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钱币》1999年第1期P41刊登了吴先生《别具一格的原轻银元》,章说:“所谓原轻银元,是指造币厂在铸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厂的银元本来成色就不足,换言之,也就是毛重低于25.5g或含银量低于80%的银元。例:国币中有道光银元,毛重仅18.35g;四川军政府造“汉”字银元,毛重为25.45g;贵州省政府造汽车图案银元毛重为23.46g。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黄帝像国币券一般都是兑付通用银元,但在券面印“此券兑付国币”字样者十分罕见,上海分行就发行过这种钞券。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称该券为“黄帝像上海国币券”。关于该券,《民国钞券史》一书已有记载②,《上海钱庄史料》等书籍③、文章④中也有提及,但该券究系何种钞券等相关情形鲜见专文介绍。为此,笔者将所见该券资料进行初步梳理,草拟成稿,疏漏、不当之处,请识者补正。  相似文献   

3.
钱屿 《中国钱币》2010,(3):34-42
一、厂条的设想与铸行 厂条的铸行起于历史悠久的废两改元运动。1914年2月颁布的《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本位,从理论上统一了中国的币制,原则上规定了废两改元。但在实际上,错综复杂的银两仍与银元并存,形成多种弊端。  相似文献   

4.
1889年(光绪十五年),自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粤省造币厂首创自铸银元后,其他各省亦纷纷设厂仿造。由于各地所铸银元均标有本省省名,而且重量、成色不一,人们使用颇感不便。 1909年(宣统元年),度支部尚书载泽向朝廷请旨,奏称币制改革重要,提议取消各省地区性货币,划一币制单位。同年正月十四日议准由度支部设立币制调查局。次年四月二十六日颁布《币制则例》,规定以“元”为单位,定银元为国币,废除银两制度,停止各省自  相似文献   

5.
钱杰 《中国钱币》2004,(1):11-13
192 7年 4月 1 5日 ,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 ,决定定都南京 ,中华民国步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① 。 1 92 8年 4月 2 7日 ,国民政府通过马寅初“统一国币 ,废两用元”提议② 。 6月 2 0日 ,财政部在上海召开全国经济会议 ,会上确定币制方针 :推行纸币集中主义、推行金汇兑本位③ 。会上重新研究了马寅初“统一国币 ,废两用元”案 ,提出实施办法 1 0条 ,包括 :先定筹备时期为一年 ,积极筹备 ,并决定实施日期为民国十八年七月一日 ,以明令公布 ;上海造币厂应于最短时间内成立 ,半年以内必须开工鼓铸新银元 ,定为国币 ;请国府颁布国币新条例 ,规定…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为稳定广东金融,筹措北伐经费,在广东创办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成立于1924年8月15日。第一任行长宋子文,副行长黄隆生、林丽生。银行曾颁行章程十六条,其第二条云:中央银行资本额先定为国币一千万元,中央银行募集外债一千万元充之。章程第七条第二点规定有发行货币的特权。开业时发行银元券和银元辅币券,在广东省流通。1924年8月31日《申报》登载当时情况,其大意谓孙中山先生的现兑政策旋发旋收,商民持有中央银行纸币可随时兑现。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币制改革的推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政外交一片混乱,而作为一国财政之基的币制问题也日益暴露,愈演愈烈,出现铸币原料匮乏,币值不稳和币制混乱等一系列恶性现象。针对这种状况,张之洞顺应晚清变革的潮流,先后推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主要有采用机器铸造制钱,试铸银元、铜元,发行纸币,订立银本位制,统一国币等。为了保证这些货币政策的顺利进行,他实施了一些相应的推行措施:1.原料上保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铸币原料既是整个币制改革的起点,又是其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首先,张之洞对于铸币原料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在《试铸银元片…  相似文献   

8.
袁像嘉禾银币,俗称“袁大头”,始铸于民国三年天津造币厂。民国初年,国民政府财政部为了治理整顿银元流通混乱、种类繁多、成色不一、难于统一管理等状况,于民国三年(1914)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整顿统一币制。条例规定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嘉禾银币一元为本位币,重七钱二分,成色是银九铜十,后改为89%,统一流通。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酷爱收藏研究苏区货币实物和金融史料,珍藏有一张湘赣革命根据地发行的面值壹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革命战争公债券"(图1)。该券面加盖有"本息还清转为国币通用"的红色印章,显示该债券付息后,曾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赣分行壹元银元券在湘赣苏区广泛流通。这枚先作债券,后为钞票,一券两用的文物,在苏区金融实物中属仅见,其做法在苏区革命史上堪  相似文献   

10.
笔者藏有一张湖北省银行的普通支票.但支票上的货币称谓却非常特殊。常见的有银两、银元、国币、法币等,此张支票上的货币称谓却是“申钞”。“申钞”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货币呢?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流通使用的呢?原来.它曾与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国内汇兑业务-“申汇”有关。“申钞”它不是一种货币.却能象货币那样在市场上自由兑换、流通。  相似文献   

11.
上海造币厂在国民政府时代名“中央造币厂”,于1933年3月1日正式开工后生产俗称“船洋”的国币。由于实施废两改元政策,新制银元需要量极大,中央造币厂的生产供不应求,乃另铸厂条对应。1934年8月开始生产成色九九九。每条含纯银重量等于银本位币一千元的银条(即甲种厂条)。因发行后不受欢迎。仅制成3621条即告停产。  相似文献   

12.
“哈大洋”是流通在哈尔滨及其周围地区纸币的简称。由于它是以“大洋”(银元)为本位并印有发行地“哈尔滨”字样,故称为哈尔滨大洋票,简称“哈大洋”。这种纸币于1919年由中国、交通两银行首先发行,接着东三省银行(号)等也相继发行,流通于吉、黑两省。“九·一八”事变后,被伪满洲国中央银行的伪国币所取代。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哈大洋的流通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银元主币流通与上海洋厘行市的更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晓昇 《史学月刊》2006,3(8):36-42
墨西哥鹰洋成为近代中国流通最广的银元主币,历时长达60余年之久。1914年后开铸的袁世凯像新币,逐渐取代鹰洋成为流通中的主币。上海钱业公所和其后的上海钱业公会深谙流通中主币的消长变化态势,审时度势,先后于1915年和1919年取消龙洋和鹰洋行市。鹰洋行市的取消进一步促使国币通行成为主币,使货币兑换市场逐步走向统一,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同时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促进了近代货币统一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银行民国七年(1918年)版"上海等处地名国币券",以下称"上海等处地名国币券"。这是人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种钞券。熟悉,是因为在钱币市场或相关图籍中常可见到该券(图);陌生,是因为该券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内情":如该券究竟有多少处地名(地名底纹)、有的地名为何在中行编印的资料中被"遗漏"、个别地名国币券为何未见发行;该券在美钞公司印制起于何时、止于何时,累计印数是多少;该券有几种地名国币券在第一次印制后、背面英文货币币种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15.
湖北银元局与北洋银元局发行的钞票吴筹中银元局是铸造金属货币的,但有的银元局除铸造银元、铜元外,也曾发行钞票。银元局发行的钞票,印制考究,图象精美,古色古香,存世极少。湖北银元局的银元票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两广总督张之洞会同湖北巡抚谭洵向清廷上了《请铸银元折》的奏本,旨准后,于武昌三佛阁成立湖北银元局,铸造银元。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王秉恩认为甲午战争后,海禁大开,行用银元之处渐多,且各省均将铸造银元。为了扩大银元的流通,他向张之洞建议,由湖北银元局发行银元票。并认为银元票的印制,必须精美,特委托赴日留学委员邝国华联系日本大藏省印刷局印制。我们收集到一张湖北银元局的银元票,此票长21.1厘米,横13.7厘米,四周有狭的花纹边框,框内上端印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其下印双龙戏珠图像和光绪元宝银元正背面各一,银元图像下直书“凭票取银壹大元”,右旁印“湖北银元局”五字,左旁有“陶字第贰百柒柒号”字样,下端印“重库平七钱二分”(插四上左)。背面印湖北总督张,湖北巡抚于的示谕(插四上右)。其中说明“银元局刊发银元票每张壹元,与官钱局所发钱票相辅而行。”由此可见这种银元票只发壹元的一种,票上印有重库平七钱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银元票考略钱丰银元票是一种代行银元流通并可在发行处兑换银元或其他能折合银元的货币的票券,亦称银元兑换券。清末民国初年,中国近代银行业逐渐兴起,各地金融机构大多纷纷发行银元票。黑龙江地方发行的银元票主要有黑龙江官银号三省通用小银元票、黑龙江广信公司小银元票、黑龙江官银号江省通用银元票、黑龙江官银号三省通用大银元票四种。一、黑龙江官银号的成立与黑龙江三省通用小银元票的发行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提出:“若为三省币政计,则非设一大银行,固无以廓除积染,抵拒外强”。主张“改奉天官银号为东三省官银号,在江省及吉之哈尔滨等处设分号,行使通用银元票,凡储蓄汇兑之属三省一致,以通交易。”①黑龙江广信公司自开设以后发行了钱帖1300万余吊,由于黑龙江市间习惯使用银元,钱帖又不能出省通行,地方现银缺乏,地方财政的每月俸饷等有相当款项苦于没有现银支付。所以,各地政府对徐世昌的“行使三省通用银元票”主张十分赞成,但在“统一成立一个大官银号”问题上则坚持“各省各办”。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组建又一家官办地方金融机构──黑龙江官银号(原有一家即为黑龙江广信公司)的请求,得到了东三省当局的批准,这实际上是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默许了黑龙  相似文献   

17.
试谈银元识别王广洪在我国的货币史上,银元曾行用了三百年左右,形形色色的银元包括各种纪念币、角、毫等小银币,以及半元、中元共大约有五百多种,其中曾在我国流通的外国银元也有几十种。过去一些主要银元曾被按成色高低归纳为五大类:一类是苏版的七种,即一些苏维埃...  相似文献   

18.
1914年时,北洋政府曾颁布《国币条例》,实行银本位币制,并铸造了总重为七钱二分的壹圆银币为国币。由于袁世凯复辟称帝,《国币条例》未能很好贯彻.  相似文献   

19.
宣统年间除迪化银元局机铸的饷银系列币外,喀什亦广铸银元,名称有宣统银币、宣统元宝、饷银、银元等,其特点是:(1)主要铸造五钱银元,因其使用最多,需要量大。也新铸少量的二钱、三钱小银元,但均不是系列币。(2)仍用土法机器打压,不是正式机铸。  相似文献   

20.
在观赏日本银元时.发现有些银元的币面.有一个直径约5毫米的圆圈.内有一“银”字的凿印,有不少钱币爱好者以为这是银号、钱庄为鉴别银元成色所为。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方得知.这种清晰、工整的凿印,并非银号、钱庄鉴别银元成色所致,而是日本政府特意加凿的,系台湾在日本侵占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