教仁等同学议论时政,批评当局,宣传反清…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中期,贵州大学和贵阳医学院先后创建;抗战期间,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湘雅医学院等校迁黔复校,一时间贵州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名家学者基苹于黔,大大推进了一向闭塞落后的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定居台湾的张志韩先生任贵州教育厅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台湾《黔人》杂志,总编辑李永久先生1985年采访张志韩先生的文章,对张氏生平作了介绍,摘叙如下。张志韩先生是贵阳人,生于1900年(庚子年)。早年就读于贵阳南明中学。在班上是高材生,每试必冠同传,每学期都保持甲等第一名,是南明中学的学生会长。当时正值“五…  相似文献   

19.
傅玉书,贵州瓮安人。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诗文作家。他在贵州古代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黔诗纪略后编》卷十一傅玉书传说;“(傅玉书)与犹酉樵(法贤)为亲交,讲求古文家法,得之理实气味之间。诗古体近右丞、襄阳,近体近钱考功、刘随州。吾黔称诗者君采、渔横、碧山、南谋诸公,均不以古文称;诗文兼擅,自竹庄始。”明确指出傅玉书“诗文兼擅”的独特地位。另外,傅玉书辑的《黔风录》,收集贵州诗史文献,开此著作体之先河,由此导引出后来郑珍的《播雅》、莫友芝的《黔诗纪略》、莫庭艺等的《黔诗纪略后编》、陈田的《…  相似文献   

20.
熊俊 《贵阳文史》2008,(3):46-49
一、早年及黔军生涯 蒋在珍(1896-1952),字丕绪,贵州桐梓县官仓乡响水田人。小学毕业后,考入贵州讲武学堂,从此步人军旅生涯,先后任二十五军团长、旅长、师长,军阀混战时期为黔军周西成派系重要成员。周西成人主黔政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第三师师长,驻黔北,并于遵义新城北大路(今延安路)口建房居住,任内于正安、道真等地镇压农民起义,令部下割取人耳领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