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卡伦是清代派兵驻守,执行巡逻、稽查、监督、检查、传递、征收等任务的据点,设置卡伦是清廷治理边疆的重要措施。清代漠北卡伦分为边境卡伦和内地卡伦,前者以巡查边境为目的,后者为稽查游牧、监护物产而设。按其设置时间周期等情况又分为常设卡伦、移设卡伦、添撤卡伦。金山卡伦位于清代漠北喀尔喀西二盟,即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扎萨克图汗部(扎克毕喇色钦毕都里雅诺尔盟)南部,是为阻止揄挖金沙等矿产而置的常设卡伦,也是典型的内地卡伦。  相似文献   

2.
"卡伦弁兵的巡逻"、"巡查卡伦"、"察边"是清朝政府在其边防中所采取的内容、形式互不相同的巡视制度,但由于其名称比较相似,容易引起混淆.本文根据<科布多政务总册>等文献记载,分别解释上述三种巡视制度的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本质性区别及其内在联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格宁木旦卡伦即清光绪年问《伊犁府志》所记载之“干查罕莫敦卡伦”,位于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部中哈边界都拉塔口岸以南,因“干查罕莫敦卡伦”发音怪异,故当地锡伯族称之为“格宁木旦卡伦”,“格宁木旦”为“怪音”之意。1990年新疆文物普查时定名为“阿布散特尔卡伦”。清光绪年间设置,为锡伯营驻守卡伦。卡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左右,为正方形的营垒。  相似文献   

4.
卡伦是清代伊犁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乾隆年间与光绪年间,每个阶段的设置均有特定的目的和功能。根据考古调查,卡伦在形制上较为统一,多为方形,一般仅开南门,四角有角台。卡伦的选址也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早期的卡伦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口,晚期则是沿边境线均匀分布。伊犁卡伦的形态与布局,与其功能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国北部沿边卡伦设置及沿边卡伦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之《尼布楚条约》,正式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即斯塔诺夫山脉)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为了加强边防,清朝政府采取了立界碑、巡边及雍正初年设边境卡伦等措施,从而形成中国北部边防边境道路。关于格尔必齐河口立有界碑、额尔古纳河口石壁上鎸刻《尼布楚条约》五体文字及巡察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边境的历史情况,一些学者已有专题论述,本文不再赘叙,仅就中国北部边境卡伦之设置及边防卡伦路之形成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王平 《中国地方志》2015,(2):42-45,64
民国《呼伦贝尔志略》,程廷恒修,张家皤纂。该志略成书较早、取材丰富、详今略古、内容充实。《呼伦贝尔志略》全面记载了呼伦贝尔地方历史沿革、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诸情况,着重记述了边务、民族、外交等,较好地体现了呼伦贝尔地处边疆、民族众多、中外交往频繁的特点,史料价值甚高。  相似文献   

7.
乾隆年间,为了解决呼伦贝尔驻防官兵生计贫困的问题,清廷曾挑选部分“塔里雅沁回子”东迁到呼伦贝尔地方开垦种田,并向索伦、巴尔虎等官兵教习灌溉耕作技术。清政府在呼伦贝尔开垦种田的尝试,虽然仓促收场,但是这一次尝试,对农业灌溉技术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传播,仍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本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军机处满档案,对“塔里雅沁回子”迁至呼伦贝尔地方开垦种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呼伦贝尔地区叛乱者次年宣布"独立"。该事件是当时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时,初掌政权的北洋政府对呼伦贝尔地区的叛乱采取应对举措。通过对这些举措的探究,由此反映出北洋政府自身两大基本特点:新政权的不稳定性及局限性;肩负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北洋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的局限性。但就相关政策制定目的和成效而言,其对稳定呼伦贝尔地区的动荡局势、恢复中央政府在该地区主权,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相关蒙、汉、满、日等文字的档案、文献资料,对清代呼伦贝尔地方旗兵制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兵役制度的性质等问题做了探讨。认为,有清一代,呼伦贝尔地方的兵丁制度,以旗兵制度为主。作为根植于满洲八旗兵制的一种,呼伦贝尔地方的旗兵制度与黑龙江将军衙门辖治下的其他各城驻防八旗兵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且亦不同于外藩蒙古的札萨克旗兵制。  相似文献   

10.
边防哨所是由古代边防关隘逐步演变而来。作为现代意义的边防哨所是从清代开始。在清代,把边防哨所称为“卡伦”,“卡伦”是满语.亦称“喀伦”,它就是我国最早的边防哨所。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2018年的夏日,我伴随着一首《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旋律走进了这个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占80%,世界著名的三大天然牧场之一的"北国碧玉"——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  相似文献   

12.
金界壕又称金长城,是在公元12世纪,金朝为防御辽契丹贵族残余势力或北部蒙古诸部南下侵扰而修筑的巨大军事防御工程。金代初期修筑的岭北界壕称为"成吉思汗边墙"或"金源边堡"等。这条界壕,东起呼伦贝尔根河南岸支流库力河  相似文献   

13.
一、《呼伦贝尔边务调查报告书》呼伦贝尔边务调查报告书,不分卷,署宋小濂纂,清宣统元年(1909年)铅印本,一册。宣统三年(1911年)徐世昌编《东三省政略》亦收作其边务·呼伦贝尔篇的附录。从宋小濂序文所述和正文内称其为“宋公”来看,该书实由宋小濂主持编纂,实际纂者为齐守濂、赵春芳等。宋小濂(1863年~1926年),字铁梅,吉林永吉人,清监生。历任黑龙江将军文案、哈尔滨铁路交涉局总办、海伦同知、暂护呼伦贝尔副都统、学部二等谘议官、呼伦贝尔兵备道、署黑龙江民政使、中俄勘界专员、民国政府黑龙江都督、…  相似文献   

14.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3,(18):26-29
<正>8.6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上的戍边卡伦根据《尼布楚条约》的规定,清政府立即派遣官吏查勘中俄东段边界,并及时在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等处树立界碑和鄂博(蒙古语敖包,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由人工以木、石、土堆成。原来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据记载,康熙派副都统郎坦至东段边界格尔必齐河东岸,用满、汉、蒙古及俄罗斯、喇第诺(即拉  相似文献   

15.
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创立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虽曾一度中止活动,但在广州沦陷后于1940年重设。重设后的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受制于广东日本总领事馆,在1941年及1943年两次组织及人事改组过程中,不只随处可见总领事馆的干预,且从中体现出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内部的势力变动趋势、人事策略及对外的联络渠道等多种信息。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的上述特征,在华南具有代表性,且可视为抗战前后在华日本商工会议所研究的重要补充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五日,呼伦贝尔胜福叛乱集团,在沙俄的策划下,进入海拉尔,宣布“独立”。所谓呼伦贝尔“独立”,是沙俄侵华政策的产物。一沙俄侵略呼伦贝尔由来已久呼伦贝尔,以呼伦、贝尔两湖而得名。其地理位置,东据兴安岭,西以额尔古纳河与俄领后贝加尔州相对,北连黑龙江,南以兴安岭的索岳尔济山为界与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的分地区相接壤,西南与外蒙古的车臣汗部交界。清初,呼伦贝尔设副都统,管理呼伦贝尔地方。副都统府的所在地在海拉尔。索伦、巴尔虎、额鲁特等处设有总管、鄂伦春部落则设托河路协领,皆隶属于副都统管辖。一九○八年,呼伦贝尔副都统改为呼伦道,下设一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呼伦贝尔地区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铁路交通的建设深入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打破了呼伦贝尔地区传统的畜牧业经济,从而改变了呼伦贝尔地区的社会面貌.20世纪初呼伦贝尔地区的中俄贸易研究,集中反映了时代变迁和地缘格局对于呼伦贝尔地区带来的重大影响.本文以呼伦贝尔为切入点,对于这一时期中俄的外贸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所谓卡伦贸易,又作卡座贸易,是指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黑龙江地区早期中俄边境贸易中,一种在边境军事哨所以及巡边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小型零星的贸易形式。本文拟从黑龙江中俄边贸史的角度,对卡伦贸易作初步探讨,以期对发展当今的中俄边境贸易有所裨益。一、卡伦贸易是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产物1686年(康熙十五年)雅克萨战役后,清朝成功地遏制了沙俄东进的势头,清俄双方为划分势力范围开始进行谈判。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了平等划界的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清朝时期隶属于黑龙江将军 ,设副都统衙门管辖该地 ,其下有新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各蒙古旗与索伦旗等 ,民族成分比较复杂 ,有蒙古族、索伦族即现在的达斡尔族、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之人。在清代 ,虽然当地多为蒙古族人 ,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蒙语蒙文 ,但蒙古王公贵族对呼伦贝尔的控制力量比较薄弱 ,蒙语蒙文未能作为这一地区的官方语言文字通行开来。呼伦贝尔地处边疆 ,中原地区的汉文化相对来说对其影响较小 ,汉语汉文在此地当时并未流行起来 ,同时该地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13,(12):23-23
12月,又到了内蒙古冰雪之都呼伦贝尔牙克石一年一度赏雪的黄金期。牙克石位于内蒙卉东北部呼伦贝尔大兴安岭腹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