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琳燕 《文博》2006,(6):77-79
一、背景资料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琉璃河商周遗址,自60年代起,经过20多年对该遗址的发掘,不仅发现了城址,还发掘出了燕国贵族墓葬区,并出土了一批带有燕侯铭文的青铜器,从而确定了这里就是西周时期北方重要的邦国-燕国的都城。展现了北  相似文献   

2.
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燕侯墓葬的发现,无疑为确定该遗址为燕国始封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一点已得到学术界较普遍的认同。因此琉璃河遗址是认识早期燕文化最理想最典型的遗址,是京津地区夏商周时期文化性质和年代最明确的遗址,显然,对该遗址西周文化遗存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以往对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认识主要根据两部分发掘材料,一是1962年对居址小规模试掘的材料;二是1973年以来对包括燕侯在内的燕国墓地的发掘材料。由于其文化面貌未能充分体现,因而对西周燕文化的认识很不全面。1995年对琉璃河遗址的发掘弥补了过去的缺失,一大批居住址的  相似文献   

3.
一、琉璃河西周卜甲之发现 1996年春、秋两季,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对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都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尤  相似文献   

4.
琉璃河遗址1996年度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期刊载的琉璃河遗址1996年度发掘简报,介绍了在琉璃河遗址发现的西周城址、护城河遗址和数十片卜甲。有三片卜甲刻有文字,其中一片正面刻“成周”二字,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5.
1995年琉璃河周代居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琉璃河遗址自1962年发现以来,历经多年工作已被证实为西周燕国早期都城所在。但以往工作多偏重于墓葬,对居址了解甚少。为全面认识遗址内涵,并配合田野考古实习,1995年8月~11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对琉璃河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560余平方米。所获遗存可分周代居址、周代墓葬和唐至明代居址三部分。本次工作对遗址发掘区进行了统一规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文物》1996,(6)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自1962年发现以来,历经多年工作,已被证实为西周燕国早期都城所在地。1995年度的发掘又有新的收获,发现了周代的居址、城墙和排水沟。居址并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根据发掘情况,可以认为琉璃河古城始建于西周。本期刊发了有关周代居址、墓葬的发掘简报。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降卒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组成的琉璃河考古队,曾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出许多漆器,漆器胎质虽已腐朽,但仍不失为重要发现。漆器出土时,该队队长殷玮璋同志提出必须将其彻底清剥、妥善保存,并交与笔者进行复原。措施提得非常及时,如此将使距今三千年上下的西周漆器得以再显原貌,重现光辉。墓地发掘情况见《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后称《简报》)。  相似文献   

8.
杨勇 《华夏考古》2013,(1):80-88,148
镇江营遗址东北距燕国始封地琉璃河遗址约35千米,包含丰富的西周时期居住遗存。在琉璃河遗址材料尚未全面发表的情况下,《镇江营与塔照》对于燕国史研究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考古报告建立的编年体系虽大体不误,但商周第三期遗存的年代上限定得过早,陶器型式和期别划分得过细,不利于把握各段或各组之间的差别。笔者依据《镇江营与塔照》提供的丰富的地层关系,将商周第三、四期遗存重新划分为三期,分别相当于西周早期、中期、晚期。  相似文献   

9.
试论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出土的玉冠饰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一件玉雕冠饰,编号为M253∶43①。这是一件用扁平板材雕琢而成的长条形玉器,青白色,上宽5.9厘米,下宽5.1厘米,高16厘米(图一)。关于这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玉器进行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对西周燕国玉器的使用制度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燕国在西周早期,以组玉佩和葬玉为代表的与礼制相符的用玉制度已见端倪,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克罍克盉铭文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古史的唯一方法就是考古学”。对西周燕国历史较多地认识和研究主要是从本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的,北京房山县琉璃河发现了有关燕国的遗址、墓葬和众多的文化遗物,青铜文物中有的具有“侯”(如复鼎、攸)、“匽侯”(如:堇鼎、复尊、伯矩鬲)的内容,再参证发现的城墙遗址,证明《史记·燕世家》记载的“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史实是完全可信的。而琉璃河一带即是西  相似文献   

12.
楚王城遗址是襄阳市域一处重要的西周遗址,2005年确认为西周城址。2011年复查后,对城址布局、城垣结构、城内文化层堆积和整体文化内涵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并发现了附属的许家河遗址。本文认为,该城或许就是西周晚期楚熊渠征伐和封王之鄂王城。  相似文献   

13.
正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和《燕召公世家》中明确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召公于燕。然而,"关于燕国始封地的问题历来聚讼纷纭。《汉书·地理志》认为在蓟(今天北京市);唐代《括地志》则把它定在现在的北京密云或河北蓟县;到了宋代《太平寰宇记·易州》又有河北涞水召亭的说法。"①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未有定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发现了与燕国有关的众多文物,其中M253墓出土堇鼎是北京地区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学者据此判断琉璃河董家林地区是西周初年燕国都城所在,将北京建都史向前推进到3000年前的西  相似文献   

14.
1995年琉璃河遗址居址区的发掘主要包括上、下两部分堆积,下层为西周早期~西周晚期文化层,上层为唐~明清时期文化层,前者已在《1995年琉璃河周代居址发掘简报》一文申报道,本文主要对本次发掘所获得的唐~明清时期遗物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9年7—12月,山东大学考古学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徽肥西县陈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城墙、壕沟、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印纹硬陶、石器、瓷器等遗物。通过发掘确认陈墩城址的始建年代不晚于西周中期,为研究淮河流域西周城址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97年琉璃河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春、秋两季,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琉璃河遗址再次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时代分属西周和唐代。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炭河里城址的发现与宁乡铜器群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宁乡炭河里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西周时期城址的发现和确认,是近年来南方地区商周考古重要的发现之一。本文通过出土陶器和遗迹的年代对应关系判断,该城址始建于西周早期,使用年代为西周早中期,废弃年代不早于西周晚期,是湘江流域西周时期某一支地方青铜文化的中心聚落,或者说是西周时期独立于周王朝之外的某个方国的都邑所在地。炭河里城址与宁乡铜器群有密切关系,属于同一个古代政治或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正>燕下都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燕下都进行了考古发掘,逐渐还原了这座古城的整体风貌。遗址呈长方形,布局清晰,宏伟规整,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6公里,占地约3500万平方米。遗址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建筑构件、铁器、铜器、金银器等,为我们科学严谨地认识燕国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同时,考古人员还在燕下都城址范围内和城外  相似文献   

19.
葛城遗址位于江苏省丹阳市南部,是一座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型城址。遗址延续时间较长,保存较好,其使用时代贯穿吴国历史的整个过程,因此内涵较丰富。发掘过程中,揭露出葛城的三期城墙墙址、城门以及相应的濠沟。综合考虑葛城遗址的地理位置、所发现的遗迹,以及邻近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窖藏和墓葬,推测此城址可能是吴国政治中心从镇江丹徒迁往太湖平原地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地点,甚或可能为吴国早中期都城之一。  相似文献   

20.
江苏丹阳葛城吴文化遗址,经勘探试掘,确认其为一座吴国城址.城址内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沟,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遗址中出土有较丰富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吴文化遗物.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可将该文化遗存分为三期:早期为西周中晚期,中期为春秋前期,晚期为春秋后期,三者之间连续无缺环.经与江、浙、皖地区同类吴文化遗存对比,可推知丹阳葛城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吴国城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